关于一个水景工程的几个问题!
一项目建于山上。有两个水潭做水景。山上一个(以下称潭1,蓄水1881立方),山下一个(以下称潭2,蓄水3185立方)。两潭通过小溪相连。潭1和潭2平时都蓄水,小溪平时无水,循环时时才有水。生活水源只有一口水井(出水量4.5~5立方/小时)。计划在潭2附近建一地下水池及循环泵房。循环泵抽取潭2的水,启动时向潭1输水,超过平时蓄水水位则通过小溪流向潭2。如此往复形成一个循环过程。问题一:谭1,谭2的水从哪里来?方案一:靠抽取井水。则需要42天才能蓄满水潭。方案二:蓄水靠雨水,损失量靠井水补充。觉得好象方案二可行。问题二:若靠井水补充,则地下水池的容量如何确定?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找到答案。问题三:循环泵流量如何确定?才能保证小溪内的水不断流满足景观要求。以前从来没做过水景,没有经验,请大家指教。
关于一个水景工程的几个问题。
这个帖子也发在建筑给排水的论坛上,不知道到底属于哪方面的问题,所以也发在这里,请大家讨论。一项目建于山上。有两个水潭做水景。山上一个(以下称潭1,蓄水1881立方),山下一个(以下称潭2,蓄水3185立方)。两潭通过小溪相连。潭1和潭2平时都蓄水,小溪平时无水,循环时时才有水。生活水源只有一口水井(出水量4.5~5立方/小时)。计划在潭2附近建一地下水池及循环泵房。循环泵抽取潭2的水,启动时向潭1输水,超过平时蓄水水位则通过小溪流向潭2。如此往复形成一个循环过程。问题一:谭1,谭2的水从哪里来?方案一:靠抽取井水。则需要42天才能蓄满水潭。方案二:蓄水靠雨水,损失量靠井水补充。觉得好象方案二可行。问题二:若靠井水补充,则地下水池的容量如何确定?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找到答案。问题三:循环泵流量如何确定?才能保证小溪内的水不断流满足景观要求。以前从来没做过水景,没有经验,请大家指教。
水景在园林工程中的作用
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 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
打造节约型水景景观工程方法探讨
“水”是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保持平衡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一个衡量标准。在人类与环境之间水起到连接作用,并处于温度、气候、空气、土壤和地球引力的永久交替的状态之中。水景观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借助不同的设计手法,将水景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构建出理想的景观空间,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然而,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水资源比较紧张。因此,建设节约型水景景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之一,更是弘扬生态文明和与时俱进精神的具体体现。如何在实践中具体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打造节约型水景景观成为每一位园林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1 因地制宜的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在强调生态文明的今天,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从另一角度讲也是为更好地保护人类。生态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相协调的方式。水景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最大限度借助于自然的力量,基于自然自我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建立循环流程、创造可持续的景观。 在设计水景景观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