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混凝土排架柱,上部门式钢架计算难题?
xinchaoxc
xinchaoxc Lv.3
2014年07月02日 12:58:56
只看楼主

思路一:直接在sts门式钢架模块中,建立整个模型,将混凝土柱和门式钢架建到一个模型里边,输入荷载,模型简图如下: 之后可直接算出上部门式钢架和混凝土柱的的内力配筋等值,用于设计指导。思路二:先用sts算上部的刚门架。然后用pk算下班的排架柱子。pk算排架柱的时候,我将横梁用刚性杆件代替。在柱子的顶上仅仅加节点荷载,节点荷载包括:上部刚架的竖向恒载和活载值,没有加水平荷载(言外之意就是刚门架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有刚架自己承担)。也能算出下边的混凝土柱的内力和配筋等值。pk建立的排架柱模型如图:

思路一:
直接在sts门式钢架模块中,建立整个模型,将混凝土柱和门式钢架建到一个模型里边,输入荷载,模型简图如下:

之后可直接算出上部门式钢架和混凝土柱的的内力配筋等值,用于设计指导。
思路二:先用sts算上部的刚门架。然后用pk算下班的排架柱子。pk算排架柱的时候,我将横梁用刚性杆件代替。在柱子的顶上仅仅加节点荷载,节点荷载包括:上部刚架的竖向恒载和活载值,没有加水平荷载(言外之意就是刚门架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有刚架自己承担)。也能算出下边的混凝土柱的内力和配筋等值。pk建立的排架柱模型如图:

我的问题是:1.这两种思路那个正确?因为两种思路算出的配筋量差距有点大,排架柱的轴力相差很少,可是剪力值差距很大,不知道应该采取哪一种算法.请高手回答?
免费打赏
xinchaoxc
2014年07月02日 13:06:33
2楼

问题2.还有这两种方法算出来后排架柱子的配筋量相差也非常大,不知道什么为什么?
回复
黎落
2014年07月02日 18:01:09
3楼
个人觉得第一种更靠谱。能真实的反映出结构所受的风荷载,斜梁传来的轴力对柱子的影响,更接近实际的门式钢架受力。只是要看下柱子的计算长度系数,复核一下,可能会算不对,我个人认为应该按照排架柱(或者是装配式)的计算长度来取。第二种方式,跟实际的受力差别就比较大了,首先你用刚性杆来代替钢梁就不好,导致柱子的计算长度不真实,风荷载也不对 了。。另外一个就是注意钢梁与混凝土柱子的连接方式,一定要复核计算模型的结构形式,不然柱子的计算长度也就不对了。PS:上面 的天窗不用建出来吧~
回复
cdm988
2014年07月02日 19:17:11
4楼
个人觉得第一种更靠谱。
回复
xinchaoxc
2014年07月02日 21:47:10
5楼
黎落 发表于 2014-7-2 18:01 个人觉得第一种更靠谱。能真实的反映出结构所受的风荷载,斜梁传来的轴力对柱子的影响,更接近实际的门式钢 …请问第一种算法,梁和柱子之间采用哪种连接方式啊??是用刚接、梁铰接、柱铰接(释放水平位移)?麻烦您和我说说。
回复
黎落
2014年07月03日 09:32:27
6楼
xinchaoxc 发表于 2014-7-2 21:47 请问第一种算法,梁和柱子之间采用哪种连接方式啊??是用刚接、梁铰接、柱铰接(释放水平位移)?麻烦您 …我觉得刚接,铰接都可以的。释放水平位移倒不必了。主要就是柱子的计算长度要符合计算假定就是了。梁柱节点可以采用柱顶梁的方式,或者梁搭柱。柱顶梁做铰接更好,拉系杆什么的也方便;梁搭柱更容易实现刚接。
回复
xinchaoxc
2014年07月03日 13:38:00
7楼
黎落 发表于 2014-7-3 09:32 我觉得刚接,铰接都可以的。释放水平位移倒不必了。主要就是柱子的计算长度要符合计算假定就是了。梁柱 …这位仁兄我采用的是采用布置梁铰的方式进行的梁柱之间的连接?你觉得合理否?
回复
黎落
2014年07月04日 12:38:03
8楼
xinchaoxc 发表于 2014-7-3 13:38 这位仁兄我采用的是采用布置梁铰的方式进行的梁柱之间的连接?你觉得合理否?我觉得柱子顶梁,柱顶铰接,梁作为连续梁,这样更省钢材。你觉得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