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工程景观设计
硬汉2014
硬汉2014 Lv.7
2015年06月02日 13:31:56
只看楼主

极具郊野自然气息的河道景观 成片栽种的金光菊颇有气势  以生态设计唤醒已逝记忆  潺潺流水,绿树成阴,连片芦苇随风摇摆,发出沙沙的响声。小鸟在树丛间自由穿行,行走在树阴下的人们尽情享受着生态美景带来的宜人环境。这就是位于河北省迁安市三里河的全新景象,之前的臭水沟、脏乱差环境因三里河生态廊道工程的实施而彻底改观,该项工程被评为“2009年度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该项目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近日记者就其设计理念采访了研究院设计三所副所长石春。

20111129043942109.jpg
极具郊野自然气息的河道景观

20111129043958132.jpg
成片栽种的金光菊颇有气势

   以生态设计唤醒已逝记忆
  潺潺流水,绿树成阴,连片芦苇随风摇摆,发出沙沙的响声。小鸟在树丛间自由穿行,行走在树阴下的人们尽情享受着生态美景带来的宜人环境。这就是位于河北省迁安市三里河的全新景象,之前的臭水沟、脏乱差环境因三里河生态廊道工程的实施而彻底改观,该项工程被评为“2009年度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该项目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近日记者就其设计理念采访了研究院设计三所副所长石春。
  三里河生态廊道工程占地约135公顷,全长绵延13.4公里,宽度约100至300米,为一带状绿地公园。上游由引滦河水贯穿城市之后,回归滦河。石春表示,该项目将截污治污、城市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景观建设带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工程将带状绿地作为生态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发挥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经过两年的设计和施工,一条遭遇严重工业污染、令全市人民为之伤痛的‘龙须沟’,俨然恢复了当年‘苇荷相连接,鱼鳖丰厚,风光秀丽’的城市生态廊道。”
   恢复旧有景观焕发河道活力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滦河岸边,主城区虽西傍滦河,但由于地势整体低于滦河河床,高高的防洪大堤维系城市的安全,被隔离在外,有水却不见水。三里河为迁安的母亲河,承载着迁安的悠远历史与寻常百姓的许多记忆。河道为卵石河床,帮底坚固,因受滦河地下水补给,沿途泉水涌出,清澈见底,暑月清凉,严冬不冰。虽久经暴雨洪水冲刷和切割,但河床依然如故,从无旱涝之灾,素有“铜帮铁底”之称,为沿岸工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
  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城关附近工业不断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水质遭到严重污染。同时,随着区域水资源的减少,滦河水位严重下降,三里河干枯,河道成为排污沟,固体垃圾堰塞河道,昔日的母亲河成为城市肌体上化脓的疮疤,更是广大居民心中的剧痛。为了满足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迁安市政府决定彻底改变三里河面及两岸面貌,全面实施三里河生态走廊工程。
  鉴于三里河的特殊意义,设计团队希望借助先进的生态设计理念,让河流重新焕发活力,呈现有别于其他河道景观建设工程中所出现的大广场、繁杂的硬质铺装等景观,让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找回逝去的美好记忆,将消逝很久的“芦苇丛生、绿树成阴、雀鸟栖息”的优美景致重新带到市民的生活。“在很多市民的童年,这里是他们赤脚抓鱼、快乐探险、捕捉昆虫的游乐天堂,我们的设计初衷就是要恢复这些最自然纯朴的感觉,让‘母亲河’成为承载更多代人欢乐的平台。”
  石春指出,该生态廊道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高差,将被防洪堤隔离在外的滦河水从上游引入城市,源头处形成地下涌泉,进入城市并改善其生态条件后,又在下游归流入滦河;考虑到滦河水量的不确定性,三里河设计为串珠式下洼式“绿河”,即使在没有水的时候,也能保持串珠状湿地,同时结合城市雨水收集和中水的生态净化和回用,使绿带具有雨洪调节功能,深浅不一、蜿蜒多变的拟自然河道设计,营造出一个多样化生物栖息地。
   栽植旧有植被注重生态效益
  “该工程分为三段———上游引水段、中部城市段和下游湿地公园段,不同段落的设计理念均以其功能、大环境状态为依据,力求让三里河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营造更加丰富的自然美景。”石春解释道。为了让改造后的景观能够保持原汁原味,设计人员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场地内的气候环境、植物群落类型、植物种类作详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植物造景。在下游区域,除了引入资料中记载的乡土树种、水生、旱生等植被,如杨树、旱柳、芦苇、宿根地被等,还充分保留现有植被,力求以更为丰富的植物种类发挥更加显著的生态效应。植物造景摒弃常见的“四季常绿”,以“四季有景”为主旨,利用北方植物显著的季相变化和观干观枝的特点,向人们传递季节更替的信息。放弃绿篱模式,常见的绿化树种也较少应用,以更为贴近自然、生态的模式选择植物种类,构建植物景观,进而吸引小动物、昆虫参与,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在降低养护成本的同时,也使整条河道实现可持续发展。
  石春指出,河道设计没有拓宽河道面积,而是尽量扩大绿化面积,突出绿化的生态功能。场地内原有土壤条件不佳,下渗情况严重,便将场地内其他区域土地造型挖出的泥土转移至种植区,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河道底部也采取生态防渗技术,形成有效循环。场地中原有树木全部保留,从而形成众多树岛,令栈道穿越其间。沿绿带还建立了一个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与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有机结合,向沿途社区完全开放,营造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时代城市景象。

20111129043942109.jpg


20111129043958132.jpg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