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进入 PC 行业的企业都是为了“人有我有”的初步想法及廉价土地、拿到工程,结果是从工厂策划到最终运行,也没想过怎么挣钱,最终也就真是 PC 不挣钱。这样的复制、循环、发展,最终也会影响 PC 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及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PC”)目前已成为我国推广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抓手,各级行业主管部门与有关单位都对 PC 给予了足够的关注。PC 的经济性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很多进入 PC 行业的企业都是为了“人有我有”的初步想法及廉价土地、拿到工程,结果是从工厂策划到最终运行,也没想过怎么挣钱,最终也就真是 PC 不挣钱。这样的复制、循环、发展,最终也会影响 PC 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及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PC”)目前已成为我国推广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抓手,各级行业主管部门与有关单位都对 PC 给予了足够的关注。PC 的经济性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PC的经济性
目前我国 PC 主要在高层住宅与部分公共建筑中实施,已有工程实践表明其工程造价普遍高于现浇结构。 根据北京市《关于确认保障性住房实施住宅产业化增量成本的通知》(京建发〔2013〕138 号),PC 保障性住房的产业化增量成本参考值分别为 436 元 /㎡ (高度 60m 以上,包括预制外墙)、409元/㎡ (高度60m以下,包括预制外墙)、115 元 /㎡ (高度60m 以上,不包括预制外墙)。实际上北京市 2017 年之前开工建设的 PC保障性住房大部分仅楼板采用预制技术。
2016 年,笔者多次与上海的相关企业、同行交流,得到上海采用三明治夹心外墙 PC 住宅成本增量为 500元 /㎡左右,采用非三明治普通 PC 外墙板为 350 元 /㎡ 左右。
上海自 2016年起已要求5000㎡ 以上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及2000㎡ 以上的工业建筑、配套办公、研发等项目均要采用装配式建筑。上海高层住宅几乎 100% 实现PC的情况下(全国最严厉的政策),造价仍比现浇建筑有显著提高。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征求意见稿)》(正式稿 2017 年 3 月 1日实施,暂未见到)的有关数据,选取上海、天津、武汉的已建现浇混凝土住宅,与 PC 住宅的结构造价进行对比。
从图 1、图 2 的小高层、高层住宅对比结果可见:预制构件用得越多(预制率越高),造价越高;虽然PC 在人工费方面有优势,但主要原因在于将构件纳入材料费,未考虑构件生产企业人工;材料费(包括构件费用)提高是建安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PC 住宅比现浇住宅普遍增加 300 元 /㎡ ~ 500 元 /㎡ 的数据是准确的。
除了住宅之外,目前我国还建设了部分 PC 框架结构公共建筑,其结构造价同样高于现浇。由于公建建筑的荷载、柱网类别更多,本文未进行系统总结。
国内目前也有 PC 工程做到综合造价等同或优于现浇的报导,主要基于几方面:精装修与 PC 施工穿插节省工期,但实际上这并不是PC 的优势,现浇同样可以实现;三明治墙板与构件质量好,提高 PC 全寿命周期价值,但这方面的研究普遍缺少数据支持,部分研究多为预设立场;部分工程为了体现造价优势进行了结构优化。
PC造价高的原因
综合分析我国 PC 发展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 PC 造价高的主要原因如下:
1.材料用料多
PC 剪力墙住宅采用三明治夹心墙板时,6cm 外叶墙为现浇结构没有的附加部分,夹芯墙板连接件更是价格不菲。预制构件中由于吊装、施工定位与支撑等功能需要埋入现浇结构中没有的各类吊件、埋件,且这些“钢”的单价都远高于普通带肋钢筋。竖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材料及施工、检测等费用同样不低。
PC 剪力墙设计地震力放大、结合面受力计算等,也会提高结构的配筋量。桁架钢筋叠合板的不合理应用,及相比现浇结构提高楼板厚度,也会增加造价。PC 框架柱、框架梁由于装配施工需要,往往需要加大截面尺寸。
2.结构方案未充分发挥PC优势
目前国内的多高层 PC 剪力墙住宅均采用墙板预制、边缘构件现浇的构造方式,造成施工现场同时具有现浇、预制两种作业,施工组织复杂,工期效益不明显、质量控制难度大。
国内已建的 PC 框架结构多为预制主梁、预制次梁、桁架钢筋叠合板组成楼盖,存在主次梁连接复杂,支撑工程量与现浇相当等问题。“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是 PC 的优势,也是行业的理想,目前整个 PC 行业距离这个理想目标还很远,无法发挥 PC 的优势并提高效率,自然无法降低造价。
3.预制构建价格高
工厂投资大而无法达到预计产能,造成构件价格居高不下。
在北京、上海,常规的生产钢筋桁架板、预制墙板的预制工厂,典型的产量为每月 4000m? 、每年 5 万m? 混凝土;需要 250 个左右操作工人;模具消耗量巨大,多为工程一次性消耗;墙板每立方米混凝土人工费1000元左右,桁架钢筋叠合板每立方米混凝土人工费大概 600 ~ 700 元;预制构件养护费用每立方米混凝土 100 ~ 200 元。
由于生产线投资大及人工成本高,预制构件的价格很难下降,一线城市叠合板、墙板的价格很难低于 2000 元 /m? 、3000 元 /m? ,而现浇混凝土的单方综合价格远低于这个价格。
4.我国的现浇结构并不落后
PC 的造价对比目标是现浇,了解PC 为什么贵首先要了解我国的现浇结构。
我国的劳动力价格目前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且泵送混凝土等现浇施工技术成熟,我国现浇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国际上已处于先进水平,部分尖端技术已领先全球。同时,现浇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的经济指标控制也处于先进水平(造价优势较大)。
现浇混凝土住宅在我国发展比较成熟飘窗设计、外挂石材等常作为现浇住宅销售的亮点,预制住宅只能跟进并满足,这些都会增加构件生产与安装的难度与成本。
在一线、二线城市,地价、房价都很高,每块土地的容积率与适合建造的房型各不相同,也造成 PC 住宅很难实现户型的标准化与构件的标准化。按我国目前的住宅建设需求,现浇混凝土结构更便于控制成本。
相比现浇结构,目前 PC 行业技术、产业发展与快速的建设需求存在矛盾,行业管理机制、管理水平也与发展规模不符,成本控制难度很大。
PC造价高引起的思考
虽然已有国家及地方的各类推广政策,但经济方面的劣势会直接影响PC 推广应用。笔者个人的观点是,对于高层剪力墙住宅,目前的主流技术方案在结构造价上不高于现浇的难度很大,这也是目前 PC 住宅难以提高装配率的主要原因。
编制中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先后两次征求意见,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装配率要求,第一次征求意见提出最低 30% 的构件体积率要求,第二次征求意见提出最低 50% 的构件体积率要求但允许部分现浇折算为预制构件(竖向实心 PC 剪力墙的现浇部分和叠合楼板的后浇部分可折算为预制),实际上前者的 30% 按后者计算就是基本为 50% 上下。“换汤不换药”地提高装配率指标,说明《评价标准》编制组也认可装配率越高造价越高,更高的 PC 装配率并不适合目前的中国。
工作 14 年来,笔者一直参与 PC领域的研究与标准编制,对 PC 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充满信心,见到国家推广装配式建筑的系列政策也深受鼓舞。但造价无优势,再结合强力政策,会给整个建筑行业(特别是开发商)及进入 PC 行业的投资者留下“PC 就是不挣钱”的印象。此印象形成后,造成的不利影响就是大家失去了信心,就没想靠 PC 挣钱,也不关心技术进步与更新。
带着这个印象,很多进入 PC 行业的企业都是为了“人有我有”的初步想法及廉价土地、拿到工程,结果是从工厂策划到最终运行,也没想过怎么挣钱,最终也就真是 PC不挣钱。这样的复制、循环、发展,最终也会影响 PC 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及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
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实际上近十年,出现在各种场合宣传、介绍 PC 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就是几十人的小群体,PC 行业的人才与行业参与程度,目前还远远无法支撑国家确定的发展目标。由于缺少技术与创新支撑,在 PC 设计及深化行业,企业尚未享受到足够多的阳光与春风, “价格战”已不可避免。
笔者觉得高层 PC 剪力墙结构虽然造价低于现浇的难度极大,但在现有基础上降低造价还存在不少空间;对于低多层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及物流等专用建筑,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优于现浇的机会还很大。随着社会与行业的发展,PC 的经济性会不断变化,是否会朝好的方向,主要决定于行业的信心与发展的动力,人才与盈利的轮动是发展动力之一。
由于一直从事技术与管理,对于整体投资与经济领域研究不多。本文的观点与结论,可能也是小马过河或盲人摸象的片面理解,不足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笔者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