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分享:建筑设计中怎样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温哥华
温哥华 Lv.7
2013年12月03日 14:55:32
只看楼主

建筑设计中简约和简单确实是容易混淆的概念,特别是在设计领域,因为我自己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也并不能理解二者的不同,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还是不难发现二者有着本质的差别。 以下是一位前辈对于建筑设计心得分享,个人很受教,愿意跟大家分享! 所谓的“简单”常常是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在创意上缺乏思考和突破;另一方面,是工作量不足,深入度不够。 首先,建筑设计作为创造性的工作而言,创意在整个设计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极简主义二战后60年代就已经兴起,即使算不上过气,但也毕竟不是什么新鲜的风格和思潮了。在今天,如果还想仅凭极简、空无的设计语言本身就取得设计上的突破恐怕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至少在设计界,你的那些博览众家的同行们(更不要提老师),早就已经司空见惯了各种空灵、素朴的极少主义作品。

建筑设计中简约和简单确实是容易混淆的概念,特别是在设计领域,因为我自己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也并不能理解二者的不同,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还是不难发现二者有着本质的差别。

以下是一位前辈对于建筑设计心得分享,个人很受教,愿意跟大家分享!

所谓的“简单”常常是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在创意上缺乏思考和突破;另一方面,是工作量不足,深入度不够

首先,建筑设计作为创造性的工作而言,创意在整个设计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极简主义二战后60年代就已经兴起,即使算不上过气,但也毕竟不是什么新鲜的风格和思潮了。在今天,如果还想仅凭极简、空无的设计语言本身就取得设计上的突破恐怕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至少在设计界,你的那些博览众家的同行们(更不要提老师),早就已经司空见惯了各种空灵、素朴的极少主义作品。

对于一个接受现代建筑学教育的学生而言,老师一方面希望你们在校学到基本的设计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老师其实又更加期待看到你们能够有所突破和创新,因为你们才是明天设计界的中流砥柱,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之于你们有所期待。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借用极简的设计语言和处理策略,问题是你是否有鲜明的orientation,能否很好地回应设计中的问题,解决种种冲突和矛盾。“好”的设计往往能够articulate,相反则是言之无物、抓不到重点。

案例一:

1.jpg
设计师张雷的混凝土缝之宅,语言纯净,逻辑清晰。并且成功的化解了建筑与场地的紧张关系而且创造了丰富的内部空间。简约的同时没有流于空洞和粗糙。

复杂的建筑往往是指向那些建筑语汇过于冗杂,建筑姿态不够鲜明,处理策略暧昧不清的建筑。他们往往借用流行的手法和语汇,但是几乎都忽略了设计的语境和语境下语言的说服力。

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建筑系设计课老师不会也不应该在风格问题上太为难你,但是就像冯唐说文学有道“金线”一样,建筑上也绝对有这么一道相对客观的“线”,能够去伪存真。人们得以看清“好”设计和“坏”设计的界限。

另一个问题,关于工作量和深入度。工作量其实我不想多谈,我一直不认为好的设计需要依靠工作量来衡量,而且人们往往更喜欢那些四两拨千斤的设计。但是往往为了体量和细节的简单、极致,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你在设计中权衡和博弈,而这些矛盾是在设计没有深入的时候难以察觉的,在模型比例不够大的时候难以体会的。

同样是大面积落地玻璃,杂志上的案例无比高贵冷艳,自己随手两道墨线却不能同样高端大气;同样是大面积不开窗的实墙,大师手中就美得令人窒息,而我自己笔下的只能让人窒息。这需要我们多去关注细节,去感受材料,去研究节点构造,去探索结构的可能……和减肥一样,为了美,是要付出代价的

案例二:
2.jpg
石上纯也的神奈川工科大学工作室,柱子可谓细到极致,殊不知并非所有的柱子都是承重构件,在预应力屋面下有相当一部分柱子作为受拉杆件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在纯净的形态下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并且据石上自己说,所有柱子的断截面都经过了大量反复的推敲。


案例三:
3.jpg
谷口吉生的法隆寺宝物殿的入口浅浅的水面,引导的路径,薄薄的框架,细细的柱子。是不是很简单?

那么,为什么入口会没有开在面街的南面而要设置由南拐过来的通道?为什么要留出一个水面的距离?为什么入口框架下的透明块体要用两种玻璃幕墙的做法使得下面的玻璃透明上面的玻璃像拼贴?为什么入口这个大而灰的空间需要在靠后的地方开天窗?为什么这个大而灰的空间要把一层的高度标示成不同的颜色?

如果这个入口朝着别的方向,街道树木没有帮助基地建立围合,建筑没有退开足够的距离,框架没有尺度的暗示,玻璃块块就一种做法搞定,那么这个简单的入口会不会有一个仪式性的入场?会不会在虚着的地方把周围的树木用拼贴反射出来?甚至同时,会不会因为幕墙没有垂直遮阳的格挡在一大早就因为炎热让宁静的感觉荡然无存?这样的简单实际上包含了很多东西。


总结:

简约设计的背后应该有一些简单的,可以重复的,并能支撑起一定规模设计的约束/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作用于几个单一组成要素,其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构造出美。但是发现这些能够衍生出巨大结构的约束和单一组成并不简单。简约而不简单。各个行业涉及到设计和规划的都是这个判断标准吧。

所以,当你尝试极少的语言时,并不意味着你就选择了一条轻松的道路,事实上恰恰相反,你需要倾注更多的智慧和精力,来表达极致背后的力与美。

以上心得与大家分享,你也可以跟帖说说自己对简约设计的看法,欢迎大家踊跃讨论


1.jpg


2.jpg


3.jpg

a421682491
2013年12月03日 15:19:57
2楼
踩踩,还不错的哦
回复
hysynx
2013年12月03日 15:24:35
3楼
嗯,学习了。评论就不敢了。
回复
hysynx
2013年12月03日 15:25:06
4楼
我再顶一下吧。。。。。。。
回复
uotnca
2013年12月03日 15:28:44
5楼
看着好漂亮啊。
回复
daheshop
2013年12月03日 17:17:16
6楼
建筑姿态不够鲜明,处理策略暧昧不清的建筑
回复
www.xzbaisite.com
2013年12月03日 17:21:21
7楼
支撑起一定规模设计的约束/规律
回复
沐猴之冠不可言
2013年12月03日 18:13:43
8楼
进来学习学习
回复
niniguo58
2013年12月03日 18:15:51
9楼
看是越简单的设计,越是不简单
回复
王农勤
2013年12月03日 21:34:39
10楼
中国人,常讲天人合一。同样,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群,首先,要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洽;其次,所设计的建筑物,要有自己的特点,有简或繁,是要根据具体的建筑物与所在的环境(自然及人文环境,历史进程)来定的!
回复
chenxia2012
2013年12月04日 09:42:11
11楼
不错,这样的建筑比较宁静优雅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