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沉降比(SV30)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静止沉降30min后污泥所占的百分体积,是测定污泥性能最为简便的方法。但在实际运行中污泥沉降比往往不被重视,相关专业书上对此介绍也很简单。 可能有人会问:SV30不就是测定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静止沉降30min后污泥所占的百分体积吗?仅从污泥沉降比的定义中,确定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似乎测定SV30就是为了解30分钟后的测定结果,有这样的认为的人不少,但这些都是基于理论定义上的理解。
在日常运行中,有些操作人员在测定SV30也往往只看测定的沉降比,而没有观察和了解沉降过程,这就失去了测定污泥沉降的大部分意义。
其实在实际运行管理中,SV30测定方便、快速,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除了解污泥的结构和沉降性能外,在无其它异常的情况下,还可作为剩余污泥排放的参考依据。此外,污泥的一些异常现象也可通过沉降试验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如果操作人员测定时,只了解三十分钟后的沉降比,而没有认真观察和分析污泥沉降测定过程的一些情况,那么在当运行发生异常时,就可能会失去污泥沉降测定过程中所能提示我们的故障信息,而这些信息并不一定能在其它途径及时获得的。所以有的专业书上把SV30的测定过程称为污泥沉降试验,这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在测定污泥沉降,确切说是进行污泥沉降试验过程中,还要观察沉降速率、污泥外观、泥水界面是否清晰、上层液是否有悬浮物等情况,这些表观情况对于判断的了解运行状态是很有用的。有经验的操作工,可以不需其他数据,只根据污泥沉降试验就可判断整个生化过程的运行状况。
以上介绍了污泥沉降试验对指导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篇主要介绍污泥沉降试验的观察内容和相关现象的综合分析要素。
在SV30的测定中,排除上层液的状况,仅从沉降速率来说可分为沉降速率快和慢二种污泥,沉降速度快的污泥不一定都好,沉降速度慢的污泥也不一定都不好,当然这种所谓的“慢”是相对而言的,如: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速率比老化污泥慢,膨胀污泥沉降速率比正常活性污泥慢;沉降速率快的污泥又可分为低负荷污泥和高负荷污泥,其中高负荷污泥的沉降性能又比低负荷污泥好,但这是二种不同性质的污泥。这些只是对沉降速率而言,只是正确观察污泥沉降性能的最基本内容之一,知道了这些后就要进一步了解这些不同沉降速率污泥的特性及成因,根据本单位的工艺特性和运行情况来衡量其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操作人员在做沉降试验时,也要注意观察沉降初期的沉降情况和单位时间内的污泥沉降速率。如果二种污泥SV30相同,而初始阶段五分钟或十分钟的沉降速度不同,其沉降性能也是不同的。有专家建议采用SV5,即5min的污泥沉降体积来判断污泥沉降性能,是很有道理的。
虽然污泥沉降的测定时间都统一定为30分钟,但在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如沉淀池池面有污泥伴随气泡上浮是否是沉淀池是否发生反硝化引起的,就可延长沉降试验时间来判断并确认,因为在有硝酸氮的情况下,将三十分钟沉将试验结束,再继续让其静止一段时间后下沉的污泥会在缺氧时伴随便氮气泡沫上浮,这种判断方法书上倒有介绍。但问题是:在负荷较高的活性污泥系统中,在气温高,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过长而发生酸化时,也会有气泡沫伴随便污泥上浮,这些气泡通常是酸化过程中产生的氨引起的;还有当曝气量过大,而混合液进入沉淀池后空气不能充分释放,也会造成沉淀池漂泥等现象。所以还需根据其他情况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