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微萃取/GC/ECD直接测定水中的三种氯酚
hwsb6912
hwsb6912 Lv.7
2015年08月02日 11:17:16
来自于节能技术
只看楼主

  1 引言   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1][2][3]是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省时、高效、操作简便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它克服了以往预处理方祛的诸多不足,集采集、浓缩于一体,简单、方便、无溶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种有利于环保的很有应用前景的预处理方法。萃取装置使用涂有色谱固定相或吸附剂的熔融石英纤维管(简称为萃取头),和外套不锈钢管加以保护,形状像一支色谱进样针,可方便地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色谱/质谱等仪器联用。它携带方便,可以直接从液体和气体中取样然后分析,已广泛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中[4][5][6][7]。

  1 引言
  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1][2][3]是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省时、高效、操作简便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它克服了以往预处理方祛的诸多不足,集采集、浓缩于一体,简单、方便、无溶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种有利于环保的很有应用前景的预处理方法。萃取装置使用涂有色谱固定相或吸附剂的熔融石英纤维管(简称为萃取头),和外套不锈钢管加以保护,形状像一支色谱进样针,可方便地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色谱/质谱等仪器联用。它携带方便,可以直接从液体和气体中取样然后分析,已广泛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中[4][5][6][7]。


  氯酚类化合物是环境(水和土壤)中重要的污染物,其中2,4-氯苯酚(以下简称DCP)、2,4,6三氯苯酚(以下简称TCP)和五氯苯酚(以下简称PCP)已被我国列为水体中优先控制污染物。目前,对酚类化合物的分析主要是采用液-液萃取法,如美国EPA方法中的604[8]和[9],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固相萃取法(SPE)。液-液萃取的主要缺点是多步、费时,而且需要大量价格较高并对健康有害的高纯有机溶剂。SPE方法尽管同液-液萃取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是多步过程,且对半挥发性化合物的萃取受到方法本身的限制。本研究利用固相微萃/GC/ECD方法对水中这三种氯酚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各种实验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适合水中上述三种氯酚的分析。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惠普5890型气相色谱仪(配电子捕获检测器);固相微萃取装置(加拿大Supelco公司,萃取头为85μm膜厚的聚丙烯酸酯固相涂层针头)
  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五氯苯酚色谱纯晶(购于Pure Chemical Analysis Lt.Co.);0.2mol.L-1HCI:氯化钠(分析纯);甲醇(色谱纯);无酚水(500ml蒸馏水加入5ml10%的NaOH和少量KMn04加热蒸馏,取馏出液。)


  2.2 色谱条件
  色谱柱:HP公司HP-5MS 31m×0.32mm×0.25μm石英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60℃;柱温:60℃(4min)—260℃(3min),升温速率8℃/min;ECD检测器温度:280℃;载气流速:高纯氮,3.3ml/min;无分流进样。


  2.3 固相微萃取条件与过程
  在100ml容量瓶中预先加入6.5ml0.2mol.L-1的HCl,再加入定量的氯酚标准溶液,并用无酚水稀释至刻度。取10ml(总容积约为12ml)洁净顶空瓶(带铝封盖和内衬聚四氟乙烯膜的密封垫),加入过量固体NaCl(约4g)和磁力棒,再加入配制好的标准待测样品10.0ml,立即加盖密封压紧,将顶空瓶置于磁力搅拌仪上,启动搅拌,然后在常温下从瓶盖上方直接插入针管(注意针管套不要接触瓶内液面),推下手柄活塞杆,使萃取头完全浸入溶液中,保持40min。
  萃取时间到达后,取出针管,立即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进行热解析5min。


  3 结果与讨论
  3.2 萃取涂层的选择
  目前应用较多的三种多聚物涂层百非极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极性的聚丙烯酸酯(PA)或聚乙二醇(PEG)[4]。PDMS涂层通常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析,PA涂层通常用于中极性化合物的分析,我们比较了同一氯酚混标样在PDMS和PA两种不同萃取头作用下的测定结果(见图3),结果表明PA萃—取头对酚类的萃取效果更好[9]。


  3.3 萃取平衡时间对萃取量的影响
  由于待测物分子从溶液中向固相涂层的传质速度比较慢[3],所以直接萃取要求的时间要相对长一些。表1所示为三种氯酚在不同萃取时间下萃取量的影响。实验表明,平衡时间越长,SPME萃取量越大,40min以后萃取量基本上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表明萃取过程达到了平衡,故本实验取平衡时间为40min。





表1萃取平衡时间对萃取量的影响曲线Table 1 Effect of balance time on extraction单位:mv·s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DCP 18.1 28 30 31 31.5
TCP 24 35 39 40 40
PCP 30 49 65.4 68 68

  3.4 酸度对萃取量的影响
  三种氯酚均属于弱酸,其离解常数pka如下:2,4-DCP(pka =7.85),2,4,6-TCP(pka=7.42),PCP(pka=4.74),在pH为中性的溶液中,氯酚都有离解,能形成离子状态,不利于萃取。降低pH值,能使它们的电离受到抑制,以保持氯酚的分子状态,使其在固相涂层上有更大的亲和力,从而增加萃取量,同时也提高了回收率。文献[10]中反映,当pH低于2时,萃取平衡时间将大大延长,pH=1时,PCP甚至在4h后才能达到平衡,考虑到实际应用,实验中我们测定了同一氯酚混标样在pH=2至pH=6值时的萃取效果(见图4),结果表明,pH值取2时,三种氯酚的萃取效果最佳。


  3.5 盐加入量对萃取量的影响
  向待测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类,能产生所谓的“盐析”效应,可以降低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迫使氯酚进入SPME固相涂层中[11]。实验中,加入饱和的NaCl能明显提高氯酚的萃取量(见表2)。然而,PCP属于例外,因为它的离解常数(pka=4.74)相对较高,中性溶液中其分子状态较少,以离子状态为主[2],当加入N幻后,由于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加,加速了PCP的高解反而使萃取量降低。当加NaCl的同时调节溶液的酸度(pH=2)时,PCP的离解降低,又能使PCP的萃取量恢复至未加NaCI的水平。实验表明,投加饱和NaCl应与调节溶液pH值同时采用方能保证三种氯酚的萃取量的提高。


表 2 盐效应对萃取量的影响
Table 2 salt effect on SPME analysis
  DCP TCP PCP
不加NaCl 18 16 26
加入饱和NaCl 23 22 10
加入饱和NaCl并调节pH=2 40 31 22
  3.6 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及检出限
  表3 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情况
Table 3 Linear range,Precision and Recovery of the method
线性范围(ug.L-1) RSD(%)(n=10) 平均回收率%(n=10)
2,4-DCP 0.1~10 4.3 93
2,4,6-TCP 0.02~20 4.8 90
PCP 0.005~5 3.0 92
  随着苯酚上的取代氯的增加,方法的最低检出限逐步提升,2,4-DCP为0.12 ug.L-1,2,4,6-TCP为0.02ug·Lt-1,PCP为0.00lug·L-1。
  表3结果表明,三种氯酚采用SPME方法线性范围宽,适用范围广。


  4 结论
  4.1 本研究表明同时测定三种氯酚的SPME最佳化条件是:采用PA萃取头,调节pH=2,以NaCl饱和,常温磁力搅拌下直接萃取40min,260℃下脱附5min。
  4.2 SPME是一种快速、简便和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样品预处理手段,用来分析水体中的三种氯酚化合物具有简便、快捷、高效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贾金平.化学进展[J],1998,10(1):74-84
  [2]张祖麟.环境科学进展[J],1999,7(5):52-59
  [3]胡孔诚.色谱[J],1999,17(2):171-174
  [4]B Schafer et al. 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J],1995,352(5):535-536
  [5]ZY Zhang et al. HRC-Journal of High Resolution Chromatography[J] 1993,16(12):689-692
  [6]张道宁等.分析化学[J],1999,27(7):768-772
  [7]C L Arthur, K Pratt, SMotlagh, J Pawliszyn, RP Belard, High Resolut, Chromatogr.[J]
  [8]153,USEPA Method 604-phenols.Fed Regist[S]
  [9]43290,USEPA Method 635-Base/Neutrals and Acids.Fed Peigst[S]
  [10]Buchholz K D,Pawliszyn.Anal.Chem.[J].1994(66):160-167
  [11]Luise Wennrich,Peter Popp,Moder.Anal.Chem.[J].2000,(72):546-551
  [12]V Janda,H V Langenhove,Chromatogr.[J],1989(472):327-330
  作者简介
  张红雨(1972—),男,汉族,湖北咸宁人,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水质监测分析、水处理。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