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区道路交通组织的目标和原则是创造安全、便捷和高效的交通系统。乘坐汽车的人以及很多不乘坐汽车的人好像都没有认识到生活中不断增长的机械化所带来的危害,也没有认识到逆转这种进程比仅仅是减慢这种进程更能带来绝对压倒性的好处,他们主要是被“较大量的交通反映了有活力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说服的。 1950 年以后,城市中心区日益繁荣,带来巨大的交通流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特别是地下铁路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中心区的更大规模开发。目前世界上已有
中心区道路交通组织的目标和原则是创造安全、便捷和高效的交通系统。乘坐汽车的人以及很多不乘坐汽车的人好像都没有认识到生活中不断增长的机械化所带来的危害,也没有认识到逆转这种进程比仅仅是减慢这种进程更能带来绝对压倒性的好处,他们主要是被“较大量的交通反映了有活力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说服的。
1950
年以后,城市中心区日益繁荣,带来巨大的交通流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特别是地下铁路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中心区的更大规模开发。目前世界上已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30
多座城市建造了地下铁路,线路总长度超过了
7000km
。日本东京的一些地区建设了五层地铁线路,而且还在超过
50m
的位置规划了新的地铁线路。
香港铜锣湾商业中心区占地约21
万
m2
,其前身是电车厂改造的时代广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香港最主要的商业区之一。铜锣湾已成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几个城市中心区之一,其突破
10
的超高建筑容积率即使在港岛城市核心地段中也名列前茅。铜锣湾为了实现真正的高密度与集约化效益,往往形成下层商铺,上层写字楼、居住、旅馆等复合功能。这不仅摆脱了规划建设立法中容积率的限制,而且混合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的效率,同时办公和居住也由于配套设施的保证而更加便利。值得注意的是,铜锣湾的繁华与活力非但没有带来严重的交通问题,反而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于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通过政策与建设的引导,该地段目前
90%
以上的出行量都是由公共交通承担,其中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一半以上。
因此,为了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中心区与其他区域要有便利的交通联系,应发展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运输方式,并在步行,区外围的适当位置设计安排交通工具换乘空间节点等,尽可能采用多层停车场、停车库或停车楼,并在这些停车设施的底层或周围设置商店以及娱乐设施等。
地下停车的优点是不占用城市地面空间,大量建设地下停车库是维持城市中心区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从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大城市纷纷大规模建设了地下停车库。英国伦敦结合市中心建设的两层地下高速公路,在其两侧建造了六层地下停车库。法国巴黎从
1954
年着手研究建立深层地下交通网的问题,到
20
世纪
90
年代,巴黎已经拥有
83
座地下车库,可容纳
43000
多辆车,欧洲最大的地下车库是弗约大街建设的地下四层车库,可停放
3000
辆车。目前,各大城市还结合地铁车站建设地下停车库,机动车可停放在与地铁相连接的地下停车库,然后换乘地铁或其他地面公共交通工具去目的地。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减轻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还可以提高地铁的利用效率,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并节省了城市的空间资源。
城市中心区在空间环境安排上应该考虑连续的安全的步行空间,使人们采用步行方式就能够便捷地穿梭活动于城市中心区各功能活动场所之间。上海静安寺地区通过建立地下、地面和地上三个层次的步行系统,使购物者在中心区内具有更高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该地区也成为空间形态有特色、生态环境和谐、运动系统有序的上海西部文化旅游和商业中心。
城市内部的创新是城市最为关注的焦点,让城市中心区具有令人向往、舒心愉悦的积极意义。设计应以树立中心区美好意象为目标,体现当地先进美学观念,规划布置城市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物,设置生活设施和环境小品,引领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总之,城市中心区应是城市复合功能、地域风貌和艺术特色集中表现的场所,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它又常常是市民“家园感”和心理认同的归宿所在,是驾驭城市形体结构和肌理组织的决定性空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