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
风雪离
风雪离 Lv.6
2017年12月07日 11:36:04
只看楼主

最近有些时间突然有些想拿出来和大家讨论分享的东西,主要是有个剪力墙的住宅工程,由于时间不是很紧,有些问题希望可以一起探讨。工程概况:8度0.2g,三类场地第二组,地下室一层,地上21层,1、2层商业,以上为住宅层高3m。一、剪力墙结构如何做到最优?(当然多数的住宅在拿到建筑方案的时候基本定型了,调整的程度较小,这里只在结构能力范围内探讨)1.何为最优很难讲,这里我的想法是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经济、合理。剪力墙的布置经验比较重要,有机会可以探讨。这里说一个问题,

最近有些时间突然有些想拿出来和大家讨论分享的东西,主要是有个剪力墙的住宅工程,由于时间不是很紧,有些问题希望可以一起探讨。工程概况:8度0.2g,三类场地第二组,地下室一层,地上21层,1、2层商业,以上为住宅层高3m。
一、剪力墙结构如何做到最优?(当然多数的住宅在拿到建筑方案的时候基本定型了,调整的程度较小,这里只在结构能力范围内探讨)
1.何为最优很难讲,这里我的想法是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经济、合理。剪力墙的布置经验比较重要,有机会可以探讨。这里说一个问题, 位移计算时,连梁刚度不折减(抗规6.2.13-2条纹说明,地震内力计算,连梁刚度折减),意义在可以减少剪力墙的数量,降低结构整体重量,减小地震力,减小配筋。经过对比,总参数中折减系数改为1,可增大结构刚度,位移角更容易满足。实际计算中,因为模减型需要多次调整,如果开始按不折减计算位移,后期调整局部配筋时,又需考虑折减系数,位移的变化很难把控。(实际工程很难实现,建议程序可以输出不考虑连梁刚度折减的位移计算结果),此外,民用技术措施p9页提到,对于平面狭长的结构,位移比计算时,附加的偶然偏心可适当减小,规范中没有依据,也没有量化的做法。(位移比≤1.2,实际不易满足,若可适当减小偶然偏心,实际作用应该不小,个人yy)
2. 周期问题,理想目标是1,1,0,平动系数最好接近1+0,0+1,原因是扭转会导致各种计算假定失真,结构的破坏严重。周期比计算可不附加偶然偏心(高规p215),程序目前是否考虑?此外,周期比计算是否考虑连梁刚度?具体的差别,后续会通过对比计算比较(估计影响不大)。
3. 连梁配筋(老生常谈的问题),高烈度区连梁超筋的问题比较严重,办法可以查阅朱总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及民用技术措施附录b。个人疑问是,位移和周期结果较为理想的时候,连梁超筋严重,若将连梁超筋程度适当减小,往往位移的结果又不甚理想,该如何取舍,比较头疼。此外,朱总书籍中对于连梁超筋的第三种处理方式,(通过减小连梁截面计算,实际采用大截面抗剪),连梁截面减小,必然导致剪力减小,相应的实配纵筋折减后也很小(但需满足最小配筋率),箍筋按最大值配置,墙的配筋取两次计算的包络值(增加工作量),这样做的意义感觉不是很大。我的想法是连梁超筋先通过折减系数和减小截面(高度取400),箍筋按最大值配同上述的调整方法,纵筋按最小配筋率和重力荷载下按简支梁计算,连梁两侧的墙配筋适当提高(量化指标也不好确定)。
最后,本人结构小白,很多问题理解存在问题,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相关的问题也欢迎各位补充,后续的有时间也会更新
免费打赏
风雪离
2017年12月08日 10:15:46
12楼
混混结构 发表于 2017-12-8 09:34 楼主你这是几度区,这么多剪力墙帖子里有8度0.2,三类场地第二组
回复
风雪离
2017年12月08日 10:18:53
13楼
结构生活 发表于 2017-12-8 09:14 除非平面内质量、刚度完全对称,竖向刚度也无变化才可以不考虑双向地震吧规范是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应计入双向地震的扭转效应,应该与竖向刚度无关,目前量化指标为位移比
回复
bwg2009
2017年12月08日 11:26:00
14楼
都是大师,分析的透彻
回复
风雪离
2017年12月08日 11:42:10
15楼
此模型位移比调整遇到了难题
y+与y-方向位移比均稍大于1.2,若加强左边会使一个方向的位移比减小,但另一方向的位移比会增大,不理想;同样加强右侧也是一样,很难受 ,怎么办?而且我是用一个标准层估算的,每层都一样,但位移比计算结果却差别较大
=== 工况10 === Y+ 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21 1 21000003 58.90 49.36 1.19 3000
21000001 3.39 2.80 1.21
20 1 20000003 55.51 46.57 1.19 3000
20000001 3.43 2.83 1.21
19 1 19000003 52.08 43.73 1.19 3000
19000001 3.46 2.86 1.21
18 1 18000001 48.62 40.87 1.19 3000
18000001 3.49 2.89 1.21
17 1 17000001 45.12 37.98 1.19 3000
17000003 3.51 2.92 1.21
16 1 16000003 41.61 35.06 1.19 3000
16000001 3.52 2.93 1.20
15 1 15000001 38.09 32.13 1.19 3000
15000001 3.52 2.93 1.20
14 1 14000003 34.57 29.20 1.18 3000
14000003 3.50 2.92 1.20
13 1 13000003 31.07 26.28 1.18 3000
13000003 3.45 2.89 1.20
12 1 12000001 27.62 23.39 1.18 3000
12000001 3.39 2.84 1.19
11 1 11000001 24.22 20.55 1.18 3000
11000003 3.31 2.77 1.19
10 1 10000001 20.92 17.78 1.18 3000
10000003 3.19 2.69 1.19
9 1 9000003 17.73 15.09 1.17 3000
9000001 3.05 2.57 1.19
8 1 8000003 14.67 12.52 1.17 3000
8000001 2.88 2.43 1.18
7 1 7000001 11.79 10.08 1.17 3000
7000003 2.67 2.26 1.18
6 1 6000001 9.12 7.82 1.17 3000
6000003 2.42 2.06 1.18
5 1 5000003 6.70 5.75 1.16 3000
5000001 2.13 1.82 1.17
4 1 4000001 4.57 3.93 1.16 3000
4000001 1.80 1.54 1.17
3 1 3000001 2.77 2.39 1.16 3000
3000001 1.40 1.21 1.16
2 1 2000001 1.37 1.18 1.15 3000
2000003 0.95 0.82 1.16
1 1 1000001 0.42 0.36 1.15 3000
1000001 0.42 0.36 1.00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9 (21层1塔)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21 (21层1塔)


=== 工况11 === Y- 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21 1 21000137 53.06 49.05 1.08 3000
21000137 2.84 2.76 1.03
20 1 20000443 50.21 46.29 1.08 3000
20000137 2.89 2.79 1.04
19 1 19000443 47.32 43.50 1.09 3000
19000443 2.94 2.82 1.04
18 1 18000137 44.37 40.67 1.09 3000
18000137 2.99 2.86 1.05
17 1 17000443 41.38 37.81 1.09 3000
17000443 3.04 2.88 1.05
16 1 16000443 38.34 34.92 1.10 3000
16000443 3.07 2.90 1.06
15 1 15000137 35.27 32.02 1.10 3000
15000137 3.09 2.90 1.06
14 1 14000443 32.19 29.12 1.11 3000
14000443 3.09 2.89 1.07
13 1 13000137 29.09 26.22 1.11 3000
13000137 3.08 2.86 1.08
12 1 12000443 26.02 23.36 1.11 3000
12000443 3.05 2.82 1.08
11 1 11000137 22.97 20.53 1.12 3000
11000443 2.99 2.76 1.09
10 1 10000137 19.97 17.77 1.12 3000
10000443 2.92 2.67 1.09
9 1 9000443 17.05 15.10 1.13 3000
9000443 2.82 2.56 1.10
8 1 8000443 14.24 12.54 1.14 3000
8000443 2.69 2.43 1.11
7 1 7000443 11.55 10.11 1.14 3000
7000137 2.52 2.26 1.12
6 1 6000443 9.03 7.85 1.15 3000
6000137 2.32 2.06 1.13
5 1 5000443 6.71 5.78 1.16 3000
5000443 2.07 1.82 1.14
4 1 4000137 4.64 3.96 1.17 3000
4000443 1.78 1.54 1.15
3 1 3000443 2.86 2.41 1.18 3000
3000443 1.42 1.22 1.17
2 1 2000443 1.44 1.20 1.20 3000
2000137 0.99 0.83 1.19
1 1 1000137 0.45 0.37 1.23 3000
1000137 0.45 0.37 1.00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23 (1层1塔)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19 (2层1塔)


回复
叮小当爱小铃铛
2017年12月08日 13:29:25
16楼
"建议程序可以输出不考虑连梁刚度折减的位移计算结果" 这个功能盈建科可以实现。。。。
回复
叮小当爱小铃铛
2017年12月08日 13:50:22
17楼
"对于平面狭长的结构,位移比计算时,附加的偶然偏心可适当减小,规范中没有依据,也没有量化的做法。"
抗规3.4.4“偶然偏心大小的取值,除采用该方向最大尺寸的5%外,也可考虑具体的平面形状和抗侧力构件的布置调整。”
回复
结构生活
2017年12月08日 13:59:50
18楼
lxf19901101 发表于 2017-12-8 10:18 规范是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应计入双向地震的扭转效应,应该与竖向刚度无关,目前量化指标为位移比抗规5.1.1.3条文说明
回复
采菇凉的蘑菇
2017年12月08日 14:25:05
19楼
八度 0.2g 确实不好调 来来回回很多参数
回复
tumurenyindenghui
2017年12月08日 14:30:36
20楼
学习了,多谢楼主分享。
回复
风雪离
2017年12月08日 15:41:17
21楼
结构生活 发表于 2017-12-8 13:59 抗规5.1.1.3条文说明条文说明表述为沿高度分布不对称的结构,个人觉得量化指标不明确,实际外审暂时没遇到过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