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5-5-28 19:26 编辑 工程简介:在现有油泥砂池里新建一个大跨度钢结构棚子,轴线跨度37m*71m,高6m,难点是池子里有腐蚀性液体油泥砂,没有施工面,只能采用跨外吊装。 总体是这个样子 原池壁、池底都是钢筋砼,钢结构的混凝土基础落在池底,采用植筋连接,预埋Q235钢M45、M48地脚螺栓。由于没有工作面,采取两个池子分别施工,先把一边的液体抽到另一半,剩下底下比较粘稠的大约300
工程简介:在现有油泥砂池里新建一个大跨度钢结构棚子,轴线跨度37m*71m,高6m,难点是池子里有腐蚀性液体油泥砂,没有施工面,只能采用跨外吊装。
总体是这个样子
原池壁、池底都是钢筋砼,钢结构的混凝土基础落在池底,采用植筋连接,预埋Q235钢M45、M48地脚螺栓。由于没有工作面,采取两个池子分别施工,先把一边的液体抽到另一半,剩下底下比较粘稠的大约300
mm
~
400mm高,摆沙袋筑围堰,清理出临时工作面,再进行植筋等施工。然后是选择模板,因为基础紧贴一侧池壁,不能像框架柱那样固定,在木模板侧模和砌砖模之间选择砌240砖模抹灰,比支侧模简单,浇筑完混凝土就可以倒另一半池子,不用等拆模,还能起到增大保护层的作用。
围堰施工
砖侧模
这里要提一下地脚螺栓的固定位置一定要准确,不像Φ30以下的还能掰一下,尤其是像直径达到45/48这么粗的根本掰不动,只能是柱底板扩孔,30mm厚的板扩孔还要用气割,气割会产生温度变形、应力改变、气割部位表面不平整等等问题,按规范是不允许的。(这里提一句,有个磁座钻,通电后电磁吸附固定在钢板上,打孔会不会好点,有用过的说一下,再就是带着原来的孔,往一边扩个5
mm
~
10mm能办到吗?)找的这个施工队也不懂,说了还不听,第一次糊弄着拿块木模板钻了几个孔,卷了一顿,又换成3mm的薄钢板打孔,精确度还不错。
气割扩孔地脚螺栓
钢柱吊装没什么好说的,关键是钢梁的拼装和吊装。先聊一下队伍的选择,这个实际干活的,是我们作为承包方找的劳务分包公司(领导关系啥也不懂)又转包了一个既没有施工经验也没有资质的野鸡队伍,作为现场管理只能对那家分包公司,有力气使不出,徒唤奈何。
构件进场后直接扔在地上,下雨也不遮盖,材料报验啥资料也没有,甲方赶进度也不说停工的事,催着干,我也是醉了。
钢梁净跨36m,由6段大约6m长的H型钢梁组成,拼装时先各3段组成一字型,再组拼成人字形。在我高大上的印象里,拼装都是有拼装平台的,再不济至少应该垫平了再安装高强螺栓,他们直接扔地面上就开始拧(有的梁段侧面有连接板,平放着也不在一个平面上),螺栓安装方向还不朝一面,也不分初拧终拧,需要多大力矩靠手感,连个电动工具都没有,那人拧一个两个有力气,拧到二十个、三十个呢?我直接崩溃了,提出换队伍也没换成。
分段组装10.9级M20高强螺栓,查表终拧力矩是560 牛米 ~ 650牛米,估计是按照屈服强度900*有效面积78mm2算出来的。反正设计算结构的时候应该留了不少安全余量,我也没要求买0 ~ 750的力矩扳手,用个500的就算了。
力矩扳手
3段拼一字型的时候还能用吊车吊着翻一下,把冲下那面的螺栓拧上,虽然这也是不对的,我已经麻木了,可拼成人字形的时候,竟然不放样,两边位置大概一摆,指望靠拧螺栓的力量把梁摆正?那钢板能不变形?小跨度的这么干影响不大,36m的还这么干。而且下面的螺栓怎么拧?按照工序报验,安装梁高强度螺栓应该是全部安装完成找监理检查一下,但是因为没有拼装平台,所有的梁都是放在地面上,中间节点下面的螺栓他们打算等吊装的时候,先吊起来不离地,把下边的拧完再吊装,好吧,没拧完就报验。
吊装方案的选择是我比较没把握的事情,毕竟我以前也没干过,没有直观的概念,所以采用的是我认为比较安全的做法,带横担梁的四点吊装。这个细节我也考虑的不是很清楚,只能说大概是比较科学的,实际施工时是否实用不好说。但是这个队伍是指望不上了,他们竟然还打算用最省事的两点吊装,就是放在靠近中间的两个节点位置,但是受力我算着有些大,没把握,给否了,最后定的三点吊装,就是两侧靠外的节点主要受力,中间节点稍微受力负责摆正垂直。
带横担梁四点吊装受力计算
吊车的选择根据起吊重量、距离计算,没什么难的,查工作性能表就行,距离上我开始以为需要离池子远一点(不知道伸腿幅度)、再考虑一次吊几跨的摆动幅度,定的28m需要用90t汽车吊带12t的配重,实际让司机来看,吊车(中间)距离池子4m就够,一次只吊两跨,24/25m就够,最后选了个75t带配重的,司机是老手,省心。
起吊时遇到的问题,单独看一段,钢梁的刚度很大,36m组起来后,软的和面条差不多。用副钩吊起梁中间节点,离地一人高,好让工人安装下面的螺栓,但是发现梁弯曲的很厉害,变形大不保险,然后就改成先用主钩吊起两侧节点稍微离地,让两边吃上劲,然后再升副钩吊起中间节点,在空中完成翻转,减少中间节点的受力,效果好很多。提一句,其实吊物底下是不允许站人的,很危险。
只吊中间三点吊装
起吊过程中,吊车司机发现因为主钩和副钩升起的速度不一样,在升钩过程中想保持梁受力均衡很困难,而且副钩与主钩的距离有半米多,无法保证梁的垂直度,吊装到位后对正困难,就改为先用副钩吊起离地,拧紧螺栓后,简单调垂直,再在主钩上挂一个倒链,吊起中间节点,吃上劲后松开副钩,只用主钩完成吊装动作,这样简单多了。
再一个问题,安装第一跨梁后,应该用揽风绳调正拉紧,再安装后续这就是他们啥都不准备,省事的后果。愁人的是水平支撑也没有到场,也无法靠本身固定,偏差达到500mm以上,变形严重。
梁未固定以上是我现在考虑到的一些问题,欢迎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