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降膜,和大家一起聊聊
北冰洋
北冰洋 Lv.12
2016年02月16日 10:02:57
来自于制冷技术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北冰洋 于 2016-2-16 15:00 编辑 9年前我曾经是这个论坛的常客(那时还叫网易制冷论坛),在这里也结识了不少谈得来的制冷同行,后来由于工作比较忙,泡论坛的时间少了,这些年主要是围绕降膜在做一些工作,也有一些心得体会,因此想开一个帖子,和大家聊一下降膜。交流的话题可以包括:降膜蒸发各种技术流派的特点、降膜与满液干式的性价比比较、降膜式螺杆冷水/热泵/盐水机组的系统设计和运行控制技术。除了布液器的具体结构图,其余有关降膜的技术内容都可以交流。

本帖最后由 北冰洋 于 2016-2-16 15:00 编辑

9年前我曾经是这个论坛的常客(那时还叫网易制冷论坛),在这里也结识了不少谈得来的制冷同行,后来由于工作比较忙,泡论坛的时间少了,这些年主要是围绕降膜在做一些工作,也有一些心得体会,因此想开一个帖子,和大家聊一下降膜。交流的话题可以包括:降膜蒸发各种技术流派的特点、降膜与满液干式的性价比比较、降膜式螺杆冷水/热泵/盐水机组的系统设计和运行控制技术。除了布液器的具体结构图,其余有关降膜的技术内容都可以交流。
我先抛出2个问题,与大家一起交流:降膜到底有没有存在的价值?降膜和满液和干式比,有优势吗?

免费打赏
北冰洋
2016年02月17日 20:06:11
12楼
本帖最后由 北冰洋 于 2016-2-17 20:23 编辑 ljzdyxwj 发表于 2016-2-17 18:29 降膜传热管工艺是有技术的,楼主说的好,学习了。目前已有单位开发多效降膜工艺,当然膜的形成是工艺的关键 …老兄,你说的降膜和我说的降膜不太一样,你说的那种是化工领域用的,我不熟悉,我在制冷技术论坛中开这个帖子的初衷是想和搞制冷的同行讨论在使用制冷剂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装置中的降膜蒸发技术,其特征是进入蒸发器的是处于饱和状态的制冷剂气液混合物,布液器就是要把气液混合物均匀分布在换热管上方的区域,使制冷剂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滴到换热管外表面成膜状蒸发。而气液混合物的均匀布液要比你说的那个单相流体的均匀布液要难N倍。
回复
ljzdyxwj
2016年02月17日 21:30:51
13楼
根矩楼主的提示,特意看了两篇文章,以前修过几台降膜的设备,个人感觉还行,这下又加深了学习和印象。向楼主学习了。好贴要顶呀。
回复
北冰洋
2016年02月18日 07:22:07
14楼
本帖最后由 北冰洋 于 2016-2-18 10:17 编辑 ljzdyxwj 发表于 2016-2-17 21:30 根矩楼主的提示,特意看了两篇文章,以前修过几台降膜的设备,个人感觉还行,这下又加深了学习和印象。向楼 …第一篇文章看了一下,里面的内容挺熟悉,参考文献中的不少作者看着很亲切:loveliness:不过我现在的主要精力不在纯理论的研究而主要在应用实践,主要是琢磨降膜蒸发器的整体优化设计和降膜机组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及运行控制的优化。有关降膜的理论研究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但自本世纪初一个美国公司把使用降膜蒸发器的螺杆冷水机组产品推向市场以来,为什么至今仍鲜有企业把降膜机组作为主打产品?更别说用降膜来替代满液和干式了,就是仅有的几家用降膜替代满液的企业(如T公司和K公司),能够信心满满的说“我们做的降膜性价比超过满液了”吗?现有的几十家号称能做降膜的企业,平时卖得最多的是不是还是满液和干式机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降膜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之间脱节很严重。高校研究所忙于降膜的理论研究不亦乐乎,各种专利、论文(包括不少的博士论文)一个接一个,按照专利论文的思路做出的产品究竟好不好用,恐怕大多数学者并不真正关心,学者们更关心的是所研究的东西是否足够新足够高足够深,至于做产品,那是企业里做具体技术实践的人干的;而作为降膜技术应用的主体——企业,对于降膜大多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更多企业只是把降膜作为提升企业形象的宣传工具,没有指望把降膜作为替代满液和干式的下一代产品来做。各位同行如不认同我的观点,希望畅所欲言,开这个贴的目的就是希望在传播自认为有价值的观点的同时,也能听到更多有价值的观点。
回复
yzm038
2016年02月18日 14:00:41
15楼
北冰洋 发表于 2016-2-17 07:19 3楼网友说降膜比满液有优势,也有一些同行对降膜充满怀疑,举几个例子:1、某水暖热泵生产企业,用了外购 …冷凝压力是不是有异常?
回复
北冰洋
2016年02月18日 15:37:14
16楼
本帖最后由 北冰洋 于 2016-2-19 11:08 编辑 yzm038 发表于 2016-2-18 14:00 冷凝压力是不是有异常?那两个例子都是根据实测的压缩机吸排气口处的吸排气饱和温度输入压缩机的选型软件算出来的压缩机冷量比实测冷量小很多,系统上可以排除热气旁通、吸气带液的问题。实际上这种问题的原因很明显,不是压缩机排量不够,就是测试台有问题,稍有制冷常识的人都不会在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都达到要求时仍怀疑蒸发器有问题,而事实是我遇到过10多个类似案例。
回复
yzm038
2016年02月19日 12:33:07
17楼
北冰洋 发表于 2016-2-18 15:37 那两个例子都是根据实测的压缩机吸排气口处的吸排气饱和温度输入压缩机的选型软件算出来的压缩机冷量比实 …在16楼之前, 你在哪里提示了冷凝温度到达要求??
回复
北冰洋
2016年02月19日 15:34:20
18楼
本帖最后由 北冰洋 于 2016-2-20 11:03 编辑 yzm038 发表于 2016-2-19 12:33 在16楼之前, 你在哪里提示了冷凝温度到达要求??我表达的意思是,对于冷凝温度达不到要求而引起的性能变化的可能首先都会考虑并排除,这里主要聊降膜,咱们把关注重点放在降膜本身即可。
回复
为梦
2016年02月22日 12:38:20
19楼
楼主莫非是王老师?
回复
香兰笑
2016年03月02日 17:32:23
20楼
非常实用,谢谢分享。
回复
断的风筝线
2016年03月03日 10:43:18
21楼
本帖最后由 断的风筝线 于 2016-3-3 10:49 编辑

学习了~
以前就做过热虹吸式蒸发器的设计,降膜式的这个没有接触过
管外均布,是不是换热管的形状有点类似于蒸发冷的那种有点像椭圆的异滴形管?
不过,像楼主说的这样,在均液这块的技术算的上一个瓶颈,而且需要增加均液这块的材料成本,所以会使这项技术的优势变得微小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