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边的地下展厅 传统与传承 熟悉景德镇的人都知道三宝村,这里风景秀丽,自古就是加工瓷石的地方。项目的基地就位于村中的重要节点。近十年来,这里变得有些像当年的北京798艺术区,自发聚集了上百位陶瓷艺术家来此建立工作室,也由此成为了有山、有水、有手工匠人的地方。 基地环境 在此生活的人们大都与陶瓷相关,甚至每年会聚集数万“景漂”。但在这个有着世界上最好陶瓷匠人的地方,虽满怀“瓷心”,然几人成梦。
溪水边的地下展厅
传统与传承
熟悉景德镇的人都知道三宝村,这里风景秀丽,自古就是加工瓷石的地方。项目的基地就位于村中的重要节点。近十年来,这里变得有些像当年的北京798艺术区,自发聚集了上百位陶瓷艺术家来此建立工作室,也由此成为了有山、有水、有手工匠人的地方。
基地环境
在此生活的人们大都与陶瓷相关,甚至每年会聚集数万“景漂”。但在这个有着世界上最好陶瓷匠人的地方,虽满怀“瓷心”,然几人成梦。
瓷器与瓷人
这里艺术家多,艺术品和艺术展厅就更多了。所以从设计伊始,我所关注的就不是仅限于设计一个摆放瓷器的空间,而是将精力放在如何服务“瓷人”并且讲述他们的故事。
《鬼谷子下山》
在跟他们的交往中,我发现陶瓷创作最有魅力的地方是“瓷”与“人”之间所发生的关联,像少男少女之间美妙的爱情故事,这些尤其体现在陶瓷经历窑火的“变身”过程中,类似胶片摄影过程——观者把风景投影到胶片上靠的是想象,在经历充满期待的冲洗过程后,或惊喜、或失望。也恰恰是这种慢慢等待后的不确定性,才让人有了按下快门那一刻的冲动。摄影师与照片,瓷人与瓷或许都像在谈恋爱吧。
空间细节构想
总平面图
而对于建筑创作,我希望也可以建立这种微妙的空间、场所与人的互动关系,起于情感,后转化到行为上。我希望赋予空间一种特殊的神秘感,以触发人们更强烈的感官和心理刺激,也许建筑也能像科幻中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一样,开始具有情感,能够与人交流,而其中的媒介可能就是空间所激发出的记忆和想象。基于这种想法,我和我的团队开始不断尝试。
东侧入口
接待大堂
天工与人工
千来年,狭长山谷中,溪水流过发出“嗵嗵嗵”的声音,水碓声回响悠长。一艘巨大的飞船,不知道停靠了多久,满是泥土,青苔密布,但硬朗的外形在清秀的山谷里仍然一目了然。这就是我希望将这座建筑打造成的模样——建筑与环境有着强烈的对比,就像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色方碑一样。
飞船
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色方碑
在自然的环境里,“天干天的事,人干人的事”,而从中跳脱出的几何形体,是我从环境中得到的反馈,也是指导设计的思想。
基地关系&施工现场
展品与自己
整个展场在视觉上沿着150m直线延展开,但当实际进入后却发现内部空间是多流线且并置穿插的。有别于普遍意义上的展陈空间设计,我们并未打算让参观者一下就看遍所有地方,空间是可以和人“调情”的,就像《一代宗师》里宫二和叶问最后那段隔着门的“功夫调情”一样,只要氛围合适,场所和它的参与者就能够默契地找到那扇门。而一旦找到,参观展品似乎就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事了,“看自己”似乎成为了更重要的事。我想那些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在试图“看自己”,只不过有的能看清、有的看不清,有的真实、有的虚伪。而看作品的我们,其实也是在看它背后那个人罢了。在千回百转、反反复复中,如果能看清自己,那是我和团队希望能带给参观者的最好体验。
平面图
建筑一层是整体连通的,人进入后就可以看穿整个空间,充分感受空间的尺度,但又不能把每个部分都看清楚,而只能感觉到不断的明暗变化,这时人与空间会产生碰撞和反馈。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在开始时都会有一个强烈的预期。这让我觉得自己有点像是做瓷器的手艺人,在最开始对项目就做了详细的设想,具体到某一空间甚至某个小局部。在项目里藏了很多有趣的小“包袱”,这也使展览馆空间变得独特。比如入口空间,一般大堂是高大、明亮的,但是本项目的入口被压低到只有2.1m,空间也随之变暗了,这一相对黑暗的环境就与外面的环境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游人在这个黑暗的环境里可顺着水声向内上下行进,水影时不时映在墙壁和天花板上,甚至映照在脸上,带来一番别样的感受——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自己在看展品的同时也成为了“展品”。
东入口水院
北入口
从地下展厅出来的休息小剧场
直接与想象
通常的展览空间都是为展品和参观流线准备的,而在本项目中设计更关心的是人与展品所处空间的对话关系。而作为贯穿始终、最强烈的建筑感官元素——墙体,则更多的是作为建立空间氛围的工具。我们自然也希望本次建筑创作能带有诗意,夯土的质感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一想法。所有墙体顺着150m空间展开,在结尾处矗立一面倒梯形的墙,当阳光透过上部的半圆形洞口在墙上留下影子,穿过的溪水也将水影刻在墙上,仿若一座光和水的纪念碑,令人豁然开朗。
多功能厅入口
剖面图
在必经之路上,人们会经过超过100m进深的通透空间,夯土墙延续不断从大地里生长出来,当人们穿过树林来到幽暗低沉的大屋檐下,溪水声渐渐入耳,隔绝了车水马龙,身心会随着空间和环境的变化时而紧张、时而松弛,光渐亮、水渐鸣。但真正进去,却又是另一番风味,空间或上或下,水光或明或暗,游人的行动或急或缓。人们随着不同的思绪,选择不同的路径和体验,持续的思考与即时的情绪在这里交融,固有的想象也随之被打破了。
降龙十八掌的刚猛直白和凌波微步的随心而动,是我要赋予这座建筑的共同空间体验。就像瓷人与瓷一样,这里的人们也与建筑发生着关于发现、憧憬、等待、焦虑、失望和惊喜等一系列故事。
新建与老化
这里用到的几种主要材料:夯土、钛锌板和洞石,都比较容易留下时间的痕迹,即变化或者说老化。于我而言,这种老化就像酒一样,越陈越香。
夯土施工
夯土痕迹
关于夯土墙的设计,我们需要营造出一个连续的、内外一致的墙体来增强一种“直接”的紧张感。当地发红的粘土十分契合我们所追求的材料情感,所以第一次汇报时就与业主在材料选用上达成了一致。最初对这面墙体的想象是拥有完整的肌理,但随着设计的深入,却更倾向于表达手工的痕迹,由于尺度巨大和厚重,最终建成效果颇为震撼。虽然墙高3.9m,厚600mm,但并不会使人感到压抑,反而会产生一种宁静的感觉。
纪念碑
我们找到有经验的夯土技术咨询团队,一起合作设计了许多新的节点构造,为了验证效果和性能,还在现场做了大量试验。团队最开始做了10面墙体验证土石配比及质感肌理,在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后,又结合主体建筑的构造特点,对所有施工节点都做了真实的1:1样板,并把这些节点重新组织设计成为一组景观小品,可供游人观景小憩。
多功能厅
水院
水池下的地下展厅
即使做了如此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实际施工中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庆幸的是业主和施工方都非常有耐心,给予了我们充分的理解,全力支持和配合整个设计工作,不断改良工艺和配方,最终呈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
意会与现实
设计之初,业主曾问我,希望这里是怎样的地方。我当时没有正面回答,却打了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希望它就像是一位优雅的少女拉大提琴所发出的声音。
两年多过去了,当我重新回到这里以一个普通游客的身份在建筑中徘徊,我惊喜地发现,这里确实令我感受到了某种力量。或许因为我们赋予了它太多的情感,也因此觉得它也具有了情感,从而可以与我们交流。能够与自己设计的建筑对话并产生共鸣,这也是作为建筑师最快乐的事吧。
夜幕下的硬建筑与柔山水
项目信息
业主:三宝蓬艺术聚落
建设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
建筑/ 内装/ 景观设计:大料建筑
项目负责人:刘阳
设计团队:刘阳、胡蓦怀、孙欣晔、邓华晖、张锐逸、王坤、陆旭文、鲍蕙、
王春磊、刘勤,果海凤、侯延铭
建筑材料:钛锌板、夯土
夯土墙技术顾问:郭鹏宇、赖尔逊
设计/ 建成时间:2015/2017
摄影:孙海霆
获奖:美国建筑奖AAP 2017 年度最佳文化建筑奖
来源:《建筑技艺》杂志 撰文:刘阳,大料建筑
往期精彩内容:
【参建】综合交通一体化枢纽设计初探 ——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T2 航站楼和 GTC 项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