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实务预习知识点(5)
jinseyudian
jinseyudian Lv.12
2013年10月29日 16:30:46
只看楼主

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基层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宜的刚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变形较小;表面应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的拱度应一致;高程符合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 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要求:拌制、施工温度:根据改性剂类型、改性沥青的黏稠情况,按改性沥青的黏一温关系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制、压实温度。通常IZ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高l0℃~20 ℃,特殊情况经试验确定。

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基层要求: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宜的刚度;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变形较小;

表面应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的拱度应一致;高程符合要求。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




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要求:

拌制、施工温度:根据改性剂类型、改性沥青的黏稠情况,按改性沥青的黏一温关系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制、压实温度。通常IZ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高l0℃~20 ℃,特殊情况经试验确定。

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需要短时间贮存时,时间不宜超过24 h,贮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及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中一定要覆盖,施工中应保持连续、均匀、不间断摊铺。

因为黏稠,所以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后应紧跟着碾压,充分利用料温压实。在初压和复压过程中,宜采用同类压路机并列成梯队操作,即全摊铺宽度上碾压,不宜采用首尾相接的纵列方式。

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超过200 mm,但在静载钢轮压路机工作时,轮迹重叠宽度不应小于200 mm。

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的振动频率、振幅大小应与路面铺筑厚度相协调,厚度较小时宜采用高频低振幅,终压时要关闭振动。

纵向缝:摊铺机梯队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特殊情况时,采用冷接缝,冷接缝有平接缝、自然缝。切除先铺的旧料,刷粘层油再铺新料,搭接l00 mm,一起碾压。

横向缝:中、下面层可采用平接缝或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平接缝,宜在当天施工结束后切割、清扫、成缝。接缝摊铺前,先用直尺检查接缝处已压实的路面,切除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涂刷粘层油并用熨平板预热,铺上新料后一起压实,骑缝先横向后纵向碾压,注意要考虑新料的松铺系数。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分类: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它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及外掺剂组成。由这些不同质量和数量的材料混合可形成不同的结构,并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

沥青混合料按结构可分为3类:

悬浮一密实结构:这种由次级集料填充前级集料(较次级集料粒径稍大)空隙的沥青混合料,具有很大的密度,但由于各级集料被次级集料和沥青胶浆所分隔,不能直接互相嵌锁形成骨架,因此该结构具有较高的黏聚力c,但内摩擦角φ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

骨架一空隙结构:此结构粗集料所占比例大,细集料很少甚至没有。粗集料可互相嵌锁形成骨架;但细集料过少容易在粗集料之间形成空隙。这种结构内摩擦角咖较高,但黏聚力c较低。

骨架.密实结构:较多数量的粗集料形成空间骨架,相当数量的细集料填充骨架间的空隙形成连续级配,这种结构不仅内摩擦角φ较高,黏聚力C也较高。

三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由于密度p、空隙率W、矿料间隙率VMA不同,使它们在稳定性上亦有显著差别。

沥青混凝土对材料的一般要求:

1.沥青

材料的作用是把散粒矿料胶结成一个整体。

沥青的性能:具有适当的稠度;较大的塑性;足够的温度稳定性;较好的大气稳定性;较好的水稳性。

2.石料(碎石、砂)

石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用于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面层粗集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26%。

石料与沥青有良好的黏附性,具有憎水性。

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用于路面抗滑表层的石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性好的碎石或破碎砾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

石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接近立方体,多棱角,针片状含量≯15%。

砂应是中砂以上颗粒级配,含泥量<3%~5%。

3.填充料

填充料应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洁净,细度达到要求。当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填充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

高速路、主干路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宜用粉煤灰作填充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路基

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堤设计标高。

岩石或填石路床顶面应铺设整平层,其厚度一般为l00~150 mm。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垫层:

1.作用

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城市道路上,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2.条件及要求

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总厚度与最小防冻厚度的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 mm。

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或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土。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基层:

1.性能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2.作用

防止或减轻唧泥、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在垫层共同作用下,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的不利影响。

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3.选用原则

根据交通等级和基层的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基层;重交通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轻交通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基层。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4.要求

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 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 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或650 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

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基层下未设垫层,路床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特重或重交通时),或者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在基层下设置底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面层:

1.性能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2.厚度

根据交通等级、公路等级、变异水平等级按现行规范选择并经计算确定。计算厚度产生的混凝土弯拉强度应大于最大荷载疲劳应力和最大温度疲劳应力的叠加值。

3.弯拉强度。

以28 d龄期的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控制面层混凝土的强度。各交通等级要求的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下列规定值(MPa):特重交通5.0,重交通4.5,中等交通4.5,轻交通4.0。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弹性模量宜采用实测值。无实测值时可选用下列值:设计强度为5.0 MPa/4.5 MPa/4.0 MPa时,弯拉弹性模量分别是31 000 MPa、28 000 MPa、27 000 MPa。

4.接缝

设有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缝,将混凝土板分为矩形板,防止胀缩作用导致板体裂缝或翘曲。

纵向接缝: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 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

横向接缝: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前者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后者同胀缝形式。特殊情况下,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

胀缝设置按施工季节分: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厚大于等于200 mm时可不设胀缝外,其他季节施工的板均设胀缝,胀缝间距一般为100~200 m;混凝土板边与邻近桥梁其他结构物相接处或板厚有变化或有竖曲线等,一般也均设胀缝。横向缩缝为假缝,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一般不设传力杆。

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

5.抗滑性

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即具备较高的抗滑性,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面层的构造深度。









lalalee1121
2013年11月12日 09:34:24
2楼
好东西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laofanlee
2013年11月25日 09:21:57
3楼
没有买到新教材~先看着楼主的资料!谢谢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