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一个年代久远的国家,期间经历了多少战争洗礼,才换来今天的安然平和。引水渠是古代文明使用的引水工具之一,古罗马是现存引水渠使用最为广泛的文明。它先后修建了11条大型输水道。供水系统的水源是罗马城周围的河流、湖泊和泉水。有些水源距离较远,如公元前144年建成的梅西亚输水道长达62km。水先贮存在城市周围2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水库和池塘中,然后通过输水道从不同的高度进入罗马城,以满足城市用水需要。除供给必要的生活用水外,还要为公共浴室和公共喷泉供水。输水道除常规渠道外,许多地方还采用了虹吸管、隧洞和连拱支撑的石质渡槽。
古罗马,一个年代久远的国家,期间经历了多少战争洗礼,才换来今天的安然平和。引水渠是古代文明使用的引水工具之一,古罗马是现存引水渠使用最为广泛的文明。它先后修建了11条大型输水道。供水系统的水源是罗马城周围的河流、湖泊和泉水。有些水源距离较远,如公元前144年建成的梅西亚输水道长达62km。水先贮存在城市周围2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水库和池塘中,然后通过输水道从不同的高度进入罗马城,以满足城市用水需要。除供给必要的生活用水外,还要为公共浴室和公共喷泉供水。输水道除常规渠道外,许多地方还采用了虹吸管、隧洞和连拱支撑的石质渡槽。
罗马并不缺水,旁边就是台伯河,它缺少较为优质且流量稳定的水。萨莫奈战争获胜后,罗马获得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就资金用途元老院有很大争执,最后由时任财务官的阿庇乌提按修建大型公共设施,一条是via appia(阿庇乌大道),另一个就是著名的aqua appia(阿庇乌水渠)。实际上这两个公共设施建设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平息资金使用争议而已。
修建Aqua的第一步是找水,意大利山区水源非常多,但是可以供选择的不多。基本要求是水质清澈无异味,周围动植物和当地居民健康,并且要进行腐化检测,方法是静置数日后水仍然不坏。当然,水流动起来以后就更不容易腐坏了。
确定水源地后罗马工程师修建贮水池,用于收集水,澄清并提高水压。推动水流向罗马城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落差,所以贮水池都是修建在较高的山区。引向罗马的管道绝大部分是埋在地下的,以保持水温减少蒸发损耗。管道要么在岩石上开凿,要么使用混凝土浇筑制成,上面加盖石板,可以轻松打开方便检修。
水流过一段路程后还会有中继贮水池,有多少个这样的水池要视运输路程的远近。有些贮水池的存在是为了方便利用虹吸效应运水。
罗马人依照地势根据实际需要,间断性选择管道或者水道,交替利用重力和虹吸来推动水流流向罗马。第一条阿庇乌水道,长16公里,大约只有1200多米是高架水道,而高架水道的使用是因为最后阶段进入平原地区已经无法使用虹吸效应,为了维持水的势能不得不修建的。这条水道每天的输水量约为73000立方米,并不能满足整个罗马的日常用水,但是它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罗马的水质,清洁用水是保证巨型都市出现的前提。
到了罗马市内,再次进入贮水池,然后由一整套网络进行分配,这套管道是埋在罗马城下的,由陶土制成,这样成本低且方便更换。
引进来的水最先供给到喷水池,为什么水会喷出来呢?你自己试试虹吸原理啊,不需要抽水机喷你一身你堵都堵不住啊!罗马市民可以自己去打水,免费的。
少数有钱人家可以交水费把水引道自己家里去,必须自己出钱造管道,埋的是铅水管。这大概是那个流传很久的“罗马帝国毁灭于铅中毒"文盲说法的由来。但其实没那么简单,因为当年有钱人都住帕拉提诺山,山上水压经常不足。而且一旦城市供水紧张,营造官直接切断私人供水。貌似除了在帕拉提诺山顶跳舞的奥古斯都大帝,没几个人能舒舒服服的用水。
私人用的铅水管就是这个样子的。
而澡堂用水量是很大的,需要专门的引水渠供水,一条道直接进澡堂。
图的上半部是普通民宅用的热水器,公共澡堂用的是第二种。浴池和水箱是连通的,箭头B显示热水上升流进浴池,箭头A显示冷水下沉流回水箱,被再次加热。浴室地板下方是空心的,火炉产生的热气从地板下流过,墙壁内有一排瓦制的管子(见下图),热气沿着管子上升直到屋顶,排出屋外。
这样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得到了加热,将整间屋子变成蒸汽浴室。从上图可以看出地板比墙壁厚得多,免得地板太热,烫脚。罗马人显然知道利用温室效应,温室和热室都开有巨大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罗马陆续修建的水道有:旧阿尼亚水道、新阿尼亚水道、马尔齐亚水道、塔普阿水道、尤里乌斯水道、维尔戈水道、安东尼亚水道等等。其中维尔戈水道专门供应浴室用水。
安东尼亚水道专门供应卡拉卡拉浴场用水,这个浴场遗址今天在主去哪儿教堂旁边。马尔齐亚水道今天仍然在使用,水质依旧很好,日输送量30万立方米,罗马公共饮水处喝的水都是这货送来的.................
罗马市区内部的各水道:
今天的探讨由此展开,希望大家对我的见解分析,能多多指出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