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置石,就是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石手法。它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现代园林,主要指从工业化国家先发展起来的,与现代城市结构、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园林。它是对人类生活方式极端人工化所产生后果的一种平衡或补偿,是城市土地的一种利用方式,实现了创造者与使用者的同一[1]。 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置石,就是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石手法。它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现代园林,主要指从工业化国家先发展起来的,与现代城市结构、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园林。它是对人类生活方式极端人工化所产生后果的一种平衡或补偿,是城市土地的一种利用方式,实现了创造者与使用者的同一[1]。
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现代的园林中,作为一种曾经是表达中国人哲学思想的造景要素,石景被大量地运用在现代造园中,依然作为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存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对置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的研究。
2置石的作用和特点
山石是中国传统园林之骨,也是重要的造园要素,置石组景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丰富了园林的内涵,也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精神享受。对于现代园林的建设,博大精深的古典园林置石艺术仍然发挥着作用,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代园林中叠山置石,营造山林景色,供人们观赏、游憩。置石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自然的气息为人们生活环境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满足了现代人亲近自然的需求。
2.1置石的作用
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首先是人文作用。置石给人抽象、飘逸的感觉。石是大自然的雕塑,是自然的精华凝缩。石既可以是稳定凝固的,又可以是灵动变幻的,所以历来被文人墨客喜爱。现存的古代事迹中很多是书法家用文字刻在石头上,在很多名山上及江南园林中随处可见。
其次,置石有构图的实际作用。作为园林的一种山石要素,供人观赏;作为园林空间的障景,分隔组织空间;作为景点的铭刻石、指路石,起点睛作用;作为分水挡水石,水边驳岸,树池,花台,护坡,石桌登等,发挥实际功能作用[3]。
国内外园林设计中置石的应用,现代园林中山石造景设计可以立足于传统“自然山水观”,对优秀的传统石文化加以继承与创新,在设计表现形式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以及现代艺术的诸多元素和语言,坚持民族和现代相融合的设计理念,探寻适用于现代园林山石造景的指导模式。
2.2置石的审美特点
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之一,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小则置一二湖石,大则绵延成脉;远观有势,近看有质。唐、宋以来,中国的爱石、品石、写石之风颇为昌盛,陆放翁言道“石不能言最可人”,道出了人们对石之喜爱的缘由。石具有传情作用,“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石虽然是一种静物,但却具有一种动势,在动态中呈现出活力,生气勃勃,能激发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置石造景目的明确,层次丰富、有聚有散、有断有续、格局严谨、手法洗练、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呼应、疏密有致、散中有物,丰富了园林的景致,表现了朴实的审美效果,使园林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传统的置石与山水园林相依相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
3现代园林设计中置石的特点分析
现代园林置石缺乏像古典园林置石那样系统化、程式化的理论基础,但现代园林置石继承了古典园林中一些优秀的叠石理论。现代园林置石的发展趋势应是:适应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特征,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置石作品,与周边其他物质要素紧密结合,来建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创造宁静的生态环境。因此,本人认为,现代园林设计中置石的运用应在古典园林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以下几条:
3.1形式简约化
现代园林的形式简约化表现在颜色尽可能简化,作品中一般只出现一种或两种颜色,色彩均匀精炼。并且抛弃了内在形式的连接、表现和叙述内容、视觉空间、主体与演变以及态度倾向等等,追求的是形式特征的明晰、简约、外向和单一性,作品多用几何形式,不做任何表面的修饰。与传统园林中,繁复冗杂的叠石作品相比,自然山石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形式简约,简约而不简单,恰恰却是对自然山石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的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彼得·沃克1979年设计了哈佛大学泰纳喷泉
3.2传统精神符号化
传统精神符号化即以象征意蕴的方式将传统精神用现代形式演绎出来,英语“象征”(Symbol)又译为“符号”,引申为代表观念或事物的符号。韦勒克认为:“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象征。”设计师要创造出具有语言符号意义的景观,就应该熟悉“形”与“义”的转换途径和过程[6]。美国华裔建筑艺术家林璎(Maya Lin)对于石的理解是:石头是一种永恒不老的介质,不受时间限制的,汇聚历史的,令过去与现在相连的主题[7]。谈论山,就是在谈论一种富有时光含义的东西,传统精神中的“乐山者仁,乐水者智”在林璎的作品中文化再现。她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东方山水文化的特质,并将其融合入西方现代设计形式。
3.3延续历史文脉
文脉主义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其主要目的是针对现代主义过于单调刻板的风格,以及切断了文脉隔离了城市文脉的延续的现状,提出修正性意见。文脉本身意味着发展,多样化的统一是文脉追求的境界,强调文脉绝非复古怀旧,而是要强调传递历史文化信息,提供人们对文化历史的联想和隐喻,从而传达情感,实现人与环境景观的对话。
3.4设计亲人化
人在环境中不仅仅是被动的观赏者,景观不应只停留在视觉意义的表现,人们需要有机会参与其中,表达他们的感受,留下更加深刻的体验。比如人的亲水性特征,当小孩子用脚激起水花,投掷卵石时内心的感受自然要比静静地看着一潭深水要丰富多彩得多。他们可以在翻弄溪石的时候从一小块石头缝隙里发现自己的世界。当考虑到景观的参与性时,景观就不再是冷冰冰的设施,而会更加人性化。距离世茂大厦遗址不到300米的泪珠园,是曼哈顿地区首个在911恐怖袭击之 后向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设计通过对石块、土壤、地形以及植栽的运用,已经对空间比例的协调,对公园进行了整体设计,在细节处体现了设计的亲人性。
4现代园林置石存在的问题
4.1置石作品注重表面而缺少内涵
布局缺少总体设计上的审美把握,显得罗列堆砌,杂乱无章,生搬硬套不考虑环境大小,置石体量不当,或局促闷塞或空旷无物,缺少神韵美。
虽然石无定形,堆叠上没有固定的一套规则,全靠造园者现场发挥,但石景作为艺术审美对象,依然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园林体系造景的审美原则。园林石景是对自然界真实山水再现和写意,是用艺术化的手法表现山川的特征,进而传达出自然山川的意境。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自然与人是不可分割的。
4.2置石在技术上的细节刻画严重缺失
刻意追求形状的相似,导致置石的形象趋于媚俗,如在有些园林中刻意仿制十二生肖或寓言、童话故事中的形象,它给人们的不是创造性的想象,而是萎缩性的记忆,这在审美上是不可取的。
中国古典园林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对自然形态的摹写是园林石景的主要表现手法[9]。现代人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古代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如何,人们对自然都只会更加地向往,更加珍惜。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却在不断地扼杀绿色,与人们的向往背道而驰。重视自然是我国古典园林及其石景的灵魂,也是我国园林所体现出的民族特色,是有别于其他国家园林的园林系统。现代石景的设计仍然应该重视对自然景观精细而准确的把握,并使其融于现代人的生活中。大自然景观的原本风貌可以成为园林石景设计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拘泥于传统形式的石景,只能将石景的创作印象刻板化。
4.3不注重总体效果与周围景观不协调
置石在环境中过于居中,给人严整对称、矫揉造作之感。盲目追求名石、奇石,不顾环境的要求,不能把置石与地形、建筑、植物、水体、铺地等有机结合,创造多样统一的空间。
传统园林石景是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将山水引入园林中,这种做法早先除了源于中国人的山水情结之外,最重要的是“天人合一”哲学观的推动作用[10]。在这种思想的影响和引导下,中国人追求顺应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在自己的宅园中营建第二自然是崇尚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西方园林中将树木草坪修剪得规整的作法,也没有对自然的刻意改造,中国园林以及园林石景体现出来的是对于自然的尊重,人与自然处于平衡状态中。在实际设计案例中,人们也不应该尝试刻意地改变自然环境,甚至于创造自然。正如我们的祖先一样,将人置于宇宙万物之中,人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5现代园林置石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5.1注重创作,深挖内涵
设计时注意把握整体感,讲究章法,顺从自然,重塑自然界的山石形象。设计方案要进行多方面比较,施工前后可用各种方法进行模型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和最佳观赏面。例如苏州环秀山庄湖石假山真实的自然四季交替,生生不息,不断地变化发展着,这种生命力是自然内在精神的重要表现。
园林中通过各种造景来勾绘神奇,赋予园林以生气,藉以表达“生动”。古人崇尚“万物有灵”,石被认为是有生命的,石又被称为“云根”,有灵性而又连接着天地,也成为了表现“生动”的载体[11]。
5.2注重细节,师法自然
尊重文化、艺术、历史,把握置石的目的,功能、风格和主题思想,使置石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建造有“灵魂”的置石作品。不必刻意去追求外形的雷同,意态神韵更能吸引人们的眼光。
苏州博物馆最主要的一处石景位于其主庭院北墙下,与博物馆主入口及大厅处于同一条中轴线上,在博物馆主入口处就能够通过玻璃门隐约看见。石景由于处在中轴线上,在视线上占据主要的地位,起到了主景的作用。
设计者贝聿铭选用了当地普通的石材进行加工,立置于白墙下,通过石材的高低大小组合,前后错落遮挡,在白墙的衬托下形成了延绵的意象,构成了“粉壁为纸,以石为绘”的传统理石手法。
5.3注重协调,有机结合
选石、布石应把握好比例尺度,要与环境相协调。例如黄帝陵入口处选用卵石符合环境大气古朴的氛围应就地取材,石景不应沽名钓誉或用名贵的石材堆砌,生拼硬凑,那样石景不具有自然活力。真材(天然石材)、假料(GRC材料等)配合的造型设计,可以使石景达到真实石材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尤其在施工困难的转折、倒挂处,少占空间,减轻荷重,而整体效果好[12]。
现代技术,如喷泉、涌泉的合理运用,不仅能使石景散发活泼、自由的艺术气息,让使用者享受水来带的乐趣,也使石景本身增加了生气。但是不能盲目沉溺于炫耀技艺,使石景陷入空洞的技术表现,失去了石景本来的魅力。
6结语
置石作为现代园林建设的组成要素之一,虽然用石材料少,篇幅不大,结构简单,对施工技术也没有专门的要求,但要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量少质高并非易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明确置石目的、布局特点,反复推敲置石的方案,把置石与各种园林要素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统一又具有独到之处的空间环境,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艺术境界,为现代园林置石增添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