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阳的季节 于 2017-8-14 15:57 编辑 因为在云南的关系,接触过很多减隔震项目,云南很多地方基本都是8度,还有三个地市是9度,可以说抗震建筑在此地应该是有好的研究实践机会。 以前一个设计院的同事开始在武汉的设计院工作,据其回忆,以前的工程基本都是6度区的,PKPM基本一次过,来云南的第一个不适应就是pkpm要调很多次,还红一片,也是干了几个才适应,大概有个谱气,后来就会好弄点。
本帖最后由 太阳的季节 于 2017-8-14 15:57 编辑
因为在云南的关系,接触过很多减隔震项目,云南很多地方基本都是8度,还有三个地市是9度,可以说抗震建筑在此地应该是有好的研究实践机会。
以前一个设计院的同事开始在武汉的设计院工作,据其回忆,以前的工程基本都是6度区的,PKPM基本一次过,来云南的第一个不适应就是pkpm要调很多次,还红一片,也是干了几个才适应,大概有个谱气,后来就会好弄点。
他所遇到的问题其实是在云南搞结构设计的所有人的一个经常性问题,特别是有一次弄一个8度半地区的框剪结构公共建筑,6层,柱子截面有限制,层高太高,可以布置墙的位置有限,因为底层需要大空间,建筑方案基本变不了,结构硬着头皮干!业主也不接受隔震,或者说是作为设计院的我们也没想过减隔震,因为还是一个发展中的观念,一个新念头!当然这个可以说是历史的局限吧。
我作为施工方施工员参加过全世界最大面积隔震单体的施工,你能想象整个航站楼落在900多个橡胶隔震支座上是什么样子吗?昆明机场,地下三层地上三层,屋面为网架结构,整个网架采用曲线形状的钢柱支撑,做成彩带形状的钢柱一共七条,支撑起整个航站楼屋面网架,象征七彩云南。
“这个庞然大物是整个如船浮在水上一样的与大地是隔开的,地震来时地面来回晃三次他可能就晃一次,地面摇摆位移一米他可能只会摇摆半米,地面摇摆加速度是十分,他可只有五分!”以上这段话是当年项目总工在介绍我们即将要参与的项目的时候说的话,不管如何,让我印象深刻!现在想想其实他说的其实非常形象!8万平米的隔震单体,你们看到的是他现在的七彩钢带如丝般飘逸,灯水交映下的金碧辉煌,你们知道他整个庞大的身躯下有一个幕后英雄,他就是漆黑的地下四层--隔震层!
隔震层算上橡胶垫和上下支座总高度3米,有几个隐蔽楼梯是可以下去的,因为隔震垫是橡胶制品,其保质期只有30年,而其上面的机场主体设计年限是100年,所以在机场的使用年限中至少需要换三次。还记得那次下去隔震层,是因为要做一个隔震垫修补方案,需要拍点照片之类的,里面是乌漆墨黑,地面局部有一趟趟水,我们是穿了雨鞋的,所以不怕水,就打着手电朝前走着,突然脚下一软,哥是踩到一个软绵绵东西,电筒照上去,**!一坨翔已经稀巴烂,上面印着哥新雨鞋的印记,整齐分明,再看哥雨鞋,依稀沾染上几点金黄。
13楼
学习了 谢谢
回复
14楼
辛苦了!感谢分享!
回复
15楼
文后说的现像在哪里都会遇到,黑暗的地方就会发生一些黑暗的事。:lol
回复
16楼
上一篇其实想讲很多,写了一个上午没进入正题,思维短路,不知道如何再接下去,说半天就说到下隔震层踩了地雷,感觉很尴尬不知道再怎么接下去!说说昆明新机场地下隔震层的一些情况吧!
昆明新机场隔震层是由橡胶隔震支座+粘滞阻尼器两套系统来实现隔震,900多个隔震垫分布于单柱下,根据不同单柱的承载力要求,有6到2个隔震垫组成的承台,加上粘滞阻尼器来控制水平向地震加速度,能实现很好的隔震效果,基本能实现地震烈度降一度的效果。
我们当天去隔震层检查,其实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由于隔震层顶板面积太大,尽管施工的时候分了很多区段,并设置了后浇带,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了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橡胶隔震垫的拉扯位移,大概已经最大的产生了10cm的位移!(这个位移是水平向的)前面说过,此橡胶隔震支座的设计水平位移为60cm,相当于前期已经产生了进20%的安全度释放,如果发生较大地震,此处将会有隐患,不只是拉裂几个隔震垫的问题!当然,当时的我们就是一群小兵,存在此念头完全是多操心,大把的专家应该早就论证过此问题了吧。因为昆明新机场获得了很多荣誉,鲁班奖、质量金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能得奖的工程还需质疑吗?
回复
17楼
本帖最后由 太阳的季节 于 2017-8-21 10:38 编辑
接着以上,结合几张图片来继续说说
上图为昆明机场下支墩施工完毕,且隔震垫支座预埋螺旋孔已经弄完的照片,可以看出下支墩的尺寸都很大,基本上都是大体积混凝土,于是乎基本都是加了纤维和微膨胀剂的混凝土,而且标号都是C30,不能再高,因为温度实在太难控了。还记得当时我们一群小伙伴天天拿这个个温度计上班测量下支墩内部温度,把温度计用一绳子吊着,一个个放进支墩预留的小洞洞里,每次蹲在上面测温也是施工员的基本工作之一。
以上图片分别是四垫支座和两垫支座,垫子已经就位且固定完成。接下来的工序就是施工隔震上支墩和顶板,其是一起现浇的。看着每个垫子就八个预埋螺旋孔,其实挺难控制的,因为施工中的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如大体积混凝土搜索、浇筑施工中的擦碰等等,但是最终还是需要微调处理的,比如如果八个孔洞中有一个偏差了半个厘米,就需要打磨或者什么办法让螺栓能顺利固定进去。当然,这个工作我们作为总包只是需要验收,具体工作由隔震垫厂家来完成。
以上图片是已经完成安装的单垫子隔震支座的样板工程和问题工程。均不是踩自昆明机场,首先昆明机场的垫子比这个大两倍左右,然后当时的工地手机丢了,历史资料很多没了,只能找网上图片来说明问题。后一张就是我上面提到的位移偏差,原则上施工完成的隔震支座需要如第一张图片一样的整齐规则,但是现实中的很多完成后就会如第二张图片一样的存在位移,如前面所说,一部分原因是混凝土顶板的收缩,当混凝土构件尺寸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确实是很难控制的,世界难题有待解决。
完成后的隔震层,这图片也不是机场图片,如果我能,我真心想把那次的亲身下去的那个满是地雷的场景记录下来,难忘;P
阻尼器图片和上支墩的样板。阻尼器这个玩意应该是日本人最会弄的,日本人三天不地震就皮痒,如此环境下的民族,思想难免复杂点,中国目前的隔震建筑可以说都还没经历过地震检验,仅限于实体模型在地震实验台上的考验,当然这个是我自己认为的。
以上图片是整体对隔震层的一个示意图片,比较直观。隔震,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中国建研院等最大的设计院都是顶尖专家都还在研究的课题,我的一直施工员视角下的叙述是浅白且琐碎的,水平有限一点点补充,也一点点去回忆我的工作吧!以上。
回复
18楼
感谢楼主的分享!谢谢!减震隔震技术的应用是一个趋势,云南、北京、江苏等地区已出台相应的政策。
回复
19楼
继续学习了,谢谢楼主
回复
20楼
感谢楼主的分享!谢谢!
回复
21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回复
22楼
感谢楼主慷慨分享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