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述 博物馆的入口十分普通,大厅、信息服务台、大型展览空间显得平易近人。战争与女性人权博物馆位于Sungsan-Dong住宅小区的纵深处,唯一的大门比普通住宅的大门还略小一些。那儿没有大大的标识牌显示其为博物馆,仅有步道指示牌引导着游客进进出出,由此得出这个地方所要诉说的故事。游客在此获得了一种不确定的体验,类似那些年长的妇女曾经的经历——被战争带走并成为慰安妇。 博物馆的这座屋子有着三十年的历史,占地330.5平方米,内里的庭院被闲置已久、荒草丛生,其所处的住宅小区环境十分静谧。改造前,小屋的空间十分狭小,很难实现博物馆的设计,小屋的扩建工程因为预算和停车空间等事宜变得十分困难,此外,外墙和挡土墙之间的场地也被用作半独立户外空间。小屋传统的粘土砖和户外围墙之间的空间赋予游客一种进出小门伴随的室内和室外的过渡体验。
博物馆的入口十分普通,大厅、信息服务台、大型展览空间显得平易近人。战争与女性人权博物馆位于Sungsan-Dong住宅小区的纵深处,唯一的大门比普通住宅的大门还略小一些。那儿没有大大的标识牌显示其为博物馆,仅有步道指示牌引导着游客进进出出,由此得出这个地方所要诉说的故事。游客在此获得了一种不确定的体验,类似那些年长的妇女曾经的经历——被战争带走并成为慰安妇。
博物馆的这座屋子有着三十年的历史,占地330.5平方米,内里的庭院被闲置已久、荒草丛生,其所处的住宅小区环境十分静谧。改造前,小屋的空间十分狭小,很难实现博物馆的设计,小屋的扩建工程因为预算和停车空间等事宜变得十分困难,此外,外墙和挡土墙之间的场地也被用作半独立户外空间。小屋传统的粘土砖和户外围墙之间的空间赋予游客一种进出小门伴随的室内和室外的过渡体验。
8月的第二个星期,设计邀请赛正在进行,那些曾经是慰安妇的年长妇女以及市民团体和学生在关闭的日本大使馆前进行例行的周三抗议活动。抗议活动持续一个多小时,使馆内却丝毫没有反映。只有监控摄像头一直对着他们。我们将这一情景看在眼里——炙热的夏天,抗议者们挥汗如雨,日本大使馆却大门紧闭,躲在红墙的保护里。由此,我们所设计的博物馆虽然体积小,却会有强烈的存在感。这一构思诞生于Sungmi山脚。
叙事性的博物馆
设计师以四种叙事性的空间构成了一整个叙事性的博物馆,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依次为“回忆、纪念、疗伤、记录”。
1. 小门:博物馆西边的马路上,土地和建筑相衔接的地方设计了小门,游客由此进入空旷的室内空间。会有一分钟的静默时间。游客会体验到那些被战争带走的慰安妇们当时的焦虑与不安的状态。
2. 碎石铺装的步道:游客从房间出来,行走在高高的挡土墙之间的狭窄步道上,这个步道没有刻任何的名字。二楼窗户的记录图片投射到高高的挡土墙上,后者仍保留着岁月的痕迹,狭长步道上碎石发出的粗糙声响一直持续到通往地下室的台阶。
3. 低矮的地下室:低矮的地下室有一个更加低矮和黑暗的空间,那里放映着年长妇女的故事。
4. 一系列空间:当我们向上走到二楼,进入展览区。每个空间的窗户形状都十分与众不同,游客通过窗户能够看到包裹博物馆的两层表皮。这样的做法不仅为展区增添了色彩和氛围,还对博物馆产生保护作用。
5. 接待室和年长妇女的房间:展区的顺序分为“疗伤”和“交流”。游客在感受年长妇女的体验后就进入接待室,这是整个过程的最后一个空间,在这能够看到一个时代的文献资料。有时,游客还能有机会与亲历战争的年长妇女交谈。
6. 野花山:接待室前方是一片野花山,将游客视线导向安详的景观,隐喻年长妇女孩童时代的欢乐时光。
7. 捐献者的石墙步道:我们可以看到穿越野花山行走在石墙步道上的人的头顶。走进石墙,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捐献者的名字。游客绕过石墙步道就能回到原先进入博物馆的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