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南戴河三联海边图书馆项目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建筑师:董功/直向建筑(Vector Architects)项目时间:2014建筑摄影:夏至;苏圣亮 在那个时候,我们想未来图书馆应该也是静静地存在在这片海滩上,像一块存在已久慢慢风化的石头,外形单纯而坚硬,里面却蕴含着丰富的体验。当人走进去,能够感知到仅仅属于这片海的光线、风和声音,感知到空间建立起来的人和海之间一种精神的联系。 图书馆东侧面朝大海,在春,夏,秋三季服务于西侧居住区的社区居民,同时免费向社会开放。
建筑师:董功/直向建筑(Vector Architects)
项目时间:2014
建筑摄影:夏至;苏圣亮
在那个时候,我们想未来图书馆应该也是静静地存在在这片海滩上,像一块存在已久慢慢风化的石头,外形单纯而坚硬,里面却蕴含着丰富的体验。当人走进去,能够感知到仅仅属于这片海的光线、风和声音,感知到空间建立起来的人和海之间一种精神的联系。
图书馆东侧面朝大海,在春,夏,秋三季服务于西侧居住区的社区居民,同时免费向社会开放。
设计是从剖面开始的,图书馆是由主要的阅读空间、冥想空间、活动室和小的水吧休息空间构成。我们依据每个空间功能需求的不同,来设定空间和海的具体的关系,来定义光和风进入空间的方式。
海,气象万千,随着季节的交替和时光的流动不断演变,像是一出以自然为主题的戏剧。于是我们把最重要的阅读空间理解为一个“看台”,逐渐升起的阶梯平台会让空间中不同位置的人更不受阻拦地看到海的景象。
空间东侧朝向大海,一层是一道完全由玻璃旋转门组成的活动的“墙”。在天气好的时候,“墙”被完全转开,形成空间内部与海更直接的开放关系。这道活动的“墙”的上方,是一条横贯空间的水平海景视窗,成为整个空间看海的焦点。为了规避任何一个结构杆件对透明视窗的干扰,屋顶的荷载完全依赖视窗上方的钢桁架支撑。桁架内外两侧均为手工烧制的玻璃砖垒造而成的半透明的墙体,一方面使内部桁架结构若隐若现,另一方面,这种半透明对光线的敏感,可以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在建筑的内外,映射出不同光的颜色和氛围。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柔和了室内的光环境。
除了朝海的东向立面,建筑在其他几个朝向上则非常封闭。使得阅览空间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不受到直射光线的过分干扰,利于人的阅读。
弧线的屋顶朝海的方向张开,暗示着空间的主题。这面弧线屋顶和其上方平屋顶在西侧形成空腔,抵抗下午阳光暴晒对室内温度的影响。阵列的通风井道管壁将上下两面屋顶连接在一起,某种程度上起到空腹桁架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屋顶在东西和南北两个维度上结构的大跨度。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通风井道可以电动开合,进一步带动室内空间流动。在一年当中的春、夏、秋,三个季节,从下午一点到四点左右,阳光会穿透这些细窄的风道,在空间中洒下慢慢游移的光斑。
冥想空间位于阅读空间一侧。相对于阅读空间的明亮、光线均质、开敞、公共,这个空间是幽暗的、有明确光影的、封闭和私密的。空间东西两端各有一条30厘米宽的细缝和外部相联系,一条水平,一条垂直,太阳在早晨和黄昏透过缝隙,为这个空间投射出日晷般的光束。下凹的屋顶,进一步降低空间的尺度,而凹形的上方则形成一个户外平台空间。在这里,人可以听到海浪的声音,却看不到海。
活动室是一个相对孤立的空间,考虑到其内部活动有可能产生的声音干扰,它和阅读空间由一个户外平台区隔。顶棚上朝东的天窗和西墙上的高侧窗分别收纳一天中不同时间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在空间中映射出同时出现的暖光和冷光交叠现象。
如果可以将这个房子沿南北长向剖开,就可以更清楚的察觉这一组并置空间各自诠释着每个空间与海的具体的关系,而串联这一系列关系的要素,恰恰是人的身体在空间的游走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