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中第一层层高
wanganone
wanganone Lv.7
2013年11月13日 10:20:01
只看楼主

本人新手一枚,我知道需要加上一定的计算长度,可是看网上有说pkpm不用加自动计算,有说需要加,具体是怎么回事。?基础建模又没法在pmcad中体现。还有一个,如果屋面上有类似于水房,电梯房等房间,是重新另起一层,还是直接荷载计算呢?谢谢!

本人新手一枚,我知道需要加上一定的计算长度,可是看网上有说pkpm不用加自动计算,有说需要加,具体是怎么回事。?基础建模又没法在pmcad中体现。还有一个,如果屋面上有类似于水房,电梯房等房间,是重新另起一层,还是直接荷载计算呢?谢谢!
免费打赏
lihong520555
2013年11月13日 10:46:44
2楼
建个地梁层,层高1到2米,第一层该多少就多少
回复
zl15958500236
2013年11月13日 13:00:26
3楼
学习下。。。。
回复
wanganone
2013年11月13日 13:20:04
4楼
lihong520555 发表于 2013-11-13 10:46 建个地梁层,层高1到2米,第一层该多少就多少谢谢!不然真不知道要有地梁层
回复
wanganone
2013年11月13日 13:20:55
5楼
谢谢二楼 楼主又从其他地方查到地梁层一些使用知识,与大家一起学习
所谓地梁层应理解为正负零标高处的一层框架梁,它参与地震作用,与上部结构共同协同工作。
注意点:
1,层高取基础顶面到正负零的高度;
2,地梁的断面尺寸取值类同于楼面梁,但在配筋时应考虑无楼板而要加强抗侧抗扭腰筋和箍筋;
3,因为地梁层的设置,你的底层就被pkpm认为是基础到正负零那一层了,而实际应理解为基础到二层楼面标高。在计算时显然没有放大正负零到二层楼面那段柱子内力和配筋。所以你还需另行取建模把地梁层删除,底层层高取正负零到二楼高度复算一遍,取框架柱的内力和配筋。这是新抗规的规定。
4,但是复算的模型毕竟和实际理论的嵌固端不同,所以在配筋上面应注重概念设计的加强。
5,以上是目前抗震审图意见统一的处理方法。
回复
wanganone
2013年11月13日 13:38:59
6楼
但是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正负零一下受力应该和上部结构不一样,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地圈梁,荷载,受力方式差距太大啊
回复
nicelazy
2013年11月13日 14:07:01
7楼
wanganone 发表于 2013-11-13 13:38 但是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正负零一下受力应该和上部结构不一样,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地圈梁,荷 …一层的层高从基础顶算起,这样子柱子计算长一些,偏于安全。提供计算书的时候是不加地梁层的,只有画地框梁的时候加入地梁层用PKPM计算
回复
wanganone
2013年11月13日 14:14:48
8楼
nicelazy 发表于 2013-11-13 14:07 一层的层高从基础顶算起,这样子柱子计算长一些,偏于安全。提供计算书的时候是不加地梁层的,只有画地框 …那请问,这样说的话,计算地框梁的时候是以正负另以下的结构与上部结构作为整体计算,但是正负零以下不止承受上部荷载,考虑到弹性地基等作用,这样算是不是危险的些?
回复
nicelazy
2013年11月13日 17:36:02
9楼
wanganone 发表于 2013-11-13 14:14 那请问,这样说的话,计算地框梁的时候是以正负另以下的结构与上部结构作为整体计算,但是正负零以下不止 …在调模型和计算的时候我是不建地框梁模型的,这一部没有疑问计算地框梁建模型是我师傅告诉我的简便算法,具体我也不太清楚,还有待学习
回复
56459142
2013年11月13日 17:44:50
10楼
可以建个地梁层来处理层高问题
回复
高处能胜寒
2013年11月13日 19:01:46
11楼
些问题表示很纠结,论坛里对这个的讨论也很多,但是还是没有定论,好像各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但又有不足之处,如果室内地面做刚性地坪的话,我觉得地坪层可以作为一层来计算。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