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范解读】新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雨洪管理相关内容争议
感觉自己萌萌的
2015年05月20日 16:14:54
只看楼主

新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雨洪管理相关内容刍议汉京超(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2014年2月10日,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批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自发布日起正式实施。 新版规范经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召集,仍由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为首的八家国内顶尖的市政工程设计院共同参与修订而成。笔者对新版规范中与雨洪管理相关的部分条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新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雨洪管理相关内容刍议汉京超(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集团> 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2014年2月10日,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批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自发布日起正式实施。

新版规范经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召集,仍由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为首的八家国内顶尖的市政工程设计院共同参与修订而成。笔者对新版规范中与雨洪管理相关的部分条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142524bxckfkvylhawi1sz.jpg


1.雨水设计流量的计算


新版规范的补充说明也提到: 可采取的综合措施包括建设下凹式绿地,设置植草沟、渗透池等,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和小区道路等可采用渗透性路面,促进雨水下渗。 ”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削减径流总量,如果能够实现则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是,如果为新建地区,从未开发状况整体转变为开发状况,若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径流系数可能从0.10~0.30升高到0.45~0.70。在部分较极端情况下,单靠提高地表的渗透可能无法完全解决多产生的径流量。

针对这一状况,美国的部分州目前应用的是“相对径流量”的概念。即要求在相同降雨重现期下,开发后降雨径流的峰值流量不超过开发前的水平。这样并不要求径流总量保持绝对不变,而是尽可能延缓、削减洪峰,充分利用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同时避免过高的流量对排水管道和受纳水道造成严重的冲刷和侵蚀。可供选择的控制手段也从单一的促进渗透丰富为渗透、过滤、调蓄、延缓排放等多种综合手段,整体效果更佳。



142524fhtcg3e6fjp6jjiy.jpg


2.模型应用的综合思考


1425263ne3cf06i7vbcgry.jpg


3.内涝防治体系的思考




雨水渗透的相关要求新版规范将内涝防治设施具体为:源头控制设施、雨水管渠设施和综合防治设施,而又将作为源头控制措施之一的雨水渗透设施拎出作为单独章节,可见对于雨水渗透设施的重视。规范明确要求新建地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不宜低于40%,同时下凹式绿地标高宜低于周边地面标高5~25 cm。不难发现,新版规范提出的量化要求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源头上实现径流的渗透和削减。



142524bxckfkvylhawi1sz.jpg


142524fhtcg3e6fjp6jjiy.jpg


1425263ne3cf06i7vbcgry.jpg

免费打赏
minina119
2015年06月01日 15:20:16
32楼
放水发电 发表于 2015-5-21 15:31 好资料,谢谢分享。好资料,谢谢分享。
回复
minina119
2015年06月01日 15:22:28
33楼
其实,一个国家,应该有统一的规划;水利和城建的矛盾是历史的,是传统的;也是惨痛的;应该让这些成为历史,,,,
回复
小鸠
2015年06月01日 21:25:18
34楼
谢谢楼主,好资料
回复
碧星墨宇
2015年06月01日 22:42:34
35楼
很及时的东西。多谢楼主
回复
qq_1426155945173
2015年06月02日 00:58:09
36楼
好资料,谢谢分享
回复
放水发电
2015年06月02日 08:36:18
37楼
学习学习!不停学习才能有所提高!
回复
qq675159149
2015年06月04日 06:06:20
38楼
还是以排水为主
回复
余国翠
2015年06月04日 10:30:58
39楼
分析的很好
回复
夏语冰
2015年06月04日 10:56:10
40楼
需要强大的数据库来支撑:)
回复
付付皮
2015年06月05日 10:08:21
41楼
很有道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