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是鸡腿1号 于 2013-12-6 14:11 编辑 从事地源热泵这部分的设计工作,我想了许多,现在发表一下感悟,不知道对不对,希望看到的人给予指点。 对于北方而言,地埋管地源热泵到冬天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地埋管出水温度偏低是普遍状态(最起码我接触到是这样,地埋管中加防冻液是不太实际的,一个系统一千多口井,加防冻液得多少钱,而且不知道效果好不好,没有几个甲方愿意尝试),尤其是某些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少打井),粗制滥造(无法正常使用),使得本不理想的状态陷入糟糕局面,冬天为满足用户的供暖需求加电辅助加热器是有必要的。对于一个工程来说电辅助加热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加了900KW的电辅助加热,使水温上升不到3℃,给电辅助加热器配的电缆就有我的小胳膊那么粗。
从事地源热泵这部分的设计工作,我想了许多,现在发表一下感悟 ,不知道对不对,希望看到的人给予指点。
对于北方而言,地埋管地源热泵到冬天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地埋管出水温度偏低是普遍状态(最起码我接触到是这样,地埋管中加防冻液是不太实际的,一个系统一千多口井,加防冻液得多少钱,而且不知道效果好不好,没有几个甲方愿意尝试),尤其是某些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少打井),粗制滥造(无法正常使用),使得本不理想的状态陷入糟糕局面,冬天为满足用户的供暖需求加电辅助加热器是有必要的。对于一个工程来说电辅助加热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加了900KW的电辅助加热,使水温上升不到3℃,给电辅助加热器配的电缆就有我的小胳膊那么粗。
一直在考虑电辅助加热是加在地缘侧效果好还是加在负荷侧好?现场试验的结果是加在地缘侧好。
电辅助加热器的管路上我设置了切换阀门,既可以加在负荷侧又可以加在地缘侧。采暖期开始,机组开始运行,先把电辅助加热切换到负荷侧,机组运行一段时间后,地埋管出水温开始降低,机组上也开始结冰,机组停机状态频发。电辅助加热器切换到负荷侧运行,机组外结的冰一天之内全化光了,制热效果也比加在负荷侧好,机组运行平稳。
前些日子在论坛里又看了《制冷系统运转情况经济分析》:
1.随着蒸发温度的降低,压缩机的压缩比增大,单位产冷量耗能增加。当蒸发温度每降低1℃,则要多耗电3%-4%。因此尽可能缩小蒸发温差,提高蒸发温度,不但节约电耗,还可以提高冷间的相对湿度。
2.随着冷凝温度的升高,压缩机的压缩比增大,单位产冷量的耗能增加。冷凝温度在25-40℃之间,每升高1℃,增加耗电量3.2﹪左右。
3.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换热表面覆有油层时,会引起冷凝温度升高,蒸发温度降低,导致产冷量减少和耗电量增加。冷凝器内表面上积有0.1mm厚油层时,将使压缩机产冷量下降16.6,耗电量增加12.4;蒸发器内表面上积油0.1mm厚油层时,为了保持已定的低温要求,蒸发温度就下降2.5℃,耗电量增加9.7。
4.当空气聚集在冷凝器内时,会引起冷凝压力升高,不凝结气体分压力达到1.96105Pa时,压缩机耗电量要增加18。
5.当冷凝器的管壁结水垢达到1.5mm时,冷凝温度比结垢前的温度上升2.8℃,耗电量增加9.7。
6.蒸发器表面覆盖一层霜层,使其传热系数减小,尤其是翅片管外表面结霜时,不但增加了传热热阻,而且使翅片见的空气流动困难,减少外表的传热系数和散热面积。当室内温度低于0℃以下,蒸发器管组两侧温差为10℃时,蒸发器工作一个月后,其传热系数大约是结霜前70左右。
7.压缩机吸入的气体允许一定的过热度,但过热度太大,吸入气体的比容增加,其产冷量降低,相对耗电量增加。
8.压缩机来霜,迅速关小吸气阀,急剧地降低产冷量,相对增加耗电量。
由此得出来的结论,从理论上也证明了加在地缘侧是节能和保证效果的最佳选择。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欢迎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