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纤生产企业原废水处理工艺冗长,各单元构筑物处理效率低,出水水质不稳定。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原有设施,采用中和反应/混凝沉淀/活性污泥组合工艺。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处理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对COD、Zn2+的去除率分别为90%、99%,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论文关键词:化纤废水,混凝,活性污泥 江苏某化纤厂主要生产粘胶纤维,每天产生废水量约5000m3。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水质波动较大,属于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企业内原有一套以水解、气浮及生化为主体工艺的污水处理设施,但该工艺流程长,效率低。因此,以节能减排为指导思想,对企业原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
论文关键词:化纤废水,混凝,活性污泥
江苏某化纤厂主要生产粘胶纤维,每天产生废水量约5000m3。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水质波动较大,属于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企业内原有一套以水解、气浮及生化为主体工艺的污水处理设施,但该工艺流程长,效率低。因此,以节能减排为指导思想,对企业原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
1 废水水质
企业生产废水主要来自于化纤原液的制备和纺丝工段,为三部分,分别是碱水、酸水及精炼水。废水水质监测结果(监测平均值)如表1所示。
废水排放指标中,对COD实行总量控制,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COD<60mg/L。其余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活性污泥,其中,pH 6~9,总锌<2mg/L,硫化物<1mg/L。
表1废水水质、水量
Tab1 Wastewater quality & quantity
废水
指标 |
碱水
|
酸水
|
精炼水
|
pH
|
11.3
|
2.3
|
6.7
|
COD/mg·L-1
|
4108
|
509
|
471
|
Zn2+/mg·L-1
|
-
|
200
|
17
|
S2-/mg·L-1
|
5
|
-
|
5.2
|
水量
|
1000
|
2000
|
2000
|
2 废水原有处理工艺及存在问题
企业原有一套污水处理设施,主要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改造前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Fig1 Flow char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beforereconstruction
废水经过中和沉淀、水解、厌氧、气浮、混凝、生化等工艺后虽然达标排放,但存在
如下几个问题:
①工艺冗长,占地面积大,各单元构筑物处理效率低;
②水解及厌氧池虽然停留时间较长,但由于池内污泥几乎皆是无机沉泥,没有活性,二者对COD去除的贡献率之和小于5%;
③所加脱色剂为外购药剂,去除效果较差;各单元加药混乱,所加药剂的去除效率低;
④生化池1内曝气装置欠缺,曝气量低,曝气不均匀,池内活性污泥浓度低于200mg/L,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3 工艺改造
3.1 工艺流程
改造后废水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图2 改造后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Fig2 Flow char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reconstructionprocess
酸、碱水经过中和后,仍然呈酸性,此时碱水中的纤维素等物质析出,预沉后,加入电石糊尽量调节pH至中性。部分锌离子及大分子有机物质随着pH的升高及电石糊的沉淀从水中脱除。废水进入中间池,进一步加入电石糊后将ph值调高至9左右,精炼水混入。在混凝单元,废水依次经过快速混合、絮凝沉降过程,混凝剂采用氧化镁,经过酸水溶解后加入,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PAM)。混凝沉淀出水经过生化1和生化2两级生化,沉淀后达标排放。生化单元皆采用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生化池1采用微曝气,池内DO控制在0.5mg/L左右,起到水解的作用,在该过程中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生化池2DO控制在3mg/L左右,为COD去除的主要单元。
3.2工艺参数
①中和沉淀池
为地上结构,有效容积2000m3。原处理系统构筑物的保留,未进行调整和改造。出水pH可调节至6~8。
②中间池
将原有处理系统中气浮池2改造而成,有效尺寸为12×7.2×6m,下设排泥管排泥。此单元加入电石糊,将pH调节至9左右。
③混凝单元
原有处理工艺的混凝单元设置不合理,水力条件无法满足混凝的要求,因此混凝单元中的混合及絮凝池为新建,沉淀池则为原有构筑物。
混合池,新建,有效尺寸为¢3.6×5m,停留时间约10min,机械搅拌,强度为120转/分,加入镁盐为混凝剂。
絮凝池,新建,尺寸为¢3.6×5m,停留时间约10min,机械搅拌,强度为60转/分,加入PAM为絮凝剂。
沉淀池1,原有处理系统的混凝沉淀池,为平流式,停留时间7h。下设排泥管排泥。
④生化池1,
原有处理系统构筑物活性污泥,有效容积约4000m3。将池内沉积污泥清理,并在池内均匀分布增加了曝气管,使池内水体混合均匀,DO控制在0.5 mg/L左右。
⑤生化池2
原有处理系统构筑物,未作改造,有效尺寸为21.5×13×5.5m,穿孔管曝气,池内DO控制在3mg/L左右。
⑥沉淀池2
平流式沉淀池,原有处理系统构筑物,未作改造。有效尺寸为44×13.5×4.5m,设刮泥系统及泥斗。
3.3 工艺特点
将节能减排思想贯穿整个改造工程,新工艺以原有处理设施为依据,在保证出水达标的基础上,根据废水水质特征尽量缩短了处理流程,提高了保留构筑物的处理效率。将原工艺中处理效率低的水解、厌氧及气浮工艺省掉后,合理补充混凝单元,并优化生化池1,满足了去除效果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工艺缩短,节约了土地及空间,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工艺精简,动力消耗降低,节约了能源;工艺优化,加药量降低,减少了二次污染及沉淀污泥处理成本,大幅减少了运行费用。
4 运行效果及经济分析
4.1 运行效果
该工程于2010年7月开始,至2010年8月中旬改造完成并开始调试。从2010年11月上旬起运行稳定,出水各指标皆达到了排放要求。2010年12月,出水主要指标监测结果平均为:COD活性污泥,46mg/L;锌离子,0.53mg/L,而硫化物基本未检出。已通过了环保部门的验收。
4.2 经济分析
新工艺缩短了工艺流程,对原有构筑物的改造调整较小,运行费用大幅降低。改造前后废水处理成本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改造前后废水运行成本对比
Tab. 2 Operation cos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beforeand after reconstruction
项目
|
药剂费(元)
|
材料费(元)
|
电耗(元)
|
改造前
|
33419
|
40301
|
19699
|
改造后
|
16636
|
24715
|
15660
|
改造后,废水运行费用降低较为显著,药剂费降低约50%,材料费降低38.7%,而电耗也下降了20.5%,总的运行费用(不含人工费)只为改造前的60%左右。年节省成本近50万元。
5 结论
①在企业原有工艺基础上,以节能减排为指导思想,采用中和反应/混凝沉淀/活性污泥组合工艺为主体对原有构筑物进行了调整与改造,运行结果表明新工艺运行稳定,出水各项指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②该改造工程缩短了原有工艺流程,节约了土地及空间,降低了运行成本,经济效益较为显著。为化纤企业的节能减排及废水处理工艺的提标改造树立了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