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COD那一种作为碳源计算参考值较为准确
曝气软管之父
2017年05月03日 09:10:39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问大家一下,在污水工艺计算中,我经常发现,有人以COD作为碳源,也有人以BOD作为碳源计算值。究竟以BOD或COD那一种作为碳源计算参考值较为准确。我权当是‘抛砖引玉’,望大家在此‘畅所欲言’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踊跃参加讨论者,需要我公司的产品时,一概打对折优惠!

问大家一下,在污水工艺计算中,我经常发现,有人以COD作为碳源,也有人以BOD作为碳源计算值。
究竟以BOD或COD那一种作为碳源计算参考值较为准确。
我权当是‘抛砖引玉’,望大家在此‘畅所欲言’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踊跃参加讨论者,需要我公司的产品时,一概打对折优惠!
tan90tan90
2017年05月03日 13:29:45
2楼
作为营养物质添加,感觉用BOD更为合适。环工新手胡言乱语
回复
wwjguang2007
2017年05月03日 13:47:23
3楼
生化法的话,应该是以BOD更准确,因为毕竟微生物能直接利用的碳源是BOD,需要的时候再换算成COD吧!
回复
有心加用心
2017年05月03日 14:56:29
4楼
作为营养的话,最好以BOD为碳源
回复
argen3210
2017年05月05日 11:41:03
5楼
最好以BOD 准确些
回复
黑山老妖10086
2017年05月12日 09:29:47
6楼
作为碳源的话,BOD准确些,可以直接被微生物利用
回复
co1494605168579
2017年05月13日 00:20:06
7楼
COD为化学需氧量,是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在外加的强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的数量,以氧的mg/L表示;BOD是生物需氧量,是一种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BOD/COD大于0.3代表该废水可以的可生化性比较高,可以进行生化处理。在测定过程中,一般需要先测定废水的COD值,根据该值粗略估计BOD的大小并以此选择相应的稀释倍数进行BOD的测定
回复
往事如烟wwpt
2017年05月16日 23:09:39
8楼
一定是BOD啊。。COD有些难容的也会算在其中
回复
黑山老妖10086
2017年05月22日 08:41:24
9楼
应该是BOD更准确些 可以直接被微生物利用
回复
曝气软管之父
2017年06月30日 09:09:34
10楼
大家讨论的很认真,也一致认为BOD作为碳源的考量依据较为准确。理由是BOD微生物更易吸收、利用。
但是我在许多的文献中发现,往往污水装置在兼氧脱氮过程中,碳源缺失时,首先考虑的是加“甲醇”作为碳源的补充,而不是加其它的什么。
而“甲醇”的计量反映出的是COD,而不是BOD。
因此我得出结论,COD那一种作为碳源计算参考值较为准确。
毕竟在整个脱氮过程中,是以化学反应为主。COD不也就是‘化学耗氧’的指标么?
我还认为,只有营养源缺失时,反映出来的是‘BOD’不足,此时应加面粉、葡萄糖等兼具碳源性质的营养源。
欢迎大家继续讨论、互相学习。

bobchan17:作为所谓权威人士,发表专业论述还是要专业点,首先,BOD、COD只是表征手段,一反面从概念上来看,其实反应的是两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水质BOD\COD又可以判断水质状况及微生物的的生长环境、营养结构。如果要判断生化系统碳源是否充足,还是以生化需氧量BOD这一指标较为权威专业。

至于您说的甲醇作为碳源补充,计算的时候以COD计,严格来讲,将甲醇溶于水,转化为微生物营养物质,还是要以BOD计(有些经验公式BOD=0.5~0.6COD,只作参考,不做权威计算)。生化系统缺的碳源永远不会是COD,只有BOD。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COD不全是微生物能吃的,而BOD基本上是微生物能吃的”。个人理解,如有不对之处,还请指正。

回复
有心加用心
2017年06月30日 09:19:48
11楼
我认为BOD为碳源,同时还要考虑在污水中能被微生物降解的COD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