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一抹绿:深圳建科大楼建筑设计方案解析
清风22号
2013年11月28日 14:24:47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qingfengsky 于 2013-11-28 14:27 编辑 深圳建科大楼的策划设计,用一个词总结,就是“共享设计”,这是一种跨专业跨领域来协同项目功能需求、自然社会因素和综合绿色技术的方法。基于“平衡、时空、系统”的绿色技术哲学观,以“本土、低耗、精细化”的绿色技术指导原则和“政策、市场、技术联动”的绿色技术体系,并结合“平等的生命观”形成“ 共享”设计理念。建科大楼应用的绿色技术示意

本帖最后由 qingfengsky 于 2013-11-28 14:27 编辑

深圳建科大楼的策划设计,用一个词总结,就是“共享设计”,这是一种跨专业跨领域来协同项目功能需求、自然社会因素和综合绿色技术的方法。基于“平衡、时空、系统”的绿色技术哲学观,以“本土、低耗、精细化”的绿色技术指导原则和“政策、市场、技术联动”的绿色技术体系,并结合“平等的生命观”形成“ 共享”设计理念。

1.jpg
建科大楼应用的绿色技术示意


3.jpg
建科大楼BIM模型

共享设计相对于传统设计方法更加强调 “精宜之道”。“精”,是将常规设计、常规技术做精做细,从定性判断走向定量证;“宜”是指紧密结合项目需求、地域气候特征、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将四新技术应用适宜化,同时形成针对项目自身个性化的技术路线;从精宜出发,工作模式也有相应的突破,通过集成化的组织模式、数字化的辅助手段、科学化的逻辑判断、持续化的效能验证等实现绿色目标。

2.jpg
建科大楼东南角实景照片

7.jpg
建科大楼西南角实景照片

从方案创作开始,业主、建筑师、工程师、技术和材料专家、员工代表、外部专家等形成协同工作团队,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评测过程都定量验证,大量应用创新的设计技术,利用计算机对项目能耗、通风、采光、噪声、太阳能等进行模拟分析。

从建筑形态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布,到材料、窗口、外墙构造、立面形式等细节处理,都进行综合协同模拟。在国内较早引入BIM 设计技术,对项目进行精细化模拟预演。改变常规项目用实际建设来验证实验的粗放模式。这些都为项目在前期整合各项技术、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4.jpg
建科大楼窗口设计技术分析

9.jpg
室内采光模拟分析图

建科大楼采用了一系列适宜的绿色技术共40 多项(其中被动、低成本和管理技术占68% 左右),每一项技术都是建科大楼这一整合运用平台上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5.jpg
建科大楼门厅

10.jpg
室外花园里的会议室

建科大楼的示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面向城市的示范性。在只有3 000m2 用地面积的基地上,建科大楼的总建筑面积达到1.82 万m2,容积率为4,地上12 层,地下2 层,总建筑高度57.9m,属于典型的高密度集约化城市建设开发模式,体现了立体复合功能整合建设,向空中、向地下要发展空间,同时兼顾城市公共空间共享及城市物理环境、生态环境的协同优化。

二是面向绿色建筑技术综合应用的示范性,如前述在绿色建筑技术上取得的突破;在低成本基础上,将各项适宜的绿色技术整合运用到一座我国目前典型城市条件下实际运行的办公楼中,将其节能、环保优势真正、全面地发挥出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效应,真正推动华南地区绿色、节能建筑的普及。

三是面向建设运营和绿色办公生活模式的示范性。

11.jpg
外墙可以全面开启的报告厅

建科大楼的门厅没有像普通建筑那样封闭起来,而是与一片人工湿地和绿化结合在一起,利用首层6m高的空间,形成一个与城市环境共享的开放空间。南方地区夏长而冬短,传统的地方建筑多采用架空开放的设计,利用较高、通透的空间,加上遮阳和绿化来形成适宜的环境。空调在办公建筑普及后,人们渐渐忘却了这一简单的、适宜自然的方式,转而全面依赖热工空调。

12.jpg

13.jpg

建科大楼希望倡导一种将首层空间架空开放的模式,如果城市里的建筑都能提供这样的空间,能够为步行的居民提供连续的避雨、防晒通廊,同时在近地面形成更加通透的自然通风环境,连续的遮阳空间,也可有效地降低近地表的空气温度,缓解暴晒地面和建筑产生的城市热岛效应。没有围墙的开放空间,也会使偶然经过建科大楼的市民产生对绿色建筑的兴趣,想进来看看。

建科大楼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了不同的空调系统,以适应对空间温度调节的多样化需求。对于大空间办公区域,采用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这种系统针对南方地区湿热的特色,将传统用来除湿的能耗大大降低,同时将室外空气中的粉尘、细菌等通过溶液除湿新风系统进行过滤,除湿后干净的新风通过末端和办公家具一体化设计的新风管道送到每个使用者面前,让所有人都沐浴在均匀的新风环境中。同时可以个性化地根据自己需要来调节和开关风量,最大限度地将舒适健康与节能降耗统一起来。

14.jpg

15.jpg

根据建科大楼实际运行能耗监测数据,大楼获得了良好的绿色节能效果,特别是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节能效果尤为明显——与当地同类建筑平均水平比较,年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能耗低50%,年单位建筑面积照明能耗低71%,年单位建筑面积总能耗低59%。

16.jpg
六层开放的空中花园

17.jpg
屋顶光电光热板

18.jpg
屋顶的空中菜园

总结:
如今的建科大楼已全面实现了最初的建设目标: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的示范楼;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实验展示基地;生态、能源、环境数据采集分析中心;建筑技术特别是绿色建筑技术的科普教育基地;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建科大楼通过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的建筑形态和开放的展示流线,以积极的态度向每一个前来的市民展示绿色、生态、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实时运行情况,以更直观、“可触摸”的方式普及宣传绿色建筑,使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7.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www.xzsyjx.net
2013年11月28日 17:42:10
2楼
又想搞点新花样么
回复
qq163_aa
2013年11月28日 21:22:24
3楼

顶顶。。。楼主好用心!
回复
jiegouxiaochao
2013年11月29日 10:02:04
4楼
多谢楼主分享辛苦啦
回复
csliu89815
2013年11月29日 10:23:54
5楼
东南大学 何镜堂院士的作品 赞叹!~
回复
huangbo-001
2013年11月29日 10:28:38
6楼
多谢楼主分享辛苦啦
回复
w18798035962
2013年11月29日 10:46:06
7楼
挺不错的方案
回复
w18798035962
2013年11月29日 10:47:03
8楼
挺不错的方案
回复
w18798035962
2013年11月29日 10:47:34
9楼
挺不错的方案
回复
w18798035962
2013年11月29日 10:47:55
10楼
挺不错的方案
回复
w18798035962
2013年11月29日 10:48:21
11楼
挺不错的方案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