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子不是搭积木——剖析上海四川大楼坍塌事故的原因
cadxzhou
cadxzhou Lv.14
2013年12月23日 13:28:10
只看楼主

盖房子不是搭积木——剖析上海四川大楼坍塌事故的原因 谁都知道,盖房子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搭积木只不过是儿童的一种游戏。盖房子要求确保安全,是百年大计;搭积木越搭越高最终垮塌,玩的就是塌“房子”开心。可是有些专业人士,却把盖房子等同于搭积木。上海四川大楼坍塌事故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上海延安东路110号四川大楼,始建于1941年,原有5层,没出问题;随后于1948年加盖了第6层,仍未出问题;后又于1984~1985年加盖第7层,仍未见出问题;2004年在第7层的屋面上,局部加盖到第8层;2012年12月30日,按旅馆的要求装修6、7、8层时,部分房屋突然坍塌(图1)。

盖房子不是搭积木——剖析上海四川大楼坍塌事故的原因

谁都知道,盖房子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搭积木只不过是儿童的一种游戏。盖房子要求确保安全,是百年大计;搭积木越搭越高最终垮塌,玩的就是塌“房子”开心。可是有些专业人士,却把盖房子等同于搭积木。上海四川大楼坍塌事故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上海延安东路110号四川大楼,始建于1941年,原有5层,没出问题;随后于1948年加盖了第6层,仍未出问题;后又于1984~1985年加盖第7层,仍未见出问题;2004年在第7层的屋面上,局部加盖到第8层;2012年12月30日,按旅馆的要求装修6、7、8层时,部分房屋突然坍塌(图1)。
从量变到质变的整个过程,就如同搭积木。老房子未见出问题,就加一层;仍未见出问题,再加一层;还未见出问题,就又加一层;直至坍塌。这哪是在盖房子,这就是搭积木。坍塌的原因很简单,装修只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装修前就已经是一座危楼。各方的责任不言自明。
深究下去,原建筑5层,每次加盖时,都没有铲去屋面层,而是在原有的屋面上再做地坪。专业人士都知道屋面要比楼面重很多,虽然都是一层板,可是屋面层比楼层至少要多出一层找坡层和一层防水层。据说,2004年加盖第8层时,就是按足浴室的需要对第7、第8层装修的,幸亏足浴室没有开张,否则等不到2012年重新装修就已经垮塌了。
层层加码,加上去的荷载早已超出房屋承载能力的极限,坍塌是必然的,未坍塌只是偶然的;侥幸这些年没有坍塌不等于不是危房。

图 1  现场新闻图片.jpg
图 1 现场新闻图片

图 2  第六层4E柱.jpg
图 2 第六层4 /E柱

在现场的众多照片中有一张6层柱子4/E的照片(图2),混凝土酥松,钢筋锈蚀,露筋严重,说明用来支承上部楼层的柱子已经没有多大作用。有一就有十,同一批材料,同一期施工的6层其余各柱也好不到哪儿去。只要其中有几根柱子压折,由于多米诺骨牌效应,6层楼的其他柱子也会随之坍塌。柱子折了,大梁再结实又有何用?6层塌了,7层、8层岂能幸免?坍塌的关键点就在这里,其他都是次要问题。抓住了这个关键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当年,业主卖天台卖的只是天台的面积,并没有出卖大楼的安全度。购买天台的新业主,无权加层。新业主难道不应该承担责任么?幸好原建的五层楼质量过硬,否则这样玩下去,整栋楼都可能被压垮。
如有疑义,欢迎赐教。
周果行 2013年12月22日
邮箱: cadxzhou@163.com

图 1  现场新闻图片.jpg


图 2  第六层4E柱.jpg

免费打赏
逐风
2013年12月23日 14:00:54
2楼
拿生命安全开玩笑,无视基本力学规律,原设计再大的安全度都难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后期业主应该负全责
回复
x1xqq
2013年12月23日 14:13:19
3楼
图看不到啊啊
回复
x1xqq
2013年12月23日 14:18:12
4楼
1941年,原有5层,1948年加盖了第6层,1984~1985年加盖第7层,
照片中有一张6层柱子4/E的照片(图2),混凝土酥松,钢筋锈蚀,露筋严重,
图2没看到,不知这根柱是站着的还是趴着的?
回复
duanaihuihui
2013年12月23日 16:14:40
5楼
谢谢楼主分享,学到不少东西
回复
liuxuexi777
2013年12月24日 10:04:13
6楼
建设方简直就是脑残!
回复
syl_xghb
2013年12月24日 10:06:44
7楼
警钟长鸣啊。。。安全,在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
回复
我本平凡
2013年12月24日 10:12:48
8楼
人的贪心是无尽的
回复
绿建
2013年12月24日 10:21:45
9楼
:):)路过学习
回复
justintin
2013年12月24日 10:37:05
10楼

谢谢楼主分享,学到不少东西
回复
shevchenkogdr
2013年12月24日 10:50:50
11楼
这种老建筑怎么会这样一而再的加高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