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员的日子(八十六) B18点滴(四)
结构菜鸟人生
2017年09月15日 09:33:39
只看楼主

有韧性 能抗压 敢失败 不放弃 信自己 向前向前向前! 写在前面的话 怎么用最微小、甚至是完全零成本的改变,就能最大地影响别人或者自己,首先你需要做到的是管的住自己,即严格意义上的自律。 那天收拾完海澄村图纸和计算书,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这算是轻松了吗?可是心底真的一点放松的感觉都没有,我在想,可能经历这段时间的高压作战,多少成长了那么一点点,有那么一点点,即使再累那也是值得欣慰的,不想日复一日,不想混混度日,人虽平庸却不甘于平庸,这样的日子很苦却也能乐在其中。

有韧性 能抗压 敢失败 不放弃 信自己 向前向前向前!



写在前面的话



怎么用最微小、甚至是完全零成本的改变,就能最大地影响别人或者自己,首先你需要做到的是管的住自己,即严格意义上的自律。


那天收拾完海澄村图纸和计算书,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这算是轻松了吗?可是心底真的一点放松的感觉都没有,我在想,可能经历这段时间的高压作战,多少成长了那么一点点,有那么一点点,即使再累那也是值得欣慰的,不想日复一日,不想混混度日,人虽平庸却不甘于平庸,这样的日子很苦却也能乐在其中。


做设计的你,为什么要坚持,我想说不是一个人的韧性有多强,毕竟都不是圣人,谁能受得了这之中的千锤百炼;不是一个人有多么热爱这份工作,在现实面前这些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撑着这一路成长的决心源于选择,既然选择了所选择的,就应拼出更多更美的火花,正如前面所说愿生命努力且绽放。


打算下半年把绘图员的日子系列以100话收掉,感觉自己应该已经算是跳出绘图员的这个圈子,所以以后会多分享一些有关设计或是菜鸟眼中设计管理那些事。



“胡说八道”——周检视


工作


周三J君过来说B18项目需要到三亚开评审会,之前以为又是视频会议,还嘱咐设计人员再好好核对图纸,自己在周一周二也抽空把图再校对了一遍,问题还是不少。没想到现在改为现场参会,那这任务就压在我身上了,赶紧趁还有空好好熟悉一下情况。


由于甲方内审及优化公司意见迟迟未发,只能对着图纸干瞪眼了,梳理了一下整个工程概况,应该也差不多了。周四上午处理完一堆杂事中午就径直回家办理房子过户手续了,事情还算顺利。飞机延误,十点左右才到酒店。


第一次面对甲方及优化公司,有点羞涩,但整个过程走下来发现其实也没啥,经历第一次,熟悉第二次,做好第三次。。。


是:


1.角色效应 岗位倒逼发展


人性使然,不在其位不思其职,或是即使在其位亦不谋其事,现实中这类人应该居多数,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最直接的还是压力这只无形大手张的不够大。换个角色做设计,于我而言最大的体会和收获就是岗位倒逼发展。角色不一样,角度也会有差异,如若是积极向上,那便是看得见的成长,感谢J君给我这样的机会


2.增长见识,拓展宽度


对我而言,最大的成长并非专业上有多大进步,因为这些根本不足说道,而是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增长见识,拓展宽度,不闭门造车,非井底之蛙,战胜心底的那丝怯懦,捕捉人与人沟通交流的细节,打开心扉怀抱外界一切美好。我相信这种机会会越来越多,因为我正试着努力前行。

非:


1.专业知识与所处岗位不太匹配


越多的接触专业外的圈子,你就越会觉得自身能力的不足,问题的出现或是错综交织,或是专业内不同做法的碰撞,会有面红耳赤的口水之争,也会有心中无数的尴尬之情。


2.时间还是在肆无忌惮的流逝着,而我却若无其事


生活


出差一个整天,第二天才回到家,对萌宝甚是挂念,能够说说的看着她的小视频无数遍而不厌烦。其实萌妈做的那么好,以至于有我没我可能都一样了,但还是会想起萌宝那憨劲傻笑。


萌宝九个月了,再见,欢迎,吐字不清的表达已经很流利了。


幸福其实很简单,用心即可。


圈子


许多人认为,只有遇到机会、当了领导、有了下属,才能进行管理,才能展现自己的管理能力。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自己对自己也可以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不需要什么机会,但因为无人监督完全要靠自觉,难度相当大。同时只有管的住自己,才能管的住他人,什么事情被约束都得有说服力。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拜读了朝露关于行业分析论的系列文章,感谢朝露在工作之余给予我们指明方向,这就是传说中的少走弯路。关于行业危机,是逃离还是坚守,我倒觉得还是因人而异,能转行或是跳出去的还是少数,而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数却是数不胜数,所以出路不出路也只是相对而言。今年这些相关文章看多了,反而让我内心平静了不少,虽然我也身处漩涡,但更明白一颗不骄不躁身怀谦卑之心尤为重要。


老板的品质


1、  食堂离办公室都很近,吃完饭可以迅速投入工作,不用在路上浪费时间。


2、  总裁自己也吃食堂,食堂的师傅们就必须保证饭菜的质量,这客观上是一种监督。


3、  和员工吃一样的东西,就好像古代领军的将领和自己的士兵“同饮同食”。同甘共苦的团队,才能一起打硬仗。


循序渐进,努力寻找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学习计划;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严明律己,方能取得成功。


“正儿八经”说设计——楼板塑性设计



如何正确进行楼板的塑性计算及其经济性分析,第一步你需要了解塑性算法与弹性算法的定义、做法以及适用条件。


首先在YJK帮助文档中找出了三种算法的比较,摘录如下:双向板的计算方法选择(手册算法/塑性算法/有限元算法):程序提供楼板计算的三种算法。手册算法是指按《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板的弹性薄板算法;塑性计算方法是按照《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4)中板的极限平衡法计算四边支承板;有限元方法是程序将把全层的所有楼板板块都按照有限元算法计算。


采用前两种算法时,对非矩形的不规则板块,或者含有非固端支座的双向板板块程序自动调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该块板,程序对这种板块自动划分单元并接着计算内力和配筋。


对于前两种的手册算法和塑性算法来说,各板块是分别计算其内力,不考虑相邻板块的影响,因此对于中间支座两侧,其弯矩值就有可能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对于跨度相差较大的情况,这种不平衡弯矩会更为明显。为了考虑相邻板块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大小跨相连续的情况,全层所有板块均可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该计算方法全层各板块内力在中间支座满足弯矩平衡的条件,同时也可以考虑相邻板块的影响。


有限元算法虽然费时较多,但是程序对楼板自动采用分区技术,忽略相距较远板块的影响,实际过程是分成若干互相重叠的小块板分别计算,因此即便是体量较大的平面也会计算较快,同时不管采用多么小的单元精细计算,容量也不会受限。




弹性算法还是塑性算法,这是一个我们一直讨论的一个问题,但实际设计时我们基本都没有采用过塑性设计。这次B18项目,甲方及优化公司明确楼板需采用塑性设计。


弹性算法还是塑性算法,这个钢筋用量还是相差比较大的,算出来差个20%很正常。那么用塑性算法到底安不安全呢?早就听说北京院那边一直都用了塑性算法也没有出什么问题;还有刘铮在《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中也提到了他是推介用塑性算法的,他建议塑性系数取1.4较经济合理。现在甲方对含钢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慢慢的也越来越多的设计院都已经应用了塑性算法。so,安全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强度可能问题不大,但是另一方面裂缝就比较难控制住了。


弹性计算:根据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的假定进行。一般通过调幅来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属于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按照弹性结构分析方法认为,结构某一截面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结构即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塑性计算:假定板为四边支承的正交异性板( 其刚度在互相垂直的二个方向上有所不同,造成构造上的各向异性),板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在板底或板面的裂缝形成塑性铰线体系且铰线沿板的周边、在四角及板中部把整块板划分成四块梯形或三角形的小节板,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板的内力分析。


今天我主要想讨论下为什么塑性算法比弹性算法省钢筋?


从理论方面:弹性理论的出发点是认为构件任意截面的弯矩达到其极限值时,整个结构即到达破坏状态,为此每个计算截面都是要根据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按照内力包络图来配置钢筋。但是实际上各种活荷载的不利布置不是同时出现。所以各截面的配筋不能同时发挥作用。而塑性结构的计算方法则是以结构某一部分或结构的整体达到几何可变体系作为完全发挥承载能力的依据,从而合理评估结构的承载能力、评价结构的可靠度。因此塑性计算的方法从概念上就要比弹性设计节约材料。


从实际弯矩方面:相同荷载、相同的边界条件,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查得弯矩系数。可以看出无论是跨中还是支座,塑性理论的弯矩系数均小于弹性理论下的弯矩系数。这是双向板塑性理论(极限平衡法)与单向板的塑性理论(弯矩条幅法)的不同之处,后者是将支座负弯矩减小将跨中弯矩增大。而双向板的塑性理论与弹性理论之间却没有简单的这种增减关系。


下面列举了各种条件下适用何种计算方法:


1、 一般工业建筑用弹性法,民用建筑用塑性法。


2、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按弹性理论计算方法进行设计:


 (1)直接承受可动荷载或重复荷载作用的构件。


 (2)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构件。


(3)采用无明显屈服台阶钢材配筋的构件。


(4)要求有较高安全储备的结构。在一般梁板结构中的板,次梁多按塑性理论进行设计,而主梁多按弹性理论进行设计。

 

3、 在人防设计中,计算冲击波荷载作用时一般采用塑性计算,不考虑裂缝。


 4、 住宅建筑,板跨度都比较小,如果采用三级钢,无论弹塑性计算方法,其实计算结果不会相差多大的。通常还是采用塑性计算。


 5、 地下室顶板、底板,屋面由于有防水要求,且荷载较大,建议采用弹性理论计算方法。


 这里还要强调下,弯矩调幅法与极限平衡法都应该是属于塑性内力重分布。但是原理上是完全不同的。弯矩调幅法是在弹性的基础上,减小端部弯矩,相对应的增加跨中弯矩。极限平衡法是形成多个塑性铰直至从整体结构变成机构。而且也只有极限平衡法的弯矩才真正的减少了。



有几个概念自己要巩固下:塑性铰、塑性内力重分布、弯矩调幅法、极限平衡法—塑性算法、塑性铰线



ps:下篇说一下塑性算法应用的点滴及与B18优化公司的碰撞


2017.09.15  

珠海泰基 木子青见


木子青见(微信公众号  结构菜鸟人生 )

[真实记录绘图员的日子,结构小菜鸟,”堕入“行业三年,深信思考比行动更重要的理想主义者。不忘初心,追求高效,只争早夕,学而思。。。]


免费打赏
shrill2005
2017年09月15日 15:29:06
2楼
谢谢分享!一楼~~
回复
在路上走着
2017年09月16日 15:23:02
3楼
点个赞,一年多不来逛论坛了
回复
天地不言
2017年09月18日 08:03:50
7楼
塑性设计从经济角度是不是就是能省一点。
回复
两个苹果
2017年09月18日 12:44:41
8楼
有道理,可以参考下
回复
丛林突击
2017年09月18日 22:24:41
10楼

谢谢楼主的好资料
回复
花开顷刻
2017年09月19日 09:42:28
11楼
楼主心态很不错,分享的知识点也很实用。
回复
luochongchong
2017年09月19日 10:02:50
12楼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流沙无形
2017年09月20日 08:42:38
13楼

谢谢楼主分享好资料
回复
luochongchong
2017年09月20日 08:45:48
14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luochongchong
2017年09月20日 08:46:04
15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