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雨工程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8月14日 16:48:47
来自于防汛抗旱
只看楼主

                  我国集雨工程发展设想设想的总体指导思想与原则 (1)根据国家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和布局,立足于10年内基本解决人均半亩到一亩基本农田及农村饮水困难问题。(2)重点布局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老少边穷”地区,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3)结合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建设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对不适宜发展的地方退耕还林、还草。

                  我国集雨工程发展设想

设想的总体指导思想与原则
 (1)根据国家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和布局,立足于10年内基本解决人均半亩到一亩基本农田及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2)重点布局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老少边穷”地区,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3)结合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建设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对不适宜发展的地方退耕还林、还草。
 (4)结合当地经济建设,集雨工程配合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以解决温饱为前提,以发展农村经济为目的。
 (5)因地制宜,宜窖(窑)则窖(窑)、宜池则池、宜塘则塘、宜坝则坝。
 根据以上原则,在各省规划的基础上,制定2005年及2010年集雨工程的发展设想,该设想分为两步实施;
 第一步:今后5年重点按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先发展人均半亩的集雨工程基本农田,解决基本温饱问题。计划建成集雨工程766万处、增加节水灌溉面积211.4万亩,累计解决2110万人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2005年至2010年,重点发展集雨工程区的农业经济,包括集雨工程与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的结构调整结合;发展集雨工程的综合利用等,使一部分人达到小康水平。该阶段计划发展集雨工程946.3万处,年可增产值82.3亿元。
 实施设想需采取以下措施:
 1.资金筹措
  采取政府、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办法,原则上各占1/3,但对于特困地区,建议政府的投资比例适当增加,可达到1/2。综合各省的规划,2005年及2010年总资金筹措计划如下:至2005年需投入290.2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103.26亿元;至2010年需投入313.65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119.37亿元。
  坚持地方和群众自筹为主,中央对示范性工程引导补助为辅的指导方针,在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鼓励个人、私营企业和社会各界投资兴建集雨工程。
  2.技术措施
  各相关省(区)应严把技术督导关,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科技含量。
 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省(区)要因地制宜搞好发展集雨工程的规划布局,最优化地利用雨水资源。
  二要制订合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各省(区)应根据当地实际状况,制订本地区工程技术规范或标准,加强人员的培训与技术交流。
  三要切实做到雨水集蓄工程与节水灌溉的结合。加大宣传教育、制订相关政策及节水灌溉推广力度,提高水分的利用率。
  四要积极引导农民将集雨工程与先进的农艺措施相结合,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五要在集雨工程建设中积极引进、应用新型材料,以降低工程成本,延长工程寿命,提高工程效率。
  3.管理措施
  首先是加强领导,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集雨工程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各地应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明确分工,协调配合,落实各种形式的管理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各地应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良性运行机制,形成在各职能部门的帮助、指导与配合下,群众自主利用、自行维护管理工程的良好局面。
  其次是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与效益。
  在资金管理上,各地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集雨工程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形式,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上,各地应强化各级水利技术部门的督导与把关作用,通过颁布“集雨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竣工验收标准”等方法,实行技术经济责任制和项目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和项目合同,统一规范标准,统一组织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集雨工程建成后,各地应加强工程管理、管护和养护措施,加强对集蓄雨水水质的管理、监督与维护。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8月14日 16:50:06
2楼
                   我国集雨工程发展概况

  集雨工程是在群众打水窖解决农村饮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这种蓄水方式的启发,近几年来,特别是在节水灌溉理论、技术、设备广泛推广应用之后,集雨工程工作逐步成长起来,形成规模。西北及华北地区集雨工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2年以前。主要是对雨水集蓄利用相关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建立集雨工程理论体系。第二阶段为1992年至1996年。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开展较大范围的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试点示范工作。第三阶段是从1996年以后到现在。大规模集雨工程建设已经开始,“人均一窖,人均半亩基本农田”、“一园一窖”已成为农民群众的奋斗目标。

  西南各省区也经历了调研——示范——推广几个阶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应西南地区特点的集雨工程建设经验。由于西南地区降雨量较大,在发展过程中采用了池、窖结合的方式,农村饮水以窖为主、农田灌溉以池为主,既省钱,也适应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8月14日 16:50:49
3楼
                      集 雨 工 程 的 成 效

  一、有效地解决了饮水困难。西北、西南及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山区历来农村饮水困难,过去一遇干旱,就要远距离运水来解决农村饮水。不仅水价昂贵,而且用水纠纷不断。实施集雨工程以后,广大群众修了水窖,利用房屋院落作为集雨工程场地,通过一些净化措施,把降水引至水窖中储蓄起来,以供平日生活之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饮水问题。

  二、成功地解决了吃饭问题。集雨工程建设前,干旱缺水地区的群众基本上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集雨工程建设后,利用所集蓄的雨水进行补充灌溉,从而解决了农作物的“卡脖子旱”,使粮食亩产稳产在三四百公斤甚至更高,稳定地解决了吃饭问题。

  三、改善了群众的饮食结构。集雨工程的发展使水源有了保证,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上瓜果蔬菜,不仅能自给,还有剩余。群众普遍反映“果菜比以前丰富多了,集雨工程让我们饱了口福”。物产丰富起来,百姓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如西北地区的许多农民“从一年四季吃土豆变成一年四季啥都有”,群众的身体素质也在逐步提高。

  四、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由于缺水,许多地区的水土资源潜力未充分发挥,实行集雨工程以后,果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随果菜量增加和品质的提高,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加。

  五、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了提高集雨工程水的水质,许多农户改掉了不良习惯,猪、牛、羊实行了圈养,家庭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状况。同时由于集雨工程区农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六、有效地保持水土。集雨工程的建设,特别是配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促进当地生态环境走向良性循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集雨工程能够充分拦蓄地表径流,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土不下山,水不现川”,许多地方已出现了郁郁葱葱的景象。

  七、为控制乱开乱垦,退耕还林、还草创造了条件。集雨工程配合当地的梯田建设,有效遏制了越贫越垦、越垦越贫现象,实现精种高产,从而为再造“山川秀美”的良性生态环境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8月14日 16:51:48
4楼
                       集雨工程在国外

  集蓄雨水发展农业灌溉在国外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有关文献记载,这种技术的起源可以上朔到数千年以前的马雅文化时期。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由于没有现代化的工程设备和技术,不可能修筑大型水利工程来进行水量调节,雨水利用一直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只是到了本世纪初,近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遗忘了这一曾经支撑了几千年古代灿烂文明的传统灌溉技术。随着水资源的紧缺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近20年来,雨水集蓄利用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又迅速复兴和发展起来。目前,世界各大洲都有集蓄雨水发展农业灌溉的例子,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例如,以色列人在南部200毫米年降雨量地区修建微集流场造林,在内盖夫沙漠地区,修建石堤把坡地径流拦截到低处梯田或存放在山腰的水库中,使年降雨量100毫米的地方得到300毫米~500毫米的水量。美国的西南部也有此类实践。集雨灌溉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曾经或正在被大面积推广应用。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8月14日 16:52:59
5楼
大面积发展集雨工程是否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考察这一问题,一是要看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有多大。研究表明,这种影响是十分微弱的。因为黄河流域的径流系数平均仅为0.2,而在实施集雨节灌的黄土山丘区,径流系数还不到0.1。因此这些地区的雨水集蓄工程集蓄每一方雨水平均减少的河川径流量不足0.1立方米。西南山区虽然径流系数要大得多,但集雨工程积蓄的主要是雨洪季节的水,对下游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较小。另外,从长远看,为了改善生存条件,这些地区的用水问题总是要解决的,既使不集蓄雨水,也要从河流中取水,而这对下游河川径流的影响将更大。从总体发展规模来看,到2010年,规划区内的集雨工程面积达到5285万亩,其中西北及华北为4500万亩,每年需集蓄雨水17亿立方米,加上人畜用水,共需集蓄雨水18.6亿立方米,估算减少径流约2.2亿立方米,仅占黄河流域年径流量的3.3%,其影响是非常小的。

  二是看会不会因集雨工程的修建而减少植被。由于大部分集流面都是天然的,如屋顶、道路、场院,不存在对植被的影响;而人工集流面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极小,对植被的影响很小。相反,集雨节灌工程促进了一些地方的退耕还林、还草,使许多过去的荒山荒坡披上了绿装,山区的植被逐步得到了恢复,流域的总生物量将大大增加。建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山腰谷底的大大小小的水窖、水池和引水、拦水的沟渠,起到了很好的拦蓄径流、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8月14日 16:53:34
6楼
集蓄的雨水能否满足饮用和灌溉水质的要求?

  长期以来,西北、西南一些地区群众饮用的就是水窖、水池集蓄的雨水。根据甘肃、内蒙、云南等地检测,水窖中的水基本没有化学和重金属污。作为饮用水,主要是细菌和大肠杆菌超标,通过煮沸即可达到安全饮用的标准。用于灌溉,其水质完全可以满足要求。甘肃进行的对比检测结果表明,入冬前储存的水到次年夏秋季节,水质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一般只要在雨季到来之前,采取一些简单的保护措施,如窖口加盖、设置沉沙、过滤设施,禁止牲畜进入庭院,在降雨前把集流面打扫干净,必要时在窖中投入适量药物等,保持水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西南地区在水池里养鱼、养鸭,可能会使池中的水富营养化,影响水池周围的环境卫生。但西南地区降雨较大,经常给水池换水,上述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同时利用这种水进行灌溉,对作物生长有利。饮水一般有专门的清洁水窖或水井。

回复
baimawangzi4102
2007年08月15日 08:33:40
7楼
思想很好 但是落实起来要抓细 涉及到雨水的收集 储存 净化 流通 利用 等等方面 需要政府 相关企业 个人的很好配合 支持一下
回复
w-s-x
2007年08月16日 15:04:22
8楼
想法很好, 但是真正落实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管理问题解决不好,所以要有成效还需努力!
回复
jewel830412
2007年08月31日 16:26:38
9楼
上传一个北京市郊区雨水利用规划,希望对大家有借鉴意义
回复
dshx2008
2007年09月29日 15:13:22
10楼
不错的,顶
回复
hudongya518
2008年07月30日 07:55:28
11楼
不错,下来看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