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专业人士,怎可不了解自己专业的“前世今生”。今天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探寻一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史吧~ 我国给排水专业的早期雏形我国的给排水专业虽然正式设立于1952年,但是其雏形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1911年,当年8月北洋大学聘请麻省理工学院卫生工程专业毕业的阿瑟·布雷德弗德·毛理尔(Arthur Bradford Morrill)担任土木工程系卫生工程教授,开设“卫生工学”课程。毛理尔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国第一位卫生工程教师。
我国给排水专业的早期雏形
我国的给排水专业虽然正式设立于1952年,但是其雏形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1911年,当年8月北洋大学聘请麻省理工学院卫生工程专业毕业的阿瑟·布雷德弗德·毛理尔(Arthur Bradford Morrill)担任土木工程系卫生工程教授,开设“卫生工学”课程。毛理尔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国第一位卫生工程教师。
1920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早期名称)设置铁路建筑系,开设“给水和排水”等专业课程。1925年,在铁路建筑系设立了给水排水教研室。1925届本科毕业生(五年制)用俄文撰写完成了题目为《铁路供水》和《内部水务》的毕业设计。
1925年,交通部唐山大学土木工程科内设 “市政工程门”。
1929年,清华大学工程学系改称土木工程学系,内设铁路及道路工程组和水利及卫生工程组。同年,湖南大学土木系分设路工、结构、建筑、水利四个组。水利组开设有给水工程、水文学、沟渠工程、河道工学、水力机械工程等课程。建筑组中开设有“卫生工程”等课程。
1933年,天津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分为土木工程组和水利卫生工程组。水利卫生工程组开设有给水工学、污渠工程、污渠工程计划及制图等课程。同年,清华大学建成卫生工程实验室。
1937年,陶葆楷编著的大学丛书《给水工程学》、顾康乐编著的大学丛书《净水工程学》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1941年,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科“水力组”开设有“都市给水”、“污水工程”、“水工计划”等课程,设有“水力实习室”等实验室。
1944年,国立山西大学工学院设立土木工程类科系,设有课程“市政工程”。1949年,国立山西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设结构组、路工组、市政组和水利组。
1950年,4月19日 “中央教育部党组小组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改进计划的报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50年6月7日批复):土木建筑科设“卫生设备系”,下设给水及上下水道组(1951年9月1日),计划于1952年建设“给水、上下水道”实验室,面积80m2。
1951年,华东教育部决定,私立大厦大学、光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合并到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调整后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分结构、公路、水利、市政四个专业组。市政组开设给水工程、下水工程、水力学、水文学等课程。
以上事例证明,这一阶段虽然依附于土木工程,尚未独立设置专业,但是上述这些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或专业方向,为给排水专业的正式设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称之为专业设立的启蒙阶段。
我国首批开设给排水专业的学校及专业主要创始人
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首批开设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我国的给排水专业由此诞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排水专业,执行前苏联教学计划,5年制(不含1年俄文预科),授课达4000多学时;该教学计划一直持续到“文革”前。1953年9月,成立卫生工程教研室(后更名为给水排水教研室),前苏联莫斯科市政建筑工程学院阿.马.莫尔加索夫(A.M.Mopляcob)副教授任主任,樊冠球任代理副主任。
当时教研室教师名单:阿.马.莫尔加索夫、樊冠球、张自杰(后任代理副主任)、聂地申阔夫、刘狄、颜虎、舒文龙。给排水专业首批学生来自1951级土木建筑工程系学生,共15人。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设立了给水及下水工程专业,1955级起更名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52年清华大学给水及下水工程教研组教师名单:陶葆楷、顾夏声、王继明、李国鼎、李颂琛。1954年7月教研组更名为给水排水工程教研组。1952年招收一个班,以后每年招收2个班(其中有一年是3个班),从1953级起学制5年,1952年到1965年共招生培养了800余名本科生。
同济大学:
当时教研室教师名单:杨钦、谢光华、李善道、裴冠西、严煦世、郁雨苍、孙立成、秦麟源、方怀得、吴国凯。
我国给排水专业创办初期的专业师资
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首批开设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后,专业师资紧缺。在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有少数留学归国的专业教师,包括清华大学的陶葆楷教授和同济大学的杨钦教授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来由苏联管理办学, 1950年中国政府接管后,才开始逐步建立中国的师资队伍,给排水专业创办初期主要依靠苏联专家办学。后来在上世纪50年代陆续开设给排水专业的学校也有同样的困难。
为了解决师资难题,除了这几所学校自己加快师资培养外,于1953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面向全国开办了一期给排水专业预留师资进修班(为期1年),学员 14人(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9人(樊冠球、颜虎、沈承龙、张自杰、罗昌逢、舒文龙、李圭白、王宝贞、邵元中),清华大学1人(王占生)、同济大学1人(秦麟源)、重庆土木建筑学院1人(赵锡纯)、中南土木建筑工程学院1人(蒋远章)、太原工学院1人(高明远));连续开办了2期给排水专业研究生班,学制2年,分别招收了7名和4名研究生(第一期1953-1955:马中汉、姚雨霖、林荣忱、沈承龙、李圭白、王宝贞、邵元中;第2期1954-1956:孙慧修、王训俭、廖文贵、陈霖庆)。师资进修班和研究生班由前苏联专家授课。这些进修班和研究生班学员后来分布在我国当时开办给排水专业的学校执教,成为我国早期给排水专业的师资骨干。
在早期的师资队伍中,有两位重要的代表性人物。1955年,许保玖到清华大学任教,是执教于我国给排水专业的第一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张自杰受国家公派赴前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学习(1955.10-1959.6),获前苏联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是我国派往前苏联学习给排水并获得副博士学位的第一人。上世纪50年代一些教师受国家公派赴前苏联学习,也是当时培养师资的一个途径。
此外,前苏联专家阿.马.莫尔加索夫(A.M.Mopляcob)、阿甫切卡列夫等受同济大学邀请来华讲学,于1958年与同济大学杨钦教授等共同作为导师,培养副博士4人:李圭白、高廷耀、严煦世、陈霖庆。他们本可能成为在国内培养的首批本专业博士,但是后来受国内政治运动影响学业中断。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史记专栏已经上线,小编将不定期的为您放送给排水专业“前世今生”的科普文章敬请期待!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学院 崔福义院长
转自给水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