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统类型及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民用建筑暖通专业主要系统类型: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采暖系统、防排烟系统、锅炉房系统、中央吸尘系统、人防系统等。 与建筑配合的主要内容:机房:冷冻机房、锅炉房、换热机房。 空调机房、新风机房(空调系统)。 排风机房、送风机房(通风系统)。 排烟机房、补风机房、加压送风机房(防排烟系统)。
各系统类型及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民用建筑暖通专业主要系统类型: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采暖系统、防排烟系统、锅炉房系统、中央吸尘系统、人防系统等。
与建筑配合的主要内容:机房:冷冻机房、锅炉房、换热机房。
空调机房、新风机房(空调系统)。
排风机房、送风机房(通风系统)。
排烟机房、补风机房、加压送风机房(防排烟系统)。
热力小室(城市热网)。热水器房(别墅、合院、排屋)。
空调搁板:分体空调系统
设备平台:多联机空调系统、户式风冷热泵系统、户式直接蒸发式全空气空调系统。
管道井:每层封堵,根据需要设检修门。
土建风井:排风井、排烟井、排风(排烟)井、新风井、加压送风井。
变压式风道:住宅厨房、卫生间排风。风道尺寸根据用途与楼层数选用。
外墙百叶:新、排风采用防雨百叶。设备平台主要考虑百叶开孔率。
与建筑相关的其它内容:层高、设备层、空调室外机位、采光井(通风井)、屋面设备机位、地暖降板、外墙套管预埋等。
(1)空调系统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空调系统按系统型式主要可分为分体空调、风冷多联机空调(包括家用多联与商用多联)、水冷多联机空调、中央空调等。按空调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可分为水冷机组与风冷机组。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一般均采用水冷机组,中、小型中央空调也可采用风冷热泵。分体空调、风冷多联机空调、风冷热泵机组均采用风冷。不同的系统型式与冷却方式对建筑专业有不同的要求。
中央空调系统:
需设置冷冻机房、锅炉房、空调机房、新风机房、管道井、土建风井、外墙百叶。应考虑建筑层高、是否需设设备层。
分体空调:室外机安装搁板、预埋穿外墙冷媒套管。
风冷多联机空调:
需设置设备平台(屋面、设备层、室外地面)、预埋穿外墙冷媒套管、外墙百叶。
(2)通风系统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需设置:排风机房、送风机房、排(送)风井、外墙百叶、变压式风道(住 宅、酒店式公寓)。
(3)采暖系统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民用建筑主要的采暖方式有地暖、散热器采暖两种,对北方严寒地区的汽车库也有采用热风采暖。地暖已成为一种主要的采暖方式。与建筑配合的主要内容:换热站、热力小室(城市热网);管道井(集中采暖系统);地面降板(地暖)。
(4)防排烟系统与建筑配合的主要内容:排烟机房、补风机房、设备层或屋面设备机位。排烟井、加压送风井或管道井。
(5)锅炉房系统 与建筑配合的主要内容:
锅炉房及锅炉烟囱。 锅炉房基本要求:
1)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
2)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
3)常(负)压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
4)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比值)大于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作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5)锅炉房应有2个出入口,至少有1个出入口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
6)锅炉房应设置泄爆口。泄爆口面积为锅炉间面积的10%。
7)锅炉房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h的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孔洞。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窗时,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2h的防火门窗。
8)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锅炉间隔开,储油间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6)中央吸尘系统 中央吸尘系统可分为户式与集中式两种,对于住宅,主要是用户式中央吸尘系统。与建筑配合的主要内容:吸尘主机位置。
(7)人防系统与建筑配合的主要内容:人防口部、风管穿人防墙的处理。
风冷、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多联机(一拖多)空调系统由室外机、室内机、冷媒管、控制系统等组成,一个室外机可拖带多个室内机。室外机要求通风散热,应设置在室外。室内机设置在需要空调的房间内。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采用冷媒管连接。
图1 多联机空调示意: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家用多联机系统与商用多联机系统。家用多联机的室外机为水平进风、水平出风。商用多联机的室外机为水平进风、上出风。
图2:商用与家用多联机室外机外形,建筑设计时应考虑空调室外机合理的安装位置、维护空间和通风散热,防止设备散热、振动和噪音对室内外环境的影响。机组设置位置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应防止气流短路与热气流相互影响,确保室外机气流组织顺畅、换热充分。同时也应考虑足够的检修空间,便于日常维护和检修。特别是安装在设备平台与设备层时,由于室外机的进出风在同一平面进行,应特别重视气流组织问题。
室外机的安装方式可分为集中安装与分层安装。集中安装可分为室外地面安装、设备层安装、屋面安装等。分层安装是指每层设置设备平台,将每层的室外机设置于当层设备平台。
当高层建筑采用集中安装方式时,通常会将屋面安装与设备层安装结合使用,将室外机布置在主楼屋面、设备层或裙房屋面,以控制室、内外机的距离。对于高层住宅,空调室外机一般均采用分层安装方式,每户设置设备平台,室外机按户设置,产权清晰,便于运行管理。对于酒店式公寓,通常每户独立设置空调系统。当采用设备层、屋面集中安装时,受每户面积、设备层可安装室外机数量等条件的限制,可能会出现几户共用一台室外机的情况,从而带来产权、计费等问题,应引起注意。
(1)集中安装型式之一:室外地面安装
室外地面安装一般用于别墅、合院、排屋等有室外安装场地的情况,位置的选择应结合景观确定。因为机组安装在室外地面,机组本身的散热与维修一般不存在问题,但要考虑机组散热、噪音对室内外环境的影响。机组一般是设置在车库、设备房附近,不应布置在卧室、客厅等房间附近。
(2)集中安装型式之二:设备层安装
设备层安装一般用于酒店式公寓、写字楼等公建设有设备层的情况。设备层安装应考虑设备层位置、层高、面宽等因素,考虑室外机振动和噪音对上、下层房间的影响。合理进行气流组织,保证室外机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
设备层位置还应考虑室内、外机的距离及冷媒管长度,一般工程,冷媒管当量长度宜控制在70m以内,相当于室内、外机的距离控制在60m以内。当采 用商用多联机系统时,设备层与最远的空调使用层不宜超过10层,以免冷媒管过长,影响机器效率。当采用家用多联机系统时,设备层与最远的空调使用层的高度应满足厂家的技术要求。
设备层层高应满足室外机安装的需要。百叶面宽与面积应满足室外机通风散热的要求。层高取决于室外机的机型,对商用型多联机,层高不宜小于3.1m,百叶高度不应小于2500mm,对家用型多联机,层高不宜小于2.2m,百叶高度不应小于1300mm。
设备层应设置地漏。设备层安装需设置竖向冷媒管井。
(3)集中安装型式之三:屋面安装
屋面安装适用于有平屋面可用于安装室外机的建筑。一般用于酒店式公寓、写字楼等公建或法式排屋、合院、会所等可设置平屋面的建筑。屋面面积应满足室外机通风散热与维护和检修的要求,应考虑室外机振动对下层房间及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屋面安装还应考虑室内、外机的距离及冷媒管长度,一般工程,冷媒管当量长度宜控制在70m以内,相当于室内、外机的距离控制在60m以内。当采用商用多联机系统时,设备层与最远的空调使用层不宜超过10层,以免冷媒管过长,影响机器效率。当采用家用多联机系统时,设备层与最远的空调使用层的高度应满足厂家的技术要求。
当屋面上大规模布置空调室外机时,通常会在结构柱或梁上设置高出屋面的柱子,在柱子上设置钢架,空调室外机安装在钢架上,将荷载通过钢架基础传递到柱或梁上,可有效降低振动的往下传递。
图4:商用多联室外机屋面钢架安装屋面安装时,如果女儿墙较低,在下层建筑层高容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屋面局部下沉的办法,用于安装室外机。对于法排等坡屋面建筑,目前的做法是利 用坡屋面高度,下沉一块平屋面,用于安装室外机。对多层、高层住宅,部分顶层住宅空调室外机安装在屋面,应注意住宅屋面产权问题。
屋面安装需设置竖向冷媒管井(只供顶层除外)。
图5:室外机安装在下沉屋面
图6:杭州某项目室外机屋面安装
(4)分层安装:设备平台安装
分层安装是每层设置设备平台,将每层的室外机设置于当层设备平台。是多层、高层住宅中多联机系统空调室外机的主要安装型式。对酒店式公寓、写字楼等公建,如果每层设有设备平台,也可采用分层安装型式。分层安装的优点是产权清晰,便于运行管理,机器效率较高。
分层安装由于室外机的进出风在同一平面进行,再加上竖向气流的影响,应特别重视气流组织问题。对设备平台的面宽、百叶开孔率要求较高。百叶应保证一定的开孔率,尽可能水平设置。对商用型多联机,百叶开孔率不宜小于80%,百叶角度宜小于20°。对家用型多联机,百叶开孔率不宜小于90%,百叶角度宜小于5°。
图7:分层安装示意住宅的设备平台一般是每户独立设置或二户共用一个平台,每户住宅均应设有设备平台的入口。对酒店式公寓、写字楼等公建,设备平台可采用每层集中设置方式。设备平台安装应考虑空调室外机通风散热条件,合理进行气流组织,防止气流短路与热气流相互影响,同时也应考虑足够的检修空间,便于日常维护和检修。要注意设备噪音对室内外环境的影响。
商用多联机的室外机安装在设备平台时必须设置出风弯管,以避免气流短 路。设备平台的高度须满足室外机安装出风弯管的需要。
图8:未设置出风弯管,气流短路
设置出风弯管设备平台的面积应满足布置设备的需要。平台外侧百叶应有一定的面宽与高度,以满足室外机通风散热的要求。平台进深要满足室外机的检修空间,便于日常维护和检修。设备平台应设置地漏。
设备平台的面积与深度、百叶的面宽与高度取决于室外机的数量与机型,对商用型多联机,百叶高度不应小于2500mm,设备平台的深度不宜小于1500mm。对家用型多联机,设备平台的深度不宜小于900mm。
图9:商用多联室外机平面布置示意
图10:家用多联室外机平面布置示意
图11:商用多联室外机剖面示意对于南方地区的住宅项目,考虑到设备平台还要布置热水器及储水罐,设备平台的面积还要满足布置热水器及储水罐的需要。分层安装应注意设备平台不能设置在凹槽内,也不能设置在内院,上述二种情况会引起气流短路,严重影响室外机的工作状况。
图12:室外机设置在凹槽会引起气流短路
图13:室外机不应设置在凹槽
(5)不同类型建筑空调室外机的主要安装方式。
别墅空调室外机一般采用室外地面安装、设备平台(设置在下沉式庭院)安装等方式。合院、排屋空调室外机一般采用室外地面安装、设备平台安装、屋面安装等方式。
多层、高层住宅空调室外机一般采用设备平台安装,当部分顶层住宅空调室外机安装在屋面时,应注意住宅产权问题。
酒店式公寓空调室外机一般采用设备平台安装、设备层安装、屋面安装等方式。当采用设备层、屋面集中安装时,应注意可能会出现几户共用一台室外机的情况,会带来产权、计费等问题。有条件时建议采用用设备平台安装。
公建空调室外机一般采用设备平台安装、设备层安装、屋面安装等方式。
地暖系统及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目前使用的地暖系统均为低温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按供暖热源分类,可分为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水地暖)与低温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电地暖)两种。一般项目均采用水地暖。受国家能源政策的限制,电地暖仅用于卫生间等局部采暖。采用地暖时地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地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区域特征
适宜范围
最高限值
人员经常停留区
24-26
28
人员短期停留区
28-30
32
无人停留区
35-40
42
地面辐射供暖房间温度均匀,没有噪音和风感,舒适度好。在相同热舒适条件下,采用地暖时的室内温度可比散热器采暖低2~3℃,可减少采暖能耗5~10%。在连续运行的条件下,与其它采暖方式相比,节能效果明显。在北方地区,地暖已成为一种主要的采暖方式,在南方地区也得到广泛的使用。但地暖的热惯性大,温度控制较为困难。
(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是以低温热水(水温≤60℃)作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板,通过地面向室内供热的供热方式。系统由热源、循 环泵、分集水器、加热管、控制装置等组成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按施工工艺分类,可分为干法与湿法。目前,大部分项目采用湿法工艺。
1)热源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源可分为分散式热源与集中式热源两种。相应的组成了户式采暖系统与集中采暖系统。
分散式热源是每户独立设置供热热源,同时兼作生活热水热源。热源型式有燃气热水炉(适用于别墅、合院等大户型)、壁挂炉(适用于公 寓等面积不超过300㎡的中、小户型)、热泵热水器等。该系统的优点是 热源系统独立设置,使用灵活,无需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适用于没有集 中热网的区域。在南方地区,目前燃气热水器或壁挂炉已成为主要的供热热源。在北方边远区域,如果没有集中热网,也可采用燃气热水器或壁挂 炉作为热源。随着热泵技术的发展与节能减排的需要,特别是在南方,热泵热水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集中式热源是采用区域热网或锅炉作为供热热源。主要使用在北方设有区域热网的地区。在合适的场合,也可设置锅炉作为热源。集中供热 系统的优点是供热效率高,环保,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少。但集中式热源存 在分户计量问题,对居住建筑,集中供热系统必须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
2)湿法地暖地面构造下图是湿法地暖的地面构造。
图14:湿法地暖的地面构造
地面构造由防潮层、绝热层(保温层)、填充层、隔离层(防水层)、 找平层、面层组成。地暖安装高度120-140mm。
防潮层的作用是防止建筑地基或楼层地面下潮气透过地面。一般是 设置在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地面(底层或地下室),其它楼层可不设置。
绝热层(保温层)的作用是阻挡热量传递,减少无效热耗。绝热层一般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其厚度不应小于下表规定。当采用其它保 温材料时,按热阻相当的原则确定厚度。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厚度(mm)
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
20
与土壤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30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40
填充层一般采用豆石混凝土,加热管敷设在填充层内。填充层的作用是保护加热管并使地面温度均匀。为达到以上目的,要求填充层具有一定厚度。对于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填充层厚度一般为50mm,对发热电缆,填充层厚度可为35mm。
隔离层(防水层)的作用是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透过地面。厨房、卫生间需设置防水层,其它房间可不设置。
找平层是在填充层上进行找平或找坡。面层宜采用花岗岩、大理石、瓷砖等热阻小0.05m2.K/W的材料。
当采用木地板作面层时,应采用地暖专用地板。 常用材料的热阻为:
花岗岩、大理石、瓷砖 0.05m2.K/W
木地板 0.10m2.K/W
地毯 0.15m2.K/W
3)干法地暖地面构造
干式地暖从日本引入,在日本30年的应用历史。干式地暖加热管外径13mm,内径10mm,管间距 150mm,采用模块式铺装,标准化施工,不需要填充层。其主要优点是结构降板小,施工周期短。特别适用于安装地板的房间。干式安装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不宜大于千分之三。
下图是干法地暖的地面构造。
图15:干法地暖的地面构造
干式地暖安装需要最小高度约70mm,地板应采用地暖专用地板。
(2)低温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低温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是采用低温发热电缆作为发热体,加热地板,通过地面向室内供热的供热方式。系统由发热电缆、温控器、保护装置等组成。
由于电直接采暖的能源利用效率低,受国家能源政策的限制,电地暖一般用于局部房间的采暖。如住宅其它房间未设采暖时的卫生间,会所的大堂等局部房间的采暖。
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地面构造与湿法地暖相同,填充层与水地暖相比,可适当减小。地暖安装高度105-125mm。
(3)地暖系统对建筑专业的要与建筑配合的主要内容:
1)集中采暖系统集中采暖系统应设置管道井,对于住宅,管道井的面积应满足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的要求。对采用城市热网的集中采暖系统,需设置区域换热站与热力小室。一般15万m2需设置一个区域换热站。换热站应设置在负荷中心,供热半径 不宜大于500m。换热站面积多层建筑不宜小于80m2,高层建筑不宜小于120m2。另外应在地下室或一层设置6m2的热力小室,以安装采暖入口装 置。热力小室宜按单元设置。
2)对采用自备锅炉作为热源的集中采暖系统,需设置锅炉房及锅炉烟囱户式采暖系统,户式采暖系统通常采用燃气热水炉或壁挂炉作为热源,同时兼作生活热水热源。在平面布置时应考虑燃气热水炉或壁挂炉的安装位置。燃气热 水炉或壁挂炉应设置在具有自然通风的地方。
别墅、合院由于建筑面积大,通常采用燃气热水炉作为热源。一般是 在地下室靠下沉式庭院或通风采光井设置燃气热水器房,机房面积不宜小于6㎡,机房宽度不宜小于2m。当采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时,热水器房不 应设置在地下室。
公寓通常采用壁挂炉作为热源。南方地区壁挂炉一般设置在设备平台。北方地区,公寓一般均采用集中采暖系统,只在厨房内设置热水器,作为生活热水热源。
3)降板要求
为满足地暖安装的需要,结构地面需降板,降板高度取决于地暖方式及保温层、找平层的厚度。为适应各种地暖方式安装的需要(特别是对于毛坯房),地暖降板高度统一如下:
公寓降板: 120mm。
排屋、合院降板:140mm。
别墅降板: 150mm。
公建降板: 150mm。
消防系统及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消防设计包括防烟、排烟与防火设计。与建筑相关的主要内容:层高;防烟分区;排烟机房、补风机房、加压送风机房;排烟竖井、进风竖井与百叶。
(1)防烟设计
应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疏散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人防工程中避难走道的前室。
防烟设计的目的是确保上述部位没有烟气进入或没有烟气积聚,使上述部位处于无烟状态,保证人员的疏散与消防人员的扑救。
防烟设计的二种方式: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与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加压送风是采用向防烟部位送风的方式形成室内正压以阻止烟气进入,自然通风是将进入的烟气排到室外。从二种方式的原理可得出,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效果优于自然排烟。机械加压送风适用于一切场合。自然通风的排烟方式仅适用于部分场合。
1)自然排烟适用的范围及要求 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方式,其适用范围为: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自然排烟必须设有可开启外窗,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
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
2)机械加压送风应用范围及要求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 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人防工程中避难走道的前室。
3)可不设置防烟设施的场合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作为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楼梯间。
对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前室或合用前室内有不同朝向可开启外窗且开窗面积符合要求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设有机械加压送风时的独立前室。
建筑高度低于100m的居住建筑,前室或合用前室设有符合要求可开启外窗的楼梯间(上海市)。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居住建筑,楼梯间设有符合要求可开启外窗的前室或合用前室(上海市)。
住宅建筑如果地下室≤2层或地下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 差≤10m的非营业场所,地上部分建筑的楼梯间或前室、合用前室均为自然防烟的,建筑地下部分的楼梯间和前室、合用前室可不设防烟设施(浙江省)。
4)加压送风机房与竖井加压送风机应设置在风机房内或室外。
加压送风系统应设置送风竖井,竖井最小面积按下表确定。
加压送风竖井最小面
加压送风部位置
竖井面积m2(<20层)
竖井面积m2(20~32层)
楼梯间
前室
楼梯间
前室
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
0.56
/
0.75
/
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
0.37
0.3
0.47
0.4
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
0.37
0.5
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
0.5
0.6
注:(1)表中的竖井面积按开启2.00×1.60m双扇门确定,当采用单扇门时,其竖井面积可乘以0.75系数计算,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竖井面积应乘以1.5~1.75系数计算。(2)梯间加压送风口一般为2~3 层设置一个。竖井宜贴楼梯间设置,面向楼梯间的 井道宽度不宜小于400mm。(3)前室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置。竖井应贴前室布置,面向前室的井道宽度不宜小于500mm。
5)对封闭楼梯间的要求
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否则,应按 防烟楼梯间设置。
(2)排烟设计
1)设置部位走道:
长度超过20m 的内走道。(高规)公共建筑中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建规)其它建筑中地上长度超过 40m 的地上疏散走道。(建规)房间(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
面积超过100㎡的地上房间。(高规)公共建筑中面积超过300㎡的地上房间。(建规)面积超过 50 ㎡的地下房间。(高规、建规) 地下室、半地下室(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
总建筑面积超过200㎡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高规、建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室的房间与走道。设置在一、二、三层建筑面积超过200㎡的房间。(建规)
中庭。汽车库。
2)排烟方式排烟可分为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两种方式。自然排烟的外窗必须采用可开启外窗。
3)自然排烟适用的范围及要求走道、房间: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不小于走道、房间面积的 2%。
中庭、剧场舞台、大空间场所(面积大于500㎡且室内净高大于6m):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场所地面面积的5%。
高层建筑中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不能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排烟窗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4)机械排烟应用范围及要求
要求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当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不能采用自然排 烟方式时,必须采用机械排烟。
高层建筑中净空高度超过 12m 的中庭必须采用机械排烟。多层建筑中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宜采用机械排烟。
需设置机械排烟且室内净高不超过6m的场所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 500㎡,汽车库不宜超过2000㎡。防烟 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防烟分区应采用挡烟垂壁(活动或固定)、隔墙、顶棚下突出不小于500mm的结构梁划分。在地下建筑和地上密闭场所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消
防补风系统。补风可采用自然补风或机械补风。
排烟风机与机械补风机应设置在风机房内或室外。机械排烟一般需设置竖井,竖井面积根据排烟系统布置确定,通常一个系统所需竖井面积 为 0.7~1.5㎡。
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 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在走道排烟井位置的确定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汽车库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风与消防排烟系统,机械排风与消防排烟通常合 为一个系统。根据需要,可能会设置机械送风与消防补风系统。
汽车库与建筑相关的主要内容:层高;排风(排烟)机房、送(补)风机房;排风竖井与排风百叶、进风竖井与进风百叶。
(1) 层高
车库净高应控制在2.2m以上。建筑专业在确定车库层高时应综合考虑结构梁及设备管线与支架的高度。设备管线(包括支架)的高度,通常在400~600mm之间,其占用空间的大小取决于车库面积、通风系统的型式与大小。
(2) 排风(排烟)机房
每个防火分区一般情况下至少应设置1个排风机房,通常宜设置2个机房。机房面积占车库的比例为0.5%~1%,机房的最小面积不宜小于10㎡,短边尺 寸不宜小于3m。机房的数量与平面位置应结合排风竖井与车库的布置综合考虑。
(3) 排风竖井与排风百叶汽车库尾气排放口的位置应符合当地环保部门或环评批复报告的要求。对于住宅项目(超高层除外),原则上考虑从屋面排放。当从屋面排放时,排风竖井一般应设置在车库临近的高层建筑主体内,并直通屋顶。井道顶部设置排风百叶。竖井及排风百叶面积与车库排风面积成正比。
每1000㎡车库所需竖井面积为0.45~0.55㎡,百叶面积不小于1.2㎡。根据当地环保部门或环评批复报告的要求,允许汽车库尾气出地面或出裙房屋面排放时,排放口位置的选择应结合景观确定,同时应考虑排放口尾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设置在人员活动区域。
(4) 送(补)风机房、进风竖井与进风百叶 对于大型汽车库,当某一防火分区没有直接对外的汽车坡道时,必须设置消防补风系统。补风可采用自然补风与机械补风二种方式。自然补风可采用天井、进风百叶窗等方式。当采用百叶窗补风时,百叶窗面积不宜小于车库面积的1.5%。机械补风应设置进风竖井、进风百叶与进风机房。进风竖井面积约1㎡,
进风百叶面积约2.0 ㎡~2.5 ㎡,进风机房面积约10~15 ㎡。竖井要求高出室外地面。
对多层地下车库,除地下一层外,其它地下层如平时没有自然进风,应设 置平时的机械送风系统。机械送风与消防补风可合为一个系统,但机房面积、进 风竖井与进风百叶面积应满足平时送风的需要。
户式真空吸尘系统简介
户式中央真空吸尘系统主要应用于别墅、合院、排屋、公寓等住宅项目。每户住宅配置独立的吸尘系统,根据房间面积可选择相应的吸尘主机。系统最大服务面积大约1500㎡,最大管长120m,可适应绝大部分住宅的使用要求。
图13:吸尘系统示意图
图14:吸尘系统组成
图15:吸尘口
别墅的设备配置及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1) 系统及设备配置 系统及设备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应充分考虑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考虑系统配置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一般项目应按配置空调、地暖、新风、排风与排油烟系统进行设计,冷、热源独立设置。
毛坯房项目空调按商用多联机系统,地暖与生活热水热源按燃气热水器预留,按要求设置排风与排油烟系统,预留新风系统。
对精装修项目,应按精装修要求,配置机电系统。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可采用地源热泵系统。
(2) 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建筑专业按机电配置要求进行设计。与建筑相关的主要内容:空调室外机位、燃气热水器房、地暖降板、竖井、进排风百叶。
1)结合景观预留空调室外机位。空调室外机一般集中布置在室外地面或设备平台(设置在下沉式庭院)。通常是设置在车库、设备房附近。
2)地下室靠下沉式庭院或通风采光井设置燃气热水器房,机房面积不宜小于6㎡,机房宽度不宜小于2m。机房应有自然通风。
3)结构地面按设置地暖要求降板,降板高度150mm。
4)地下室、一层外墙上按采用全热交换器预留新、排风口。新、排风口适当错开,避免短路。
5)设备房、洗衣房、卫生间及地下室无外窗的功能房间均按要求设置排风系统,建筑需考虑排风口位置。有条件时,地下室排风宜同层排放。
6)厨房脱排油烟机排风管(DN180)要求出屋面排放。
7)排风口应尽量集中设置,个别卫生间可考虑独立设置。
8)外墙上新、排风口一般采用防雨百叶,直径小于等于DN120的排风口可采用球形风口。
9)对于竖向设置的新、排风管,应设置管井。
10)预留冷媒管、冷凝水管、地暖水管管井。所有管井均可合用。
排屋、合院的设备配置及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1)系统及设备配置 系统及设备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应充分考虑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考虑系统配置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一般项目应按配置空调、地暖、新风、排风与排油烟系统进行设计,冷、热源应独立设置。 毛坯房项目空调按商用多联机系统,地暖与生活热水热源按燃气热水器预留,按要求设置排风与排油烟系统,预留新风系统。 对精装修项目,应按精装修要求,配置机电系统。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可采用地源热泵系统。
(2)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建筑专业按机电配置要求进行设计。与建筑相关的主要内容:空调室外机位、燃气热水器房、地暖降板、竖井、进排风百叶。
1) 结合景观预留空调室外机位。空调室外机可布置在室外地面、设备 平台或屋面。应注意机组散热、噪音对相邻住户的影响。
2) 地下室靠通风采光井设置燃气热水器房,机房面积不宜小于6㎡,机房宽度不宜小于2m。机房应有自然通风。当采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时,热水器房应设置在一层。
3) 结构地面按设置地暖要求降板,降板高度140mm。
4) 合适位置预留新风口。
5) 设备房、洗衣房、卫生间及地下室无外窗的功能房间均按要求设置排风系统,建筑需考虑排风口位置。有条件时,地下室排风宜同层排放。
6) 厨房脱排油烟机排风管(DN180)要求出屋面排放。
7) 排风口应尽量集中设置,个别卫生间可考虑独立设置。
8) 外墙上新、排风口一般采用防雨百叶,直径小于等于DN120的排风口可采用球形风口。
9) 对于竖向设置的新、排风管,应设置管井。
10)预留冷媒管、冷凝水管、地暖水管管井。所有管井均可合用。
高层住宅的设备配置及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1)系统及设备配置 根据项目挡次确定系统及设备配置。一般项目应配置空调、卫生间排风与厨房排油烟系统,冷、热源应独立设置。地暖与新风根据项目挡次确定。毛坯房项目首先应确定空调系统型式,明确是采用分体空调还是多联机空调。厨房、卫生间应预留变压式排气道。对精装修项目,应按精装修要求,配置机电系统。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系统。
(2)对建筑专业的要求 建筑专业按机电配置要求进行设计。与建筑相关的主要内容:空调搁板、设备平台、地暖降板(根据需要)、竖井、进排风百叶。
1)采用分体空调的项目应设置空调搁板,空调搁板应靠近空调房间设置,搁板上应设置地漏。
2)采用多联机空调的项目,每户住宅应设置设备平台。设备平台的面积应满足布置空调室外机、壁挂炉、热水储罐、全热交换器(根据需要)的要求,百叶面积应满足设备散热的需要。
3)当部分顶层住户空调室外机安装在屋面时,应注意住宅产权问题。
4)对于设置地暖的项目,结构地面降板高度120mm。
5)厨房、卫生间应设置变压式排气道,排气道应直通屋面,尺寸根据楼层数选择。
6)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加压送风竖井。
7)根据需要,设置汽车库尾气井。汽车库尾气应出屋面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