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废水二沉池反硝化浮泥产生机理及解决措施
xczq2424
xczq2424 Lv.7
2015年09月21日 13:42:00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制革厂生产过程中每天产生1500m3废水,生化采用两套单沟的Carrousel型氧化沟,几年来运行状况良好,2004年夏天二沉池出现大面积污泥上浮,PH降至6左右,生化系统处理能力下降。 1.工艺设计及运行状况 废水CODcr、NH3浓度分别为6000mg/L、300mg/L左右,采用物化+氧化沟工艺。 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氧化沟→二沉池→出水 运行几年来,状况一直良好,其生化处理段部分指标如表1所示,其SV在90%以上,镜检可以发现大量的丝状菌,但并未对二沉池出水产生多大影响,生化处理段出水非常清澈,浊度一般小于10NTU。 从04年4月分开始二沉池出现大面积污泥上浮并流失,同时氧化沟内混合液PH降至6左右,污泥增长减缓,取消剩余污泥排放并全部回流至氧化沟,SV仍降至20%左右,SVI在40~50ml/g,污泥活性变差,此时生化处理出水CODcr高于150mg/L,处理效果明显比以前差了。在调节池中加入石灰,但两个月下来均没有效果。到10月分气温降了下来,沉淀池浮泥才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但氧化沟内PH偏低的现象没有多大改变。

制革厂生产过程中每天产生1500m3废水,生化采用两套单沟的Carrousel型氧化沟,几年来运行状况良好,2004年夏天二沉池出现大面积污泥上浮,PH降至6左右,生化系统处理能力下降。

1442817771.png

1.工艺设计及运行状况 废水CODcr、NH3浓度分别为6000mg/L、300mg/L左右,采用物化+氧化沟工艺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氧化沟→二沉池→出水 运行几年来,状况一直良好,其生化处理段部分指标如表1所示,其SV在90%以上,镜检可以发现大量的丝状菌,但并未对二沉池出水产生多大影响,生化处理段出水非常清澈,浊度一般小于10NTU。 从04年4月分开始二沉池出现大面积污泥上浮并流失,同时氧化沟内混合液PH降至6左右,污泥增长减缓,取消剩余污泥排放并全部回流至氧化沟,SV仍降至20%左右,SVI在40~50ml/g,污泥活性变差,此时生化处理出水CODcr高于150mg/L,处理效果明显比以前差了。在调节池中加入石灰,但两个月下来均没有效果。到10月分气温降了下来,沉淀池浮泥才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但氧化沟内PH偏低的现象没有多大改变。
1442817845.png

制革废水




2.硝化反应消耗碱度导致生化系统PH下跌 到05年4月上旬在测SV时发现,沉淀一段时间后量筒底部的污泥像木塞一样,缓缓的上浮,泥中夹杂着大量的小气泡,这是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先兆。取氧化沟内混合液加碱调节PH至7左右,曝气一段时间后,再测其PH又跌至6以下,再加碱调节、曝气也是同样的结果。这跟在调节池内加石灰而PH始终升不上去可能是同样的原因。


取混合液就其氨氮和PH两个指标做进一步研究,分两份,一份静置,另一份曝气对比分析。4个小时后测其氨氮和PH,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后将曝气那份加大曝气量再曝4个小时。 由:NH+4+2O2→NO-3+2H++H2O知硝化反应会消耗碱度,使PH降低。从上述实验的两次曝气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曝气过程中PH和氨氮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而静置那份时则由于厌氧反硝化反应的作用,由:6NO-3+5CH3OH→5CO2+3N2+7H2O+6OH-知反硝化过程会增加碱度,而上述实验测试正是PH值略有上升。由此可知对混合液进行曝气是由于发生了硝化反应致使碱度被消耗,随着PH的降低,消化反应的生物化学过程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程度的抑制,最终PH稳定在5.5左右。 可以判定,氧化沟中PH的降低是因为硝化反应使系统内碱度被消耗,由于还有较高的氨氮含量,加入碱调节后进一步促进硝化反应,PH又重新跌下来。这也是在调节池加入石灰而氧化沟里PH始终没有改变的原因。


3.偏低的PH使微生物代谢减缓,系统处理能力降低 找到了PH下降的原因再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从04年开始二沉池会突然发生污泥上浮滞。

1442817771.png


1442817845.png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