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蒸发式冷凝器出液存液弯及平衡管配置问题
compmen
compmen Lv.5
2007年08月11日 19:54:36
来自于制冷技术
只看楼主

单台冷凝器出液如果有存液弯的情况下 可不可以不安装平衡管 多台冷凝器并联运行可不可以不装存液弯 或有存液弯的情况下把平衡管接在出液管上 如果有设计安装的高手请指教 小弟感恩带涕

单台冷凝器出液如果有存液弯的情况下 可不可以不安装平衡管 多台冷凝器并联运行可不可以不装存液弯 或有存

液弯的情况下把平衡管接在出液管上

如果有设计安装的高手请指教 小弟感恩带涕

免费打赏
荣昌制冷
2007年08月12日 16:25:17
2楼
为了保证冷凝器的回液顺畅,不论是单台还是多台并联式的,也不论是何种型式的冷凝器,压力平衡管是不可少的!否则只有液相而无气相怎么能行呢?平衡管只能是气相间的连接,怎么会接在出液管上呢?有无存液弯与是否装平衡管无联系吧。
回复
compmen
2007年08月12日 18:43:06
3楼


你的观点我安全反对 不是所有的配管方式都需要平衡管

举例说明: 在出液管没有存液弯的情况下 出液流速不超过0.76m/s 且出液管有2%的坡度 及管径完全符合配管标准 在这样低流速的情况下  其形态就如同下水道 液体走一半 气体走一半空间  储液桶与出液管完全可以平衡

 在多台并联的情况下 如果没有存液弯  当其中一台满载运行其他停车的情况下 储液桶的压力就和冷凝器入口的压力一样 大家都知道 冷凝器入口和出口有一定的压力降 试问出口低压怎么能流到高压的储液桶里 这个压力降只有用存液玩上部分的液态冷媒产生的压力来补充 与储液器的压力平衡  冷凝出口与存液弯之间的垂直距离决定了平衡管接在那里 在氨系统这个距离一般为1.56M 佛系统一般为3.2M 单台如过低与这个距离就必须接在出口 多台并联必须接在入口 如果在出口就等于失去了存液弯 

其他的人可有补充 
回复
荣昌制冷
2007年08月13日 20:15:17
4楼
“举例说明: 在出液管没有存液弯的情况下 出液流速不超过0.76m/s 且出液管有2%的坡度 及管径完全符合配管标准 在这样低流速的情况下  其形态就如同下水道 液体走一半 气体走一半空间  储液桶与出液管完全可以平衡”。
我认为你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依靠回液管自身来达到压力平衡,水平管可以说气液各占一半,管的上部空的以作为气相平衡,那管路转了弯,或者是直立管呢?怎么来分出一半?
回复
compmen
2007年08月14日 19:07:59
5楼
管道转弯也有2%坡度坡向储液器 液体流速低当然走下部 气体走上部

直立管的话液体会顺着管子的内壁向下留 中间自然会有气体通过与冷凝器出口平衡 只要流速不超过0.76m/s就可以顺利流进储液桶
回复
荣昌制冷
2007年08月15日 10:54:47
6楼

这样解释是理解不通的。
回复
whitestar
2007年09月05日 10:39:35
7楼
compmen,一点补充:
Ashrae 推荐是:从冷凝器到储液器管路:主管路流速不超过0.5m/s,各冷凝器支路不超过0.75m/s
目的的确是为了气液平衡。
回复
whitestar
2007年09月05日 10:43:18
8楼
compmen,能否把你相关资料扫描的清晰一些?
是什么资料?好像这么详细的资料不多。
回复
yalechang0
2007年09月06日 09:25:41
9楼
我是新手,能请问压力平衡管一般是接在哪里么?
而压力平衡管又起什么作用呢?
回复
烟雨江南
2007年09月06日 15:49:35
10楼
首先要搞清楚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蒸发冷应有的换热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最终手段,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蒸发冷与制冷剂的气态(不凝气体除外)接触面积,也就是减少蒸发冷与液态制冷剂的接触面积,即是减少存在于蒸发冷中的已经冷凝的液态制冷剂的量。影响到蒸发冷中的液态制冷剂的量的问题主要是系统中的压力变化。设蒸发冷进气管的压力为P1,出液口压力为P2,贮液器压力为P,蒸发冷中的流动压力损失为ΔP,蒸发冷中液态制冷剂高度为H。
1、单台蒸发冷(单管组):当设有平衡管时,P=P1=P2,液态制冷剂靠H势能克服ΔP流入贮液器;如果不设平衡管,P=P2,P1有可能>P1或<P1,当P1<P2时,则需靠H变大来补偿,根据前面分析,H增大,蒸发冷换热效果变差,为了杜绝这种情况发生,无论单台或多台,平衡管是必须安装的,且必须安装在进气管端,但单台可不装存液弯。
2、多台蒸发冷(多管组):可参照上面的分析,各台蒸发冷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损失不同,出液口处的冷凝压力就会有所不同,设置存液变是为了抵消出液口处的压力差,防止并联蒸发冷之间因存在压力差而将液态制冷剂逼入压力较小的蒸发冷中,以获得最好的换热效果。所以多台蒸发冷并联存液弯是必须安装的。
回复
zuohuaiyong321
2007年09月07日 17:58:19
11楼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科学安装才是硬道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