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方工程 第一节 概述 在土木施工中,常见的土方工程有:场地平整、基坑(槽)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及基坑回填、人防工程及地下构筑物的土方开挖等。 场地平整:包括障碍物拆除、场地清理、确定场地设计标高、计算挖填土方量、合理进行土方平衡调配等。 开挖沟槽、基坑(竖井、隧道、修筑路基、堤坝):包括测量放线、施工排水降水、土方边坡和支护结构等。 土方回填与压实:包括土料选择、运输、填土压实的方法及密实度检验等。
第一章 土方工程
第一节 概述
在土木施工中,常见的土方工程有:场地平整、基坑(槽)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及基坑回填、人防工程及地下构筑物的土方开挖等。
场地平整:包括障碍物拆除、场地清理、确定场地设计标高、计算挖填土方量、合理进行土方平衡调配等。
开挖沟槽、基坑(竖井、隧道、修筑路基、堤坝):包括测量放线、施工排水降水、土方边坡和支护结构等。
土方回填与压实:包括土料选择、运输、填土压实的方法及密实度检验等。
第二节 土的有关工程性质
一、土的分类(按土的开挖难易程度):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等八类
二、土的有关工程性质
1、土的可松性:指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后体积增大,回填压实不能恢复其原来的体积。土的可松性可用可松性系数表示。
最初可松性系数
最终可松性系数(原谅我不会打脚标,图片从PPT上撕下来的)
V1---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
V2---土挖出后的松散状态下的体积
V3---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
2、土的渗透性:指土体被水透过的性质。
3、土的含水量:即土中水的质量跟固体颗粒的质量比。
4、土的密实度:土被固体颗粒所充实的程度。
第三节 土方量的计算与土方调配
会算,但是个人认为不重要,要是在工地上需要用的话麻烦师傅们告诉我一下哦
第四节 土方边坡与降水
1、土方边坡的坡度以边坡深度h与边坡宽度b之比表示,即
式中 m = b / h ,称为边坡系数。
2、边坡形式: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和分级形。
3、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边坡失去稳定发生滑动,可以归结为土体内抗剪强度降低活剪应力增加。
4、边坡失稳的防治措施:放足边坡、设置支撑
井点降水的作用:防止涌水、稳定边坡、防止管涌、减少横向荷载、防止流沙。
轻型井点的平面布置:当基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井点管必须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反之,则宜采用双排井点;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则采用环形井点。
第五节 土方的挖填与压实
1、土方开挖的施工顺序:施工测量--建立基坑中、边桩--场地清理--土方开挖和运输方案的确定--监理工程师签证--土石方开挖。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
第一节 地基处理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是换土垫层法和碾压夯实法
换土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低级的处理。
垫层材料要求:
(1)砂石。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物质。
(2)粉质粘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
(3)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
(4)粉煤灰。一般用这个做垫层。
(5)矿渣。
(6)其他工业废渣。
(7)土工合成材料。
垫层施工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器械。
(2)分层铺填厚度。可取200mm~300mm。
(3)粉质粘土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
(4)当垫层出现软硬不均的部位时,应根据建筑不均匀沉降的要求予以处理。
(5)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扰动,应预留200mm土层先不挖去。
(6)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
第二节 桩基础桩基础是由设置于地基中的桩和连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简称桩基
桩的分类:1、按承载性质,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2、按照施工方法的不同桩课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等等分类。
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1、优点:能承受较大荷载,坚固耐久、施工速度快;缺点: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2、制作方法:(1)现场制作砼预制桩一般采用“间隔重叠法”生产,桩与桩间用塑料薄膜或隔离剂隔开,邻桩与上层桩的砼须待邻桩与下层桩的砼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后方可进行;重叠层数不超过四层、层与层间之间涂刷隔离剂。(2)桩中钢筋应位置准确,主筋连接宜采用对焊,主筋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相邻两根主筋接头截面的距离应大于35d,并不小于500mm;桩顶、桩尖一定范围内不留接头。(3)桩尖对准纵轴线、桩顶平面和接桩端面应平整。(4)现场分段预制桩时,应整体支模、纵向主筋先通长铺设,再在分段处切断;分段长度应考虑桩架有效高度、场地条件、装卸和运输能力,并避免桩尖接近硬持力层或桩尖处于硬持力层中接桩。(5)预制桩的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30,预应力砼桩的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4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锤击预制桩的粗骨料粒径宜为5~40mm。(6)砼应机拌机捣、由桩顶向桩尖连续浇筑捣实,严禁中断,养护不少于7天。
3、预制桩的起吊: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设计强度的百分之百才能运输和打桩。钓点位置的选择随桩长而定,原则是计算起吊弯矩最小。
4、预制桩的运输和堆放:(1)桩运输时的砼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2)打桩时桩宜随打随运,以避免二次搬运。(3)桩的堆放场地须平整坚实,垫木间距应与吊点位置相同,各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面上,层数不超过四层,不同规格的桩应分别堆放。(4)运桩和堆放的桩尖方向应符合吊升的要求,以免临时再需将桩调头。
5、打桩前的施工准备工作:清除地上或地下障碍物→平整场地→定位放线→通电、通水→安设打桩机。
注意:(1)桩基轴线的定位点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处;(2)每个桩位打一个小木桩;(3)打桩地区附近设置不少于2个水准点,供施工过程中检查桩位的偏差和桩的入土深度。
打桩顺序:(1)由一侧向单一方向打(逐排打):桩的就位和起吊方便,打桩效率高,但土壤向一个方向挤压,桩距≥4倍桩径时,土壤的挤压影响可忽略不予考虑,小于4倍桩径时可产生桩身倾斜或浮桩,应考虑跳打或变换打桩顺序。(2)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打:适宜大面积的桩群;(3)自中间向四周打:适宜大面积的桩群。
注意:对标高不一的桩应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对不同规格的桩,应遵循“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