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一 园林栏杆 栏干在绿地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使绿地边界明确清晰,设计好的栏干,很具装饰意义,就像衣服的花边一样,栏干不是主要的园林景观构成,但是量大、长向的建筑小品,对园林的造价和景色有不少影响,要仔细斟酌推敲才能落笔生辉。如李渔所言:“窗栏之制,日异月新,皆从成法中变出,腐草为萤,实且至理,如此则造物生人,不枉付心胸一片”。 ●栏干的高度 低栏0。2~0。3米,中栏0。8~0。9米,高栏1。1~1。3米,要因地按需而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精神、物质水平提高,更需要的是造型优美,"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导向性栏干、生态型间隔。切不要以栏干的高度来代替管理,使绿地空间截然被分开来。相反,在能用自然的、空间的办法,达到分隔的目的时,少用栏干。如用绿篱、水面、山石、自然地形变化等。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一 园林栏杆
栏干在绿地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使绿地边界明确清晰,设计好的栏干,很具装饰意义,就像衣服的花边一样,栏干不是主要的园林景观构成,但是量大、长向的建筑小品,对园林的造价和景色有不少影响,要仔细斟酌推敲才能落笔生辉。如李渔所言:“窗栏之制,日异月新,皆从成法中变出,腐草为萤,实且至理,如此则造物生人,不枉付心胸一片”。
●栏干的高度
低栏0。2~0。3米,中栏0。8~0。9米,高栏1。1~1。3米,要因地按需而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精神、物质水平提高,更需要的是造型优美,"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导向性栏干、生态型间隔。切不要以栏干的高度来代替管理,使绿地空间截然被分开来。相反,在能用自然的、空间的办法,达到分隔的目的时,少用栏干。如用绿篱、水面、山石、自然地形变化等。
一般来讲,草坪、花坛边缘用低栏,明确边界,也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和点缀,在限制入内的空间、人流拥挤的大门、游乐场等用中栏;强调导向;在高低悬殊的地面、动物笼舍、外围墙等,用高栏,起分隔作用。
●栏干的构图
栏干是一种长形的、连续的构筑物,因为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常按单元来划分制造。栏干的构图要单元好看;更要整体美观,在长距离内连续的重复,产生韵律美感,因此某些具体的图案、标志,例如动物的形象、文字往往不如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给人感受强烈。
栏干的构图还要服从环境的要求。例如桥栏,平曲桥的栏干有时仅是二道横线,与水的平桥造型呼应,而拱桥的栏干,是循着桥身呈拱形的。栏干色彩的隐现选择,也是同样的道理,绝不可喧宾夺主。
栏干的构图除了美观,也和造价关系密切,要疏密相间、用料恰当,每单元节约一点,总体相当可观。
●栏干的设计要求
低栏要防坐防踏,因此低栏的外形有时做成波浪形的,有时直杆朝上,只要造型好看,构造牢固,杆件之间的距离大些无妨,这样既省造价又易养护;中栏在须防钻的地方,净空不宜超过14厘米在不须防钻的地方,构图的优美是关键,但这不适于有危险、临空的地方,尤要注意儿童的安全问题,此外;中栏的上槛要考虑作为扶手使用,凭栏遥望,也是一种享受;高栏要防爬,因此下面不要有太多的横向杆件。
●栏干的用料
石、木、竹、砼、铁、钢、不锈钢都有,现最常用的是型钢与铸铁、铸铝的组合。竹木栏干自然、质朴、价廉,但是使用期不长,如有强调这种意境的地方,真材实料要经防腐处理,或者采取"仿"真的办法。砼栏干构件较为拙笨,使用不多;有时作栏干柱,但无论什么栏干,总离不了用砼作基础材料。铸铁、铸铝可以做出各种花型构件;美观通透,缺点是性脆;断了不易修复,因此常常用型钢作为框架,取两者的优点而用之;还有一种锻铁制品;杆件的外型和截面可以有多种变化,做工也精致,优雅美观,只是价格不菲,可在局部或室内使用。
●栏干的构件
除了构图的需要,栏干杆件本身的选材、构造也很有考究。一是要充分利用杆件的截面高度,提高强度又利于施工;二是杆件的形状要合理,例如二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杆件也最稳定,多几个曲折,就要放大杆件的尺寸,才能获得同样的强度;三是栏干受力传递的方向要直接明确。只有了解一些力学知识,才能在设计中把艺术和技术统一起来,设计出好看、耐用又便宜的栏干来。
2楼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二 城市行道树坛
一、 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议推广条状行道树绿带。
上海的行道树绿带有几种形式:
1)四平路形式:绿带宽1。2--2米,砌高0。3-0。4米,上设栏杆高0。4-1米。这种形式的绿化效果最佳,只要有足够的宽度,建议优先选用。两侧栏杆的设置和高度,可根据人、车流量来调整。
2)虹桥路形式:绿带宽1-1。5米,车行道一侧设栏杆高约0。8米,种攀援植物。这种形式适合于车流量大且快,人流量一般的地方。
3)淮海路形式:绿带宽约1米,树坛向车行道一面倾斜。这种形式占地较小,适于人流量大、街景要求高的地方。
以上这几种形式,都可以达到下列目的:
(1)创造行道树和林下灌木、地被生长的良好立地条件;
(2)变点为线、面,变单株为空间群体;减噪阻尘,分隔人、车行道;
(3)美化市容街景。
设计布置时,要事先了解地下管网情况,根据人车流量、人行道宽度的不同,选择不同断面式和栏杆的地位高度、泄水口,按沿途人行横道线、公建、商店等实际情况,划分断口。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地下地上协调发展,市容美观,行人享受。
二、在人行道狭窄、人流量又大的地方,常用行道树透空盖板。
上海的行道树穴盖板有两种材料:
l、砼预制盖板。常见有条形格栅,有四块合围成方形树穴的;也有利用植草砖铺砌的。砼盖板要注意施工质量和防止车压而不致断裂、翘曲影响美观。
2。铸铁盖板。有1。2、1。5米规格大小和圆、方外型,其花纹也不失为一种地面装饰。盖板下常铺一层陶粒以利泄水。
三、行道树树坛。
根据行道树的规格,树坛略有大小,一般不小于1×1米。树坛边缘常有侧石、单砖斜砌、砼预制板、初錾花岗岩条石,到现在的磨光花岗岩都有。浦东中央大道的行道树坛侧石做圆弧断面,防止行人踏足,是细致的设计。
行道树树坛内种植现在已引起重视,有种高羊茅草、麦冬,整齐的黄杨绿篱等多种方式。在人多的地方,也可在树坛四周砌挡土坪,做栏干,成为独立的树坛。
四、以上第2、3两种行道树绿带,在多排种植时,可组合成雄壮的树阵。这在广场、干道经常可以见到。
第一种行道树绿带的引伸,是以曲线、折线组合成空间,形成大树绿地。在有条件的地方,行道树绿带、树坛还可以和坐凳、园灯、广告栏等结合起来设计,更实用,更富人情味。
五、保护行道树的设施,主要有行道树桩。
上海用过的行道树桩有预制砼方桩、空心预应力圆桩、钢管桩;双挑和三角、四边木桩等;国外有钢围栏等。过去还有纠偏的地桩,现在己不多见了。
回复
3楼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三 园灯
白天,园林景观是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夜晚,除月色外,园林景观则要由精心布置的照明来呈现。月色如昼,夜色往往是美妙动人的。宋代诗人苏轼写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有了自然的月光,再加上高烛闪烁,园景更为多情。近处灯光照耀下的花卉、树丛、人影、地面纹样,和远处的建筑、林冠天际线,所形成可见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和范围,与白天不同。照明本身对园景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强烈、多彩的灯光会使整个环境热烈活泼起来,局部而又柔和的照明又会使人感到亲切而富有私密感,暖色光使人感到和睦温暖,冷色光使人清静生畏。因此,可以说园灯的规划布点和选择设计,是糅合着光影艺术的第二次景观设计,而不局限"灯"的内容。
在白天,园灯是有装饰效果的建筑小品,在地形、道路、绿化的配合下,可以组成一幅非常优美动人的园景。夜晚,园灯的作用更是多方面的:
沿园路布置,按照所在园林的特点,交通的要求,选择造型富于特色、照明效果好的柱子灯(庭园灯、道、路灯)或草坪灯。定位时既要考虑夜晚的照明效果,也要考虑白天的园林景观,沿路连续布置。一般柱子灯保持在25-30米,草坪灯6-10米的间距,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喷水池、雕像、入口、广场、花坛、亭台楼阁等局部、重点的照明,要创造不同的环境气氛,形成夜景中的高潮。园林广场空间常用有足够高度和照度、装饰性强的柱子灯,广场地面可预埋地灯,树下预埋小型聚光灯;入口、雕像、亭台楼阁除了"张灯结彩",还常以大型聚光灯照射,游乐场所、商场以霓虹灯招徕顾客;喷水池有专用的水下灯;古典园林用宫灯、走马灯、孔明灯、石灯笼等。其中一部分是固定设施,一部分是节假日临时设施,以达到五彩缤纷、灯红酒绿的效果。园林供电管网设计,要预留接线点,预留耗电量。
除了"点"、"线"上的灯,为了游人休憩和管理上的需要,绿地各处还要保持一定的照度,这是"面"上的照明。间距因地形起伏的程度、树丛的疏密开朗有所不同。作为估计大致每亩地1盏灯,达到朦胧的照度、约为道路上的1/5即可。
选择园灯,在重要近观的场所,造型可稍复杂、堂皇,并以多个组合灯头提高亮度及气势;在"面"上,造型宜简洁大方,配光曲线合理,以创造休憩环境并力求效率。一般园林柱子灯高3-5米,正处于一般灌木之上、乔木之下的空间。广场、入口等处可稍高,7-11米。足灯型(草坪灯、花坛灯)不耀眼、照射效果也好,但易损坏,多在宾馆房地产开发等专用绿地和公共绿地的封闭空间中使用,其灯具设计有模仿自然,也有简洁抽象的现代造型。
一般庭园柱子灯的构造,由灯头、灯干及灯座三部分组成。园灯造型的美观,也是由这三部分比例匀称、色彩调和、富于独创来体现的。过去往往线条较为繁复细腻,现在则强调朴素、大方、整体美,与环境相协调。
灯座。灯干的下段,连接园灯的基础,地下电缆往往穿过基础接至灯座接线盒后,再沿灯柱上升至灯头。单灯头时,灯座一般要预留20×15厘米的接线盒位置,因此灯座处的截面往往较粗大,因接近地面,造型也需较稳重。
灯柱。灯干的上段,可选择钢筋混凝土、铸铁管、钢管、不锈钢、玻璃钢等多种材料。中部穿行电线,外表有加工成各种线脚花纹的,也有上下不等截面的。
灯头。灯头集中表现园灯的面貌和光色,有单灯头、多灯头,规则式、自然式多种多样的外形,和各种各样的灯泡。选择时要讲究照明实效,防水防尘,灯头型式和灯色要符合总体设计要求。目前灯具厂生产有多种庭园柱子灯、草坪灯供选用。自行设计的灯头,要考虑到加工数量的限制,和今后养管所需零件的配套。
园灯的控制,有全园统一的,面积较大可分片控制,路灯往往交叉分成2-3路控制。控制室可设在办公(工具)室,也可设在园门值班室,根据园林体制和要求选择。
回复
4楼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四 园林池岸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
(1)上海园林自然水体的边岸,多数是以石砌驳,以重力保持稳定,防止水土坍坡流失,对池岸基本要求是在外力作用下不推移、倾覆和破坏,因此河驳的设计要经土力计算。在一般土质、地形条件下,小型河驳可参考图示构造设计,即以深度为准,基础宽度达到其0。45倍。在自然景观为主的公园,池河驳往往不砌出水面,而在水平面以下5~10厘米用乱石为材,其以上用景观石为料(湖石、英石、风化黄石、大型卵石等),以达到既节约又美观的目的。此时切切注意图示景观石并非机械环绕水面一周,形同锁链,而是断断续续,忽隐忽现地摆布;在坡缓地方,让地面自然延伸入水,不失为一园林美景;在坡陡地方。在边岸转折之处,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布置景观石,虽由人作,胜似天开,才是师匠杰作。
(2)最近有一种新的做法,是设计较平(达l/5-1/6)缓坡,在水位上下线上,或种植耐湿固土地被、水生植物,或布置砾砂卵石,意境来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此在市郊几个高尔夫球场可见。事实上,上海市郊河川交错,只要内不行舟并不筑路,又有几处是石驳连绵?因此这种设想,在市郊自然、生态绿地、公园可考虑,是上策。即使岩坡有所冲刷坍落,池坡渐趋缓,水土趋平衡,也无大碍而显天然。这里的关键,一是控制水位,勿使其上下有过大波动;二是在风口上(尤其上海的西北向),在突出的岸矶,在地形转陡处,都要有加固措施。
(3)除了石砌驳,还有竹木驳值得考虑。以树干、毛竹为桩,夯于岸边及摆篱垒土成驳,价廉而富于田园风光。为持久计,现有以钢砼为芯,外粉仿竹木者代替。
(4)与池岸相关者,常见仿自然瀑布溢水,自丘而下,由此产生一个设计水平面高出地下水位,且要在填(松)土上解决边岸池底渗漏水问题。此时有几种方案可供参考:一是于填土造丘之前,构造钢砼支承梁柱,填土后再筑池岸底板;二是已填土成丘者,无法再寻可靠支承,可考虑由下而上按景观要求构造几个不同标高的开口砼水箱,相互铰接而于重叠处溢水。通俗比喻,如几个菜碟相互上下搭接,而成水渠、瀑布。三是待土质较稳之后,按造景要求绑扎钢筋、网片,喷灌水泥浆而成型,再加饰面材料。四是于接触水体部分,叠置轻型石景,尽量减轻负荷(如GRC、钢丝网水泥塑石等),待成型,再喷灌铺砌防水材料(如自防水膨润土、泡沫填充料等),而于其他部分堆叠真实天然景观石,使之相互交错,真真假假,以假乱真。五是以PVC、膨润土布等防水材料铺砌池边底板,再堆叠景观石。此法在国外甚为流行,但价格较昂贵。详见附图参考。
(5)从总体看,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一块绿地、一个公园的水体,应服从总体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构思;池岸是自然,抑或是规则?是隐是现?有无栏干小径?要看整体的地域位置、风格面貌而定。一个园内不同区域,也可有不同的要求。
二是几种池岸做法,也可相互配合使用。此岸近广场建筑而规则,彼岸近丘陵丛林而自然,也不失为一种变化和对比,注意点是交接如何过渡。
三是池岸要考虑安全因素。一般近岸处水宜浅(0。4~0。6米),面 底坡缓(1/3~1/5),以求节约和安全。人流密集地方,如何防止落水,也须多费匠心。
四是水面使用功能的不同,如观赏鱼、植荷莲、划舟艇、显倒影、喷水、游泳、溜冰等,也会使景观和水深浅、水波浪不尽相同,而影响池岸设计。
五是选材既关及景观,也决定造价,从经济上也要多加考虑。
回复
5楼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五 园林围墙
园林围墙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园林周边、生活区的分隔围墙;一是园内划分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经常见到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对围墙的要求正在起变化,设计园林围墙时要尽量做到:
1 能不设围墙的地方,尽量不设,让人接近自然,爱护绿化。
2 能利用空间的办法,自然的材料达到隔离的目的,尽量利用。高差的地面、水体的两侧、绿篱树丛,都可以达到隔而不分的目的。
3 要设置围墙的地方,能低尽量低,能透尽量透,只有少量须掩饰隐私处,才用封闭的围墙。
4 使用围墙处于绿地之中,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减少与人的接触机会,由围墙向景墙转化。
善于把空间的分隔与景色的渗透联系统一起来,有而似无,有而生情,才是高超的设计。
围墙的构造有竹木、砖、混凝土、金属材料几种。
5 竹木围墙:竹篱笆是过去最常见的围墙,现已难得用。有人设想过种一排竹子而加以编织,成为"活"的围墙(篱),则是最符合生态学要求的墙垣了。
6 砖墙:墙柱间距3-4米,中开各式漏花窗,是节约又易施工、管养的办法。缺点是较为闭塞。
7 混凝土围墙:一是以预制花格砖砌墙,花型富有变化但易爬越;二是混凝土预制成片状,可透绿也易管、养。混凝土墙的优点是一劳永逸,缺点是不够通透。
8 金属围墙:
1)以型钢为材,断面有 几种,表面光洁,性韧易弯不易折断,缺点是每2-3年要油漆一次。
2)以铸铁为材,可做各种花型,优点是不易锈蚀又价不高,缺点是性脆又光滑度不够。订货要注意所含成分不同。
3)锻铁、铸铝材料。质优而价高,局部花饰中或室内使用。
4)各种金属网材,如镀锌、镀塑铅丝网、铝板网、不锈钢网等。
现在往往把几种材料结合起来,取其长而补其短。混凝土往往用作墙柱、勒脚墙。取型钢为透空部分框架,用铸铁为花饰构件。局部、细微处用锻铁、铸铝。
围墙是长型构造物。长度方向要按要求设置伸缩缝,按转折和门位布置柱位,调整因地面标高变化的立面;横向则关及围墙的强度,影响用料的大小。利用砖、混凝土围墙的平面凹凸、金属围墙构件的前后交错位置,实际上等于加大围墙横向断面的尺寸,可以免去墙柱,使围墙更自然通透。
回复
6楼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六 园林花架
一提起花架,很容易联想到宅前屋后的豆棚瓜架;先是生产,而后植花。
现在的花架,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供人歇足休息、欣赏风景;一方面创造攀援植物生长的条件。因此可以说花架是最接近于自然的园林小品了。一组花钵,一座攀援棚架,一片供植物攀附的花格墙,一个用花架板作出挑的口,甚至是沿高层建筑的屋顶花园,餐厅、舞池的葡萄天棚,往往物简而意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创造室内室外,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浑然一体的效果。
设计花架,要注意几点:
·花架在绿荫掩映下要好看,好用,在落叶之后也要好看,好用因此要把花架作为一件艺术品,而不单作构筑物来设计,应注意比例尺寸、选材和必要的装修。
·花架体型不宜太大。太大了不易做得轻巧,太高了不易荫蔽而显空旷,尽量接近自然。
·花架的四周,一般都较为通透开畅,除了作支承的墙、柱,没有围墙门窗。花架的上下(铺地和檐口)两个平面,也并不一定要对称和相似,可以自由伸缩交叉,相互引伸,使花架置身于园林之内,融汇于自然之中,不受阻隔。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根据攀援植物的特点、环境来构思花架的形体;根据攀援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来设计花架的构造、材料等。
一般情况下,一个花架配置一种攀援植物,配置2-3种相互补充的也可以见到。各种攀援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长要求不尽相同,设计花架前要有所了解。例如:
紫藤花架 紫藤枝粗叶茂,老态龙钟,尤宜观赏。北京恭王府中有二三百年前藤萝架; 圆明园图"慈云普护"一节中有"一径界重湖间,藤花垂架",设计紫藤花架,要采用能负荷、永久性材料,显古朴、简练的造型。
葡萄架 葡萄浆果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寓言、童话,似可作为构思参考。种植葡萄,要求有充分的通风、光照条件,还要翻藤修剪,因此要考虑合理的种植间距。
猕猴桃棚架 猕猴桃属有30余种为野生藤本果树,广泛生长于长江流域以南林中、灌丛、路边,枝叶左旋攀援而上。设计此棚架之花架板,最好是双向的,或者在单向花架板上再放临时"石竹",以适应猕猴桃只旋而无吸盘的特点。整体造型,纤细现代不如粗犷乡土为宜。
对于茎干草质的攀援植物,如葫芦、茑萝、牵牛等,往往要借助于牵绳而上,因此,种植池要近;在花架柱梁板之间也要有支撑、固定,方可爬满全棚。
几种常见花架类型
·双柱花架 好似以攀援植物作顶的休憩廊。值得注意的是供植物攀援的花架板,其平面排列可等距(一般每50厘米左右),也可不等距,板间嵌入花架砧,取得光影和虚实变化;其立面也不一定是直线的,可曲线、折线,甚至由顶面延伸至两侧地面,如"滚地龙"一般。
·单柱花架 当花架宽度缩小,两柱接近而成一柱时,花架板变成中部支承两端外悬。为了整体的稳定和美观,单柱花架在平面上宜做成曲线、折线型。
·各种供攀援用的花墙、花瓶、花钵、花柱。
几种常用的建材
·在我国十七世纪未《工段营造录》中有记载:"架以见方计工。料用杉槁、杨柳木条、薰竹竿、黄竹竿、荆笆、籀竹片、花竹片。"现已不易见到,但为追求某种意境、造型,可用钢管绑扎外粉或混凝土仿做上述自然材料。近也流行经处理木材做材料,以求真实、亲切。
·混凝土材料,是最常见的材料。基础、柱、梁皆可按设计要求,唯花架板量多因距近,且受木构断面影响,宜用光模、高标号混凝土一次捣制成型,以求轻巧挺薄。
·金属材料,常用于独立的花柱、花瓶等。造型活泼、通透、多变、现代、美观,惟需经常养护油漆,且阳光直晒下温度较高。
·玻璃钢、CRC等,常用于花钵、花盆。
回复
7楼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七 园亭
这里的园亭,是指园林绿地中精致细巧的小型建筑物。可分为两类,一是供人休憩观赏的亭,另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票亭、售货亭等。
明《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这是本文要叙述的对象。
园亭的位置选择
建亭地位,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由内向外好看,二是由外向内也好看。园亭要建在风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园亭的设计构思
园亭虽小巧却必须深思才能出类拔萃。
首先是选择所设计的园亭,是传统或是现代?是中式或是西洋?是自然野趣或是奢华富贵?这些款式的不同是不难理解的。
其次,是同种款式中,平面、立面、装修的大小、形样、繁简也有很大的不同,须要斟酌。例如同样是植物园内的中国古典园亭,牡丹园和槭树园不同。牡丹亭必须重檐起翘,大红柱子;槭树亭白墙灰瓦足矣。这是因他们所在的环境气质不同而异。同样是欧式古典园顶亭,高尔夫球场和私宅庭园的大小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他们所在环境的开阔郁闭不同而异。同是自然野趣,水际竹筏嬉鱼和树上杈窝观鸟不同,这是因环境的功能要求不同而异。
再次,所有的形式、功能、建材是在演变进步之中的,常常是相互交叉的,必须着重于创造。例如,在中国古典园亭的梁架上,以卡普隆阳光板作顶代替传统的瓦,古中有今,洋为我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四片实墙,边框采用中国古典园亭的外轮廓,组成虚拟的亭,也是一种创造。用悬索、布幕、玻璃、阳光板等,层出不穷。
只有深入考虑这些关节,才能标新立异,不落俗套。这决非是"套用一只"敷衍了事所能比拟的。
园亭的平立面
园亭体量小,平面严谨。自点状伞亭起,三角、正方、长方、六角、八角以至圆形、海棠形、扇形,由简单而复杂,基本上都是规则几何形体,或再加以组合变形。根据这个道理,可构思其他形状,也可以和其他园林建筑如花架、长廊、水榭组合成一组建筑。
园亭的平面组成比较单纯,除柱子、坐凳(椅)、栏干,有时也有一段墙体、桌、碑、井、镜、匾等。
园亭的平面布置,一种是一个出入口,终点式的;还有一种是两个出入口,穿过式的。视亭大小而采用。
园亭的立面,因款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立面显得开畅通透。个别有四面装门窗的,如苏州拙政园的塔影亭,这说明其功能已逐渐向实用方面转化。
园亭的立面,可以分成几种类型。这是决定园亭风格款式的主要因素。如:中国古典、西洋古典传统式样。这种类型都有程式可依,困难的是施工十分繁复。中国传统园亭柱子有木和石两种,用真材或砼仿制;但屋盖变化多,如以砼代木,则所费工、料均不合算,效果也不甚理想。西洋传统型式,现在市面有各种规格的玻璃钢、GRC柱式、檐口,可在结构外套用。
平顶、斜坡、曲线各种新式样。要注意园亭平面和组成均甚简洁,观赏功能又强,因此屋面变化无妨要多一些。如做成折板、弧形、波浪形,或者用新型建材、瓦、板材;或者强调某一部分构件和装修,来丰富园亭外立面。
仿自然、野趣的式样。目前用得多的是竹、松木、棕榈等植物外型或木结构,真实石材或仿石结构,用茅草作顶也特别有表现力。
帐幕等新式样,以其自然柔和的曲线,应用日渐增多。
回复
8楼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八----------- 园林地形
这里谈的地形,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园林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园林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这里要叙述的,是后一部分内容。
上海造园,历来十分注重地形处理。五六十年代建造杨浦、虹口、长风、和平公园都有"挖湖堆山"的记载。以后的共青、崇明森林公园和淮海、静安公园改建也都在部分地域堆了山。最近重点工程虹桥花园、延安中路绿地都有山有水,形成城市山林景观,大树森森,浓荫葱郁。
园林地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说有4点:
●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同时具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
●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
园林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园林地形设计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图,作必须的工程措施。所以每个园林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这里要考虑几方面因素:
●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例如,北京颐和园面积并不小(约300公顷),但其中水面占了3/4,陆地中又有2/3是山、丘,平地只占到全园面积7%,因此节假日就显得拥挤。按此,估计游人会比较集中的中心园林要留有足够的平地,这也是防震备战所必须。上海长风公园37公顷,水面积约占4l%,而陆地中有82%是绿地,现在看来并无不当。明计成在《园冶》里有一段话"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馀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沦,栽竹相宜。"可供参考。
●经济因素。有人计算,用l:2。5的坡度堆一个10米高的山,山顶上留30平方米地面,就要用13000立方米土,据估计,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如果堆高20米,土方就达10余万方了。因为高度增加一倍,土方量增了8倍。因此要掌握"山"的数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画龙点睛。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50~60年代杨浦、和平、虹口公园因有日伪时期弹药库、靶场而堆山;70年代人民公园因人防工程出气口而堆山;80年代枫泾公园因原址土丘而设计地形,皆合乎当时当地情理。90年代滨海人工森林为改善种植条件和景观而挖鱼塘堆山;现在闵行区和环线指挥部计划利用七宝驸近垃圾山作公园,都是因地制宜好例子。
上海地势平坦,因此人们有一种打破地平线、登高远眺的欲望,这是很自然的道理。究竟堆怎样的山合适呢?
首先是小范围内的山,或者是大山主峰的余波-丘陵。地形一般超过人的视线1。5~2。5米,就可以起到组合空间的作用,做到峰回路转,而所用土方并不一定多。这是大部分地区常见到的情况。
山峰。这里是指超过人水平视线,呈仰角状态的地形。以登高眺望的要求看,人登高后的视线,要超过山麓下树木的生长高度;从山外远观的要求,是林冠线要有起伏变化。一是"形"一是"势",有势而后有形。一般来说,城市内有7~15米高的山峰,就可以成为构图中心。
余下的陆地多数是平地。这里的平地,并不是一马平川,一览无遗,而是要有5%到5%的不同起伏坡度,在边缘地方,还可以有些小转折,才添趣味。
上面说的高度,是一个相对数量问题。因为不管堆怎样高的山,总是不可能达到自然山川的高度。尤其是上海,土地和土方资源宝贵,要通过地形、道路、种植的巧妙配合,使人通过对比,联想到山的高耸雄伟,而不是追求绝对的高度,更不能重蹈60年代几个公园互比山高的历史。一盆山水盆景,虽小在咫尺,却可以表现高山大川,就是因其浓缩了山水的精华。我们所提倡的要求,是"神似"而非"形似" 。
"挖湖堆山"中要注意的几件事:
●安全 过高、过陡的山,超过各种土壤的不同休止角和地面承载力,就易冲刷、塌坍;自身不稳定的同时,游人攀登也不安全。尤其是假山石料的倾斜翻滚,极易造成事故,早有先例,要切切注意。一般山坡在。1/3以内,山峰陡而山麓缓,愈远愈平。是比较合适的做法。
●功能 地形除了有排水、灌溉、改善种植条件的要求,还可以塑造小气侯的环境。群山环抱,气势雄伟,放在西北面,可以遮挡冬天的风;而舒坦的向阳面,增加了种植地面。左边流水潺潺,右边盘旋大道,前面荷塘清池。这是中国风俗里风水:"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渭之玄武,为最贵地"。摘录供参考。
●形态 地形要符合自然规律,方能体现自然山水之趣。因此要深入研究自然山水形成规律,在限定的空间内,让地形在各个不同方向以各种不同坡度延伸,产生各种不同体态、层次、分汇水线,形成人工山林趣味。正如苏轼写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对山形最好的描述。"青龙要高大,。白虎不抬头",和画家"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瓦盘,祖峰乃厚",是一般人心目中的群山格式。可供参考。
● 经济
一是因地制宜。《园冶》曰:"高阜可培,低方宜挖"。充分利用原地形现状,严密计算挖填数量运距,减少工程量和运输量。
二是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外运内送土方量。挖湖与堆山,本身就是相互满足又省运距的措施;南缓北陡的坡度,也是符合推填的施工顺序。
三是充分利用原地表熟土。必要时应在设计中注明保存熟土的施工顺序要求,对原河塘腐泥,也应清塘利用,计算在土方工作量上。设计地形表面土层,要对深度、质量和机施程度有所要求,这对地形表面土层渗透排水,尤其对绿化种植的成活率,大有影响。凡使用重型机械反复推辗过的山坡,土壤结构破坏,即使种植穴加深放大,也难排水,切切注意。
四是准确选定水位。水位上下对土方量影响极大,一公顷土地,只要增加10厘米高度,就须1000土方。因此设计前要取得当地高、低、常水位和沟管标高、土质等资料。
●密切山与水、建筑、道路、绿化的关系
一是绿化种植时要烘托山形,山上种植高大乔木,山下要控制树木生长高度,或者留部分疏林、草坡,景观比例上就会有很大变化。因为乔木的生长高度和山高有时相差无几,如果再种色树,就有满山红遍的景色。
二是山水关系。利用港汉、溪涧、瀑布引水入山,使水有源,利用石矾、汀步、小岛、洞壑引山入水,使山水缠绕。同时注意边岸要曲折近水,且使山环水抱。对于水口要"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淆,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地理大书·山法全书))。即水口有两种,一为水流入之处,要开敞;一为水流出之所,要封闭。
三是道路要在整个地形之中,峰回而路转,跟着地形、地貌上下曲折盘桓;而不是地形在道路两旁,互不关联。曲折蜿蜒的道路、入口,在自然山水中符合人们的审美趣味,延长了游览长度,也符合山区避风、安全防御的习惯心理。切勿以捷径为目的,追求节约。在新设计的地形,道路的路面材料要考虑沉降和左右曲折的问题,也有先做路基的。注意山路如坡度太大时(6%以上),应顺等高线方向作盘山路上升,坡度再大时(10%以上),则应做台阶。
四是建筑。建筑要依山傍水,在绿丛之中,勿喧宾夺主,勿破坏山形。因为建筑,即使是小型亭廊,在其高度要占到人工山形1/3以上时,产生一个比例问题:人和建筑是真实比例,山形却要求是自然山川的缩影。因此山峰是否安亭,往往是争论最多的焦点,而焦点的关键,是否把绿丛考虑进去。建筑要借物抒情,指点江山使山色情景交融。同时要留出风景透视线,或隐或现,组成轴线,团结全园。
园林地形提供了其他造园元素、材料立足生根之地,也只有各项元素相互配合好,全园方可熠熠生辉。古代有人把此形象为:"龙者何?山之脉也……土乃龙之肉,石乃龙之骨,草乃龙之毛(《阴阳二宅全书·龙说》)园林里常比喻为:山--骨骼;水--血脉;道路--经络;建筑--眼睛;树木--毛发。这里把大自然比拟成通人性的有机体,按人的比例地位组合。这种环境空间的有机观念,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密切相通的。
回复
9楼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九 园林假山
这里所指的"假山",是相对于自然形成的"真山"而言的。假山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的山石材料,仅仅是在人工砌叠时,以水泥作胶结材料,以混凝土作基础而已;还有一种是水泥混合砂浆、钢丝网或GRC(低碱度玻璃纤维水泥)作材料,人工塑料翻模成型的假山,又称"塑石"、"塑山"。
上海经常使用的天然石材有这么几种:
●湖石石灰岩。色以青黑、白、灰为主,产江、浙一带山麓水旁。质地细腻,易为水和二氧化碳溶蚀,表面产生很多皱纹涡洞,宛若天然抽象图案一般。
●黄石:细砂岩。色灰、白、浅黄不一,产江苏常州一带。材质较硬,因风化冲刷所造成崩落沿节理面分解,形成许多不规则多面体,石面轮廓分明,锋芒毕露。
●英石:石灰岩。色呈青灰、黑灰等,常夹有白色方解石条纹,产广东英德一带。因山水溶融风化,表面涡洞互套、褶皱繁密。
●斧劈石:沉积岩。有浅灰、深灰、黑、土黄等色。产江苏常州一带。具竖线条的丝状、条状、片状纹理,又称剑石,外型挺拔有力,但易风化剥落。
●石笋石:竹叶状灰岩。色淡灰绿、土红,带有眼窠状凹陷,产浙、赣常山、玉山一带。形状越长越好看,往往三面已风化而背面有人工刀斧痕迹。
●千层石沉积岩。铁灰色中带有层层浅灰色,变化自然多姿,产江、浙、皖一带。沉积岩中有多种类型、色彩。
园林中经常使用山石的地方和用法:
▲孤赏石:常选古朴秀丽、形神兼备的湖石、斧劈石、石笋石等置于庭园主要位置中,供人观赏。这些孤赏石除了本身具有瘦、透、漏、皱、丑的观赏价值,又因历年流传,极具人文价值,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一景。"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如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的"瑞云峰",杭州的"绉云峰"和北京的"青芝岫"。相传"玉玲珑"是《水浒》中花石纲的孑遗,因"以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而著称。"青芝岫。原宋书法家米之章所有,现石上刻有乾隆御制七言诗。当然,也有借助于孤石而于上树碑成景的,如河南洛阳牡丹园中日本藤野先生的纪念碑。日本的枯山石,则是着重于布局的群体效果,与我国的孤赏石有所不同。
▲ 峭壁石:明计成在《园冶》中"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常用英石、湖石、斧劈石等配以植物、浮雕、流水。于庭院粉墙、宾馆大厅布置,成为一幅少占地方熠熠生辉的山水画。
▲散点石:以黄石、湖石、英石、千层石、斧劈石、石笋石、花岗石等,三三二二、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林下、山麓、台阶边缘、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时成为自然的几凳,有时成为盆栽的底座,有时又成为局部高差、材质变化的过渡,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点缀和提示,这是山石在园林中最为广泛的应用。
▲驳岸石:常用黄石、湖石、千层石,或沿水面,或沿高差变化山麓堆叠,高高低低错落,前前后后变化,起驳岸作用,也作挡土墙,同时使之自然、美观。
▲石山洞穴:以黄石、湖石、露头石等堆叠成独立或傍土半独立的山石,俗称"石抱土"。一般高三、五米,高者可达数十米,并常在山脚设计花坛、池塘、水帘、洞壑。如上海龙华公园的红岩,上海植物园的大假山。这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假山",经常在单位绿地中出现,但不宜推广。
▲山石瀑布:以园林地形为依据,堆放黄石、湖石、花岗石、千层石,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这种做法俗称"土包石",是目前最常见做法。如过去上海长风公园、虹口公园,最近施工的人民公园、虹桥公园及共青森林公园。
堆叠山石要注意的是:
1. "山,骨于石,褥于林,灵于水"。山石的用料和做法、实际上表示一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存在。在被土层、砂砾、植被覆盖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感受到山林的外形和走向。如覆盖物除去,则"山骨"尽出。因此,山石的选用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与整个地形、地貌相协调。例如说,规划要求是个荒漠园,就不宜用湖石,因为那里水不多,很难找到喀斯特现象。
2. 在同一位地域,希望不要多种类的山石混用。除了上面讲的道理以外,在堆叠时,不易做到质、色、纹、面、体、姿的协调一致。
3. 山石的堆叠造型,有传统的"山石张"十大手法:安、接、跨、悬、斗、卡、连、垂、剑、拼。从现在所施工的几处假山看,更注重的是崇尚自然,朴实无华。尤其是采用千层石、花岗石的地方,要求是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石观赏。整体造型,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在情理之中又要高度概括提升,在意料之外。
4. 设计和施工者,胸中要有波澜壮阔、万里江山,才能塑造那崇山峻岭、危岩奇峰、层峦险壑、细流飞瀑。宋·蔡京在《宣和画谱》中说"岳镇川灵,海函地负,至于造化之神秀,阴阳之明晦,万里之远,可得咫尺之间,其非胸中自有丘壑而能见之形容者,未必能如此。"王维在《山水诀》中有"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岭,有穴者岫,峭壁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迫者川,二山夹道名曰壑。"是对各种造型山姿的描述,可供参考。
5. 假山的基础。孤赏石、山石洞壑由于荷重集中,要做可靠基础。过去常用直径12~15厘米木桩,按20~30厘米间距梅花点打夯至持力层,上覆厚实石板为基础。现在只要土质硬实,无流砂、淤泥、杂质松土,一般用砼板较省时省工,达到8吨/平方米以上即可。驳岸石为节约投资,在水下、泥下10~20厘米,一般用毛石砌筑。剑石为减少入土长度和安全起见,四周必须以砼包裹固定。山石瀑布如造于老土上(过去堆土造山已有数年功夫),可在素土、碎石夯实上,捣筑一层钢砼作基础。如造于新堆土山之上,则要较费心思防止因沉降而产生裂隙,因漏水而水土冲刷,逐渐变形失真,产生危险。山石的安全,是假山堆叠中第一主要点。
6. 真材(天然石材)、假料(GRC等)配合的造型设计,不失为一种良策,一种革新。尤其在施工困难的转折、倒挂处,在人接触不到的地方,使用人造假山,往往可以少占空间,减轻荷重,而整体效果好。CRC材料特别要注意玻璃纤维的质量,造价如以800元/平方米计,和真材也相差无几。
7. 山石是天然之物,有自然的纹理、轮廓、造型,质地又纯净,朴实无华,但是属于无生命的建材一类。因此山石是自然环境与建筑空间的一种过渡,一种中间体。"无园不石",但只能作局部景点点缀、提示、寄托、补充。切勿滥施,导致造价昂升,失去造园生态意义。
回复
10楼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十 园路
这里所说的园路,是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园林的骨架、网络。园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园林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下面是笔者在设计公园、人工森林所考虑的几方面问题,供读者参考讨论。
园路的功能
园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园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园林景观一部分。总之,园路引导游人到景区,沿路组织游人休憩观景,园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回想杭州胡绪渭先生在讲解花港观鱼牡丹园时,对"梅影坡"的分析论述是极有启发意义的;对着梅桩,铺砌其倒影的地面。此情此景,让人浮相联翩,流连忘返。
园路的类型和尺度
一般绿地的园路分为几种:
●主要道路。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
●次要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
这里要强调的有三点:
一是,园路的铺装宽度和园路的空间尺度,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两个概念。旧城区道路狭窄,街道绿地不多,因此路面有多宽,它的空间也有多大。而园路是绿地中的一部分,它的空间尺寸既包含有路面的铺装宽度,也有四周地形地貌的影响。不能以铺装宽度代替空间尺度要求。
一般园林绿地通车频率并不高,人流也分散,不必为追求景观的气魄、雄伟而随意扩大路面铺砌范围,减少绿地面积,增加工程投资。倒是应该注意园路两侧空间的变化,疏密相间,留有透视线,并有适当缓冲草地,以开阔视野,并借以解决节假日、集会人流的集散问题。园林中最有气魄、最雄伟的是绿色植物景观,而不应该是人工构筑物。
二是,园路和广场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上述的路宽,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值。"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是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60~70年代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公园草地,被喻为金子铺出来的,就是这个原因。现在很多规划设计,反过来夸大第五立面、铺砌地坪的作用,增加建设投资,也导致终日暴晒,行人屈指可数,于生态不利,不能不说是一种弊病。
当然,这也和园林绿地的性质、风格、地位有关系。例如,动物园比一般休息公园园路的尺度、密度要大一些;市区比郊区公园大一些;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建筑密集,铺装地往往也大一些。建筑物和设备的铺装地面,是导游路线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园路,是园路的延伸和补充。
三是,在大型新建绿地,如郊区人工森林公园,因为规模宏大,几千亩至万亩,要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建设园路。建园伊始,只要道路能达到生产、运输的要求,例如,每200~500米,其密度就可以了。随着园林面貌的逐步形成,再建设其他园路和小径、设施,以节约投资。初期建设也以只建园路路基最为合理有利,如南汇的滨海人工森林公园。
园路的线型
(1)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当然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仔细观察,上海杨浦公园整体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规则式的;复兴公园则相反,雁荡路、毛毡大花坛是规则式,而后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这样相互补充也无不当。不管采取什么式样,园路忌讳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2)园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园路可以是不对称的。最典型例子是浦东世纪大道:100米的路幅,中心线向南移了10米,北侧人行道宽44米,种了6排行道树。南侧人行道宽24米,种了两排行道树;人行道的宽度加起来是车行道的两倍多。
(3)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见图)。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4)园路的转弯曲折。这在天然条件好的园林用地并不成问题: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话下。而上海一般就不是这样。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园路往往设计成婉蜒起伏状态,但是上海园林用地的变化不大,往往一马平川而根据不足。这时就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例如,在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曲而曲,脱离绿地而存在。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以明·计成的话要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5)园路的交叉要注意几点:
▲避免多路交叉。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
▲尽量靠近正交。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
▲要有景色和特点。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新而不忘。
(6)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线作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时坡度≤8,汽车≤15;如果考虑人力三轮车,坡度还小,为≤3。
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园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未尝不是好事。
(7)安排好残疾人所到范围和用路。
回复
11楼
园路的铺装
建议采块料-砂、石、木、预制品等面层,砂土基层即属该类型园路。这是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的园林--生态--环保道路。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
(1)符合绿地生态要求。可透气渗水,极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
(2)与园林景观相协调。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尤其是郊区人工森林这种类型绿地,粗犷一些并无不当。
(3)新建园林,尤其上海园林,往往因地形变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园路、广场处于新填土之上。
(4)园林绿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补充完善。这种路面铺装适于分期建设,甚至临时放个过路沟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极容易不必如刚性路面那样开肠剖肚。
(5)园林绿地除建设期间外,园路车流频率不高,重型车也不多。
(6)是我国园林传统做法的继承和延伸。
块料路面的铺砌要注意几点:
广场内同一空间,园路同一走向,用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不同的铺砌,组成全园,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实际上,这是以园路的铺装来表达园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一种类型铺装内,可用不同大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来组成,关键是用什么铺装在什么地方。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强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线条简洁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种石料,变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径、小空间、休闲林荫道,可丰富多彩一些,如我国古典园林。要深入研究园路所在其他园林要素的特征,以创造富于特色、脍炙人口的铺装来。例如,杭州的竹径通幽,苏州五峰仙馆与鹤所间的仙鹤图与环境融洽一体,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明·计成在《园冶》中对此早有论述"惟所堂广厦中,铺一慨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式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
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这是施工简易的关键;表面粗细适度,粗要可行儿童车,走高跟鞋,细不致雨天滑倒跌伤、块料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
块料路面的边缘,要加固。损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侧石问题。园路是否放侧石,各有己见。笔者认为要依实而议定:
①看使用清扫机械是否需要有靠边;
②所使用砌块拼砌后,边缘是否整齐;
③侧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园路边缘的目的;
④最重要的,是园路两侧绿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绿化尚未成型时,须以侧石防止水土冲刷。
建议多采用自然材质块料。接近自然,朴实无华,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甚至于旧料、废料略经加工也可利用为宝。日本有种路面是散铺粗砂,我们过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岗岩板也广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如今拆房的旧砖瓦,何尝不是传统园路的好材料。按虹桥花园使用情况,厚150毫米以上块石路面(通车),包含至铺砌完成,价150元/平方米以内,弹街石价100元/平方米以内(以上未包含前期已施工碎石垫层)足比使用砼路而便宜。
园路与种植
(1)与园路、广场有关的绿化形式有:
中心绿岛、回车岛等;
行道树;
花钵、花树坛、树阵;
两侧绿化。
(2)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这不妨称之为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 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栖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绿地则要多几种绿化形式,才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在车行园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等要求。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以防人穿行时刹车不及。
(3)要考虑把"绿"引伸到园路、广场的可能,相互交叉渗透,最为理想:
使用点状路面,如旱汀步、间隔铺砌;
使用空心砌块,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砖。波兰有种空心砖,可使绿地占铺砌面2/3以上。
在园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
(4)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
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是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因此设计者往往要求路比"绿"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由此带来的是汇水问题,这时园路单边式两侧,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汇水泻入的雨水口,天晴时乃是草地的一种起伏变化。
(5)城市道路的绿化,与道路的性质相关有很大不同,如高速公路、高架路、景观大道、步行街等,这是另一个题目的文章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