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昆明城市规划是建设以滇池为中心的湖滨城市,给滇池治理提供了一个契机,惟有实施环湖截污工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滇池污染治理问题。有关方面提供的情况有力地表明了这一点。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滇池污染日趋严重,水质恶化。80年代中后期,我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滇池持续不断地开展了60多个项目的综合治理。目前,包括滇池盆地污染治理投资和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投资累计已达40.78亿元。经过多年努力,各项措施已产生一定效果,但滇池水质并未出现根本好转。配合昆明新城建设,政府下决心花巨资彻底解决滇池污染问题。环湖截污工程可概括为12345战略,即围绕一个目标,采取两项措施,贯彻三大原则,坚持四个结合,实施五个突破。一个目标—彻底截断环滇池直接入湖污染,从根本上控制和清除滇池污染,使滇池水质明显改善,恢复高原明珠风光。两项措施—同时采取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两个方面的措施,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清除湖内污染物,引入清水置换滇池水体,达到“削污引清”,改善水质的目的。三大原则—贯彻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合理调配资源,讲求效益原则和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原则。四个结合—坚持治污与排污相结合、截污与补水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结合、滇池保护与沿湖城市建设相结合。五个突破—实现入湖污染物难以从根本上减少的突破、清污难以彻底分流的突破、湖滨生态难以完全修复的突破、水资源难以彻底满足需要的突破和内源污染难以彻底根治的突破。通过实现这五个突破,使滇池污染从根本上彻底治理,滇池流域重现青山秀水,人与湖泊和谐相处、相得益彰、协调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滇池污染日趋严重,水质恶化。80年代中后期,我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滇池持续不断地开展了60多个项目的综合治理。目前,包括滇池盆地污染治理投资和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投资累计已达40.78亿元。经过多年努力,各项措施已产生一定效果,但滇池水质并未出现根本好转。配合昆明新城建设,政府下决心花巨资彻底解决滇池污染问题。环湖截污工程可概括为12345战略,即围绕一个目标,采取两项措施,贯彻三大原则,坚持四个结合,实施五个突破。一个目标—彻底截断环滇池直接入湖污染,从根本上控制和清除滇池污染,使滇池水质明显改善,恢复高原明珠风光。两项措施—同时采取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两个方面的措施,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清除湖内污染物,引入清水置换滇池水体,达到“削污引清”,改善水质的目的。三大原则—贯彻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合理调配资源,讲求效益原则和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原则。四个结合—坚持治污与排污相结合、截污与补水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结合、滇池保护与沿湖城市建设相结合。五个突破—实现入湖污染物难以从根本上减少的突破、清污难以彻底分流的突破、湖滨生态难以完全修复的突破、水资源难以彻底满足需要的突破和内源污染难以彻底根治的突破。通过实现这五个突破,使滇池污染从根本上彻底治理,滇池流域重现青山秀水,人与湖泊和谐相处、相得益彰、协调发展。
环湖截污管道沿滇池湖岸线长达163千米,形成环滇池的截污总干渠,拦截和收集所有流向滇池的污水。整个环湖管道分为北城片区、呈贡片区、晋城片区、昆阳海口片区和高海片区5个部分,分期分批建设。清污分流,拟对城市排水管网和入源河道进行彻底改造,使污水和清水分别进入不同的管网。水体置换,通过外流引水,稀释滇池水体,以增加水体流动性,控制和解决内源污染问题。底泥疏浚,把滇池内的大量淤泥和污物疏挖清除,配合新城公园建设,在湖中堆出两个10平方千米的小岛。固体垃圾处理,通过在环湖周边地区实施农村固体垃圾收集和处理,解决农村固体废弃物形成滇池面源污染问题。生态治理,建设包括防护森林、湿地、水生植物等在内的湖滨带复合生态防护体系,提高湖泊自净能力,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以上项目的实施,将对治理滇池污染,彻底改善滇池水质产生积极而又重大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