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资料1.水闸所在地理位置为低山丘陵地区。 2.水闸所在河道左右岸堤防规划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3.水闸为拦河闸,主要任务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灌溉面积0.77万亩,装机容量240kw。水闸挡水建筑物高度低于15m,且上下游最大水头差小于10m。4.水闸所在河道洪水成果:p=2%时,Q=3760m3;p=5%时,Q=2390m3;p=10%时,Q=1490m3。5.水闸下游为农村河段,失事影响较小。
1.水闸所在地理位置为低山丘陵地区。
2.水闸所在河道 左右岸堤防规划防洪标准为 20 年一遇。
3.水闸为拦河闸,主要任务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灌溉面积0.77万亩,装机容量240kw。水闸挡水建筑物高度低于15m,且上下游最大水头差小于10m。
4.水闸所在河道洪水成果:p=2%时,Q=3760m3;p=5%时,Q=2390m3;p=10%时,Q=1490m3。
5.水闸下游为农村河段,失事影响较小。
二、本人确定等别思路
1.该水闸有综合利用,根据sl 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2.1.1条确定的工程等别为Ⅳ等。
2.该水闸所在河道左右提防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该水闸应能够顺利泄下20年一遇洪水,同时在宣泄20年一遇洪水时,闸上游水位不应超过提防设计水位。p=5%时,Q=2390m3,由此确定过闸流量为2390m3。根据sl 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2.1.3条确定的工程等别为Ⅱ等。
3.取上述两者中等别高者,确定本水闸为Ⅱ等。
4.根据sl 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2.1.2条确定主要建筑物为2级,又根据2.1.6条,主要建筑可降一级,最终确定水闸主要建筑为3级。
5.根据sl 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3.1.2条及sl 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2.2.1条,3级建筑物对应的设计洪水重现期为30~20年,校核洪水重现期为100~50年,由于本水闸失事后影响较小,故设计及校核洪水均取下限,即设计洪水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为50年一遇。由此确定的水闸设计洪水标准不低于河道 左右岸堤防规划防洪标准,故认为确定的水闸洪水标准是合适的。
三、存在的问题
1.根据sl 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2.1.1及2.1.3,水闸可分为平原区水闸和山区、丘陵区水利水电枢纽中的水闸,本水闸应该归属两者中哪类?首先肯定不属于山区、丘陵区水利水电枢纽中的水闸,那就应该属于平原区水闸,但是水闸所在地又是低山丘陵区,是不是该规范的中“平原区水闸”不是按所在地地形条件划分,而是以建筑物挡水高度和上下游最大水头差划分?
2.sl 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2.1.1条确定水闸等别的指标是最大过闸流量,sl 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2.1.3条中确定水闸等别的指标是过闸流量,这个两个流量如何理解?有什么区别了联系?又是如何确定的?
本人的确定等别思路及上述两个问题,请各位大侠给予解答。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