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土木智库 今日摘要 在唐山地震之前,人们就发现楼梯间砌体墙震害比较严重。唐山地震中仍然发现在 9度及以下的地区多处发生楼梯间砌体墙局部塌落现象。尤其是楼梯间设置在房屋端部时,破坏更为严重。此外由于楼、电梯间局部墙体突出屋面,刚度突变,有应力集中现象,震害严重。
本文来源:公众号土木智库
砌体结构楼梯间的设计原则
01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楼梯宜现浇,梯板配筋宜双排双向。
02
加强楼梯周围承重墙的整体性。楼梯四周应设置构造柱,在休息平台梁下设置构造柱。承重墙顶设置圈梁,平台梁与两侧构造柱可靠拉结。
03
加强梯板的整体性。地震中梯板承受压弯或拉弯的复合应力。下图为汶川地震阿坝州某新建5层砖混住宅楼梯震害。梯板产生贯通直缝,可能是受拉所致。
04
提高顶层墙体强度
天津南开大学主楼,在唐山地震中顶层塔楼倾斜
唐山陶瓷厂成型车间,出屋面楼梯间墙体斜裂缝实景
汶川地震中绵阳市某6层砖混结构顶层楼梯间,未见构造柱,震后塌毁,砖头散落一地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楼出屋面楼梯间,转角窗侧墙呈现典型剪切破坏特征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修订版】第7.3.8.4条指出:
事实上,“抗震结构”(区别于“隔震结构”)平面内收而突出屋面的顶层建筑遭遇地震时产生“鞭梢效应”,当工程设计和建造期间对这种“内力突增”现象考虑不足时,可能震害严重。
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设计要求
01
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楼板设计成双向受力板。
02
纵横向砌体抗震墙的布置在平面上宜均匀、对称,墙肢应对齐;墙体沿竖向应上下连续,不应在底层随意加宽洞口;且纵、横向墙体的数量不宜相差过大,避免纵横向抗侧刚度差别过大。
03
在房屋宽度方向的中部应设置内纵墙,其累计长度不宜少于房屋总长度的60%(高宽比大于4的墙段不计入),以增加结构抗侧力刚度,避免外墙失效后引发整体坍塌。
即使采取以上措施,砌体结构达到的设防目标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为了弥补砌体结构的脆性特征,可以发展配筋砌块结构;此外砌体结构结合减隔震设施建造,也是可以实践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