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联系
weiming2087
2013年09月24日 11:47:24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weiming2087 于 2013-10-8 12:32 编辑 一直有个问题困扰:《抗震规范2010》中P6表3.2.2中各个烈度区对应不同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比如7度区:0.10g),与P33表5.1.4-1中“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比如7度区:0.08),这两者应该是有关联的吧,两者是怎么换算的了?我曾一度以为这两者应该是同一个数值啊 据本人拙见:“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应该是这个区域地震时地面场地的加速度;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该是该地震发生时,通过地震波传到结构本身以后,在结构体系上产生的结构本身加速度吧,这两者是怎么换算的啊,是结构动力学里的强迫震动那些公式算出来的么?怎么好像后者都是前者的0.8倍的关系啊

本帖最后由 weiming2087 于 2013-10-8 12:32 编辑

一直有个问题困扰:《抗震规范2010》中P6表3.2.2中各个烈度区对应不同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比如7度区:0.10g),与P33表5.1.4-1中“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比如7度区:0.08),这两者应该是有关联的吧,两者是怎么换算的了?我曾一度以为这两者应该是同一个数值啊
据本人拙见:“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应该是这个区域地震时地面场地的加速度;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该是该地震发生时,通过地震波传到结构本身以后,在结构体系上产生的结构本身加速度吧,这两者是怎么换算的啊,是结构动力学里的强迫震动那些公式算出来的么?怎么好像后者都是前者的0.8倍的关系啊
不只本人的浅见是否对,请高手解惑!不慎感激!


答案:经过几天的查看《抗规》和《抗震设计》书籍(本人看的是郭继武编著),似乎理清了这两者的关系了:首先:《抗震规范2010》中P6表3.2.2中“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是指“50年超越概率为10%"(也就是设防烈度情况下,也就是相当于"中震"时的地面震动加速度,而P33表5.1.4-1中“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是指“50年超越概率63%”的众值烈度(也就是“小震”)时的传到结构上的等效计算加速度(因为我们抗震设计只计算“小震”情况下截面验算,中震,大震的该值规范未给出而已),两者之间不是同一个概率的对比;如果是同一个概率(比如中震的地面震动加速度对应中震的传到结构的等效计算加速度),两者之间是一个结构动力学里的“动力放大系数”的关系,该系数我们规范是取2.25,即:前者*2.25=后者;其次,小震的地面震动加速度与中震的地面震动加速度的关系是:前者*2.8=后者(这个2.8的比例关系是抗震书中给出的,据说是根据两者不同的发生概率之间换算出来的);最后,根据以上两条就可以得出我之前的问题:0.10*2.25/2.8=0.08,,那两表之间的对应关系都是如此。供大家交流参考!
免费打赏
金鱼缸
2013年09月26日 10:27:47
12楼
【抗规】5.1.4条说的很清楚了——“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所以你说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肯定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烈度)有关联,但不是一对一的关联,而是多对一的关联。5.1.4条后面还说了:“周期大于0.6S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门研究”……
5.1.4条还有了一张表5.1.4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由表可知规范中: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主要还有由烈度(即你说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来确定的。
回复
tlwww
2013年09月27日 11:51:30
13楼
0.05x0.35x2.25=0.04
0.1x0.35x2.25=0.08
.......
依次类推,希望对你有用
原理查相关资料
回复
小面片
2013年09月27日 12:35:10
14楼
多遇地震下:2.25/2.8≈0.8
回复
kkhappy1
2013年09月27日 13:06:45
15楼
坐等高手解决
回复
jabray
2013年09月27日 15:26:19
16楼
看资料求解
回复
antkingg
2013年09月27日 16:42:52
17楼
抗规的5.1.5条的公式,可以研究一下
回复
土木结构
2013年09月27日 21:11:39
18楼
这个问题抗规说的很清楚啊
回复
追风看日落
2013年09月28日 11:25:12
19楼
好像他们两的关系应该是实验得出吧。
回复
结构飞熊
2013年09月29日 09:20:28
20楼
详见朱炳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172~174页。
回复
xiaosong342
2013年09月30日 16:49:45
21楼
有难度的问题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