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污泥沉降比的两点疑问
shaln
shaln Lv.2
2007年09月18日 22:54:13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近来开始从事污水处理工艺运行,对运行参数SV30(30min污泥沉降比)产生了两点疑问,向行家请教:1、书上说正常的活性污泥在静沉30min后已接近它的最大密度,在之后1-2h内泥水界面不再下降,但我在做好SV30后继续观察发现泥水界面在之后2h内下降明显(污泥浓度约6g/L,SVI30=78%,SVI60=60%,SVI120=45%,其它浓度亦有相似情况,工艺为三槽氧化沟,活性污泥状态应该正常,这可以从出水和沟面状况看得出),这该如何解释呢?2、我对同一泥水混合液分别用100ml量筒和1000ml量筒做SV30,发现结果大不相同,同一氧化沟槽内其差异变化不大,不同沟槽内其差异各不相同,有的是100ml量筒做的值比1000ml量筒做的值大(差值可达30),有的相反,有的接近(猜测可能跟污泥状态,曝气程度及MLSS值有关),那么哪一个更科学呢?书上说SV既可以用100ml量筒,也可以用1000ml量筒做的,那么其值应该相近才对,实际为何差别那么大,且没什么关联性,或者说规律?

近来开始从事污水处理工艺运行,对运行参数SV30(30min污泥沉降比)产生了两点疑问,向行家请教:1、书上说正常的活性污泥在静沉30min后已接近它的最大密度,在之后1-2h内泥水界面不再下降,但我在做好SV30后继续观察发现泥水界面在之后2h内下降明显(污泥浓度约6g/L,SVI30=78%,SVI60=60%,SVI120=45%,其它浓度亦有相似情况,工艺为三槽氧化沟,活性污泥状态应该正常,这可以从出水和沟面状况看得出),这该如何解释呢?2、我对同一泥水混合液分别用100ml量筒和1000ml量筒做SV30,发现结果大不相同,同一氧化沟槽内其差异变化不大,不同沟槽内其差异各不相同,有的是100ml量筒做的值比1000ml量筒做的值大(差值可达30),有的相反,有的接近(猜测可能跟污泥状态,曝气程度及MLSS值有关),那么哪一个更科学呢?书上说SV既可以用100ml量筒,也可以用1000ml量筒做的,那么其值应该相近才对,实际为何差别那么大,且没什么关联性,或者说规律?
免费打赏
demoniac
2007年09月19日 08:26:09
2楼
没接触过氧化沟,不敢说,只介绍一下普通活性污泥法吧,这个工艺曝气池中SV30的值肯定是不一样的,即使你用同一个100ml的量筒测也是这样,因为进水端和出水端负荷不一样啊,产生的污泥量肯定不同,取样点决定你所测SV30的
回复
shaln
2007年09月20日 08:20:40
3楼
我测的是同一泥水混合液啊,即一次采样用100ml量筒和1000ml量筒做的对比.
回复
z_d_p@co163
2007年09月20日 10:03:08
4楼
一点想法:
1、这个氧化沟MLSS浓度有6000mg/L,估计泥龄很长,惰性物质很多,其沉降性能与“正常污泥”是有所区别的。
2、这种氧化沟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容易存在这种沟内污泥浓度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传两篇相关的文献,供参考(记得有个关于这种缺陷的理论研究,找不到了)——
三沟式氧化沟的活性污泥特性.pdf
五沟式氧化沟的设计及运行.pdf
回复
z_d_p@co163
2007年09月20日 10:13:43
5楼
还有一点,氧化沟水力条件很难满足各点水质的均匀一致性。采样时,应取多点混合样。多点,一般指沿纵断面均匀排几个点。

不过,我的想法是,在同一断面,污泥浓度的分布也往往是不均衡的,比如上面的可能低,下面的可能高,均布点取平均值实际上是简单地理解成线性关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距曝气机下游较远的地方,池底层污泥浓度很高,而取样时很难权衡。
回复
z_d_p@co163
2007年09月20日 10:16:21
6楼


同这个氧化沟内污泥总量相比,系统产生的污泥量(剩余污泥量)基本是可以忽略了……
估计至少有30日的泥龄吧,剩余污泥量只有1/30——3.3%……
回复
shaln
2007年09月21日 23:10:14
7楼
以下是引用z_d_p@co163在2007-09-20 10:03:08.0发表的内容:
一点想法:
1、这个氧化沟MLSS浓度有6000mg/L,估计泥龄很长,惰性物质很多,其沉降性能与“正常污泥”是有所区别的。
2、这种氧化沟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容易存在这种沟内污泥浓度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十分感谢您的回答及提供的文章,但疑问我还是没有解除。关于第一个疑问或许是我在钻牛角尖了,但第二个疑问我实在无法理解,下面我再具体地描述一下:我公司共三条氧化沟,每条沟又分I、II、III三个槽,I、III槽(即每条氧化沟的边沟)污泥浓度在6000mg/L左右,II槽(即每条氧化沟的中沟)在3000mg/L左右,我对每条氧化沟的任意一个槽用两种量筒做SV对比试验,对于该槽而言这两个值都是稳定的,但却存在差值,且差值很大(这两个值应该相似才对);更为奇怪的是对于不同的槽而言这个差值变化也很大,甚至相反,譬如对于1#氧化沟I槽,1000ml做的SV比100ml做的SV大30,而2#氧化沟I槽1000ml做的SV比100ml做的SV却小了近20,我在想即使考虑量筒直径不同,筒壁对沉降影响不同,也不该出现相反的现象吧!再说不同容积的量筒做的SV反差如此之大,那么污泥指数SVI确定还有准确性么?

回复
water-research
2007年09月23日 20:31:41
8楼
我想这应该是取样代表性的原因了,如5楼所写的.

换句话说,对于同一个水样,用1000ML和100ML量筒作的,数据应该相差不大的.

反过来说,楼主可以先作过1000ML的,看看SV值(时间可稍微短些,未必就按30MIN,沉速基本稳定下来就行了);然后充分摇匀,倒入100ML量筒,再测SV--我想,结果不会有明显的差别的...
回复
chixiaodao
2007年09月24日 15:06:41
9楼

学习中
回复
shaln
2007年09月25日 22:13:05
10楼

有空我会试试,不过初步总结觉得:污泥浓度低时1000ml量筒做的值小,污泥浓度高时100ml量筒做的值小,沉降2.5h后有接近的趋势,仍在分析中.
回复
fenbishixiong
2008年07月05日 10:41:39
11楼
三沟式氧化沟的活性污泥特性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