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律思考
tcjp39851
tcjp39851 Lv.7
2015年08月26日 16:59:50
来自于规范资料
只看楼主

论文摘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律思考-论文网论文关键词:农业,污染,防治,法律,思考  面源污染,是指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大面积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汇入地表水体而引起的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的时空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过程更复杂,污染更严重,因而加大了相应的研究、治理及管理的难度[1]。面源污染规模大,特别是防治困难,已经成为危害全球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非点源污染。我国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为使农业土地资源充分得到使用与利用,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湾)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污染,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主要诱因,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农民生产与生活的基地,是全国人民生活的源泉,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国民经济的根本,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摘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律思考-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农业,污染,防治,法律,思考
  面源污染,是指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大面积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汇入地表水体而引起的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的时空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过程更复杂,污染更严重,因而加大了相应的研究、治理及管理的难度[1]。面源污染规模大,特别是防治困难,已经成为危害全球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非点源污染。我国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为使农业土地资源充分得到使用与利用,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湾)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污染,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主要诱因,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农民生产与生活的基地,是全国人民生活的源泉,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国民经济的根本,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概况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时空上(沉淀物、化肥、农药、盐分、病菌等)在各种应力作用下以低浓度、大范围的形式缓慢地在土壤圈内运动并且从土壤圈向水圈、大气圈扩散,对大气、水、土壤造成的污染[2]农业面源污染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污染源的分散性与隐蔽性。
  农村面源污染不像点源污染那样污染源相对集中。排放的分散性导致其地理边界和空间位置不易识别。此外,污染源的分散性造成污染物排放的分散性,致使其空间位置和涉及范围难以确定。如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是通过统一排污口,集中排放,可在排污口进行污水处理,以减轻其污染。而农村面源污染源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将会流向不特定的土地、水体等,其分散性造成的污染范围之广是难以估测的。
  二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大多数农田面源污染涉及随机变量和随机影响。污染受到降雨时间的影响较大,因而其污染发生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例如,农作物的生产会受到自然(天气等)的影响,因为降雨量的大小和密度、温度、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化学制品(农药和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情况。
  三是广泛性和不易监测性。
  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多个污染者,在给定的区域内它们的排放是相互交叉的,加之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者的排放量。其实,面源污染也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具体识别和监测,只是由于目前信息和管理成本过高。
  四是防治的困难性。农业面源中由于这些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将会流向不特定的土地、水体等,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污染物发生混合,有可能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而产生更复杂的新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甚至多次污染,由于其污染的范围广泛,这样就加大了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难度。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及影响
  (一)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
  基于我国目前国情,耕地面积少,人口压力大,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提高土地的亩产量,主要依赖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盲目地过量使用化肥以及施肥不合理,使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5%~50%[3]。化肥流失量高,未被利用的大量化肥通过径流、淋溶等方式污染了地表水环境,更有甚者造成湖泊等的富养化。据统计,我国每年施用的农药达50~60万吨,其中约有80%的农药直接进入环境[4],农药污染已成为影响范围最大的一种有机污染,农药在喷洒时也只有小部分附着在农作物上,大部分农药则流失在空气、土壤、水体中,这样就造成了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同时农药被植物吸收之后,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累积,降低农产品质量,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二)农膜地膜的大量使用
  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达42%[5]农膜的大量使用固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给农田土壤带来了“白色污染”,农膜残留也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农膜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学聚合物,其回收率又很低,在土壤中难降解,这样便残留于土壤中,使土壤的结构被破坏,造成耕地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影响土地的产量。农膜中所含的联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还会对农产品带来污染,危害人类健康[6]。
  (三)焚烧秸杆造成污染
  现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采用焚烧来处理秸秆。由于秸秆产量的增加及燃料结构的调整,以前作为燃料的秸秆,现在农民则主要通过露天将其焚烧处理,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除造成空气污染外,还会因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中,进而产生了温室效应,破坏了臭氧层,这种方式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同时造成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
  (四)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条件,将粪便随意堆放,不但产生恶臭、蚊蝇滋生,不但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在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它微生物无法存活,对水体产生严重的污染,还有很多没有经过发酵的粪便直接进入田地,粪便中的有害细菌污染土壤,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