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资源化:让人水关系更和谐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8月08日 12:42:19
来自于防汛抗旱
只看楼主

在7月31日和8月1日两天里,辽宁全省自西向东迎来一场中到大雨,局部地区暴雨和大暴雨,为此,气象部门发出了15次暴雨预警。雨情、水情、汛情引起各方的关注。 在全国范围内,本来多雨的夏季里则呈现出一边干旱一边水涝的景象。“今年7月份,我国很多地区都发生了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很多气象要素记录都被打破了。”8月1日下午,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表示,这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会越来越频繁,会越来越明显。我国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也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现在公众既关注缺水也关注洪水,防汛抗旱的关系渐成表里。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减害增利,以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成为各方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7月31日和8月1日两天里,辽宁全省自西向东迎来一场中到大雨,局部地区暴雨和大暴雨,为此,气象部门发出了15次暴雨预警。雨情、水情、汛情引起各方的关注。

在全国范围内,本来多雨的夏季里则呈现出一边干旱一边水涝的景象。“今年7月份,我国很多地区都发生了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很多气象要素记录都被打破了。”8月1日下午,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表示,这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会越来越频繁,会越来越明显。我国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也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现在公众既关注缺水也关注洪水,防汛抗旱的关系渐成表里。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减害增利,以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成为各方关注的热门话题。

重新审视:“入海为安”的利弊之辨

“洪水资源化现在是一个比较受关注的话题。”辽宁省供水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邓程林在办公室里,背对电脑,面朝成垛的工作资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邓程林说,洪水资源化的提出意在把生活与防洪减灾、除害与兴利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给洪水出路,让洪水为我所用”的治水战略,进一步促进人水和谐发展。正像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课题调研组在洪水资源化调研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洪水资源化就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和理念,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地转变“入海为安”的思想,统筹防洪减灾和兴利,综合运用系统论、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等现代理论、管理方法、科技手段和利用工程措施,实施洪水有效管理,对洪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时,努力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维系良好生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防洪抗旱支撑。

有关专家认为,洪水资源化的重点应在北方地区,尤其是水资源紧缺、开发利用程度高的流域,在流域内应重点考虑上中下游洪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流域间考虑洪水资源的调配。我国北方大部分河流的汛期为2个月,汛期来水占全年60%以上。受制于目前的一些防洪要求与规则,汛期大部分水量往往被溢弃,而汛末又无水可蓄,造成人与洪涝、干旱灾害的不和谐。通过洪水资源化调度,不仅强调防洪风险,也着重于防范干旱风险,尤其对于北方水库,在一定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内能提高水库汛末蓄满率,可有效地缓解北方城市严重缺水的状况,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与经济价值。邓程林特别强调洪水作为水资源的特殊性,“洪水作为水源不具有长期利用的特性,供水保证率低,具有水害、兴利的双重属性,而且开发利用洪水资源的难度、风险比常规水资源要大,甚至会造成灾害,具有超越一般意义水资源的特殊性。开展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要利用水文、气象预报信息,因而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水库防洪一旦失事,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中,一定要开展风险分析,研究防洪风险率的变化情况”。

避免误区:不单是拦蓄更多的水

本世纪初以来,对洪水资源化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渐趋活跃。面对这种形势,水利专家程晓陶指出,要避免洪水资源化走入误区,洪水资源化不单是拦蓄更多的水。

水库拦洪虽然是实现洪水资源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洪水资源化不能简单理解为让水库拦蓄更多的水,因为这样的思路仍然仅以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为导向,有可能继续加剧区域间的矛盾与生态环境的危机。

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出发,洪水资源化的另一有效途径是做好滩区、行蓄洪区以及农田的文章。

在以往多年的记忆中,农田被淹是洪水危害人类的典型灾情之一。在新的观念下,需要对此作具体分析。海河流域在1996年8月遭遇洪水过程中,部分蓄滞洪区与农田受淹后地下水得到明显回补,农业反而丰收的事实,证明关键不在于如何确保不淹,而在于如何有效控制受淹的范围、水深与淹没历时,减少淹没损失与不利的影响,同时促使地下水得到较多的回补,产生滞水、冲淤、冲污、洗碱、淋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人们对洪水及其环境及生态作用认识的不断加深,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作出了各具特色的探索。日本自上世纪60年代起,力图实现“安全确保”的防洪方略,经过30多年的经营,建立起了较高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近来也认识到通过防洪工程确保安全既不可能也不经济,防洪观念转变为一定防洪标准下的 “风险选择”策略。在利用洪水方面采取了雨洪(降水形成的洪水)就地消化,洪水资源化利用,在原渠道化的河道上人为造滩、营造湿地、培育水生物种以求形成类似于自然状态的“多自然河川”等措施。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8月08日 12:42:39
2楼
身边实例:风险调控带来的安全和效益

辽宁省全省年降水量在1150-45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70%-80%,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考虑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强劲的社会发展要求,辽宁省对洪水资源化密切关注,正在积极探索。辽宁省“十一五”时期防洪减灾的具体工作目标涉及到实现洪水资源化的观点有:建立洪水管理制度,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深入研究“全信息动态综合优化预报调度”模式,全面提高水库调度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需要。

采访中,有关人士谈到洪水资源化时,普遍认为在操作层面必备两大要件:一定的工程基础和关键技术的支撑。辽宁省在这两方面都在进行务实的探索。

在辽宁水利工程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辽宁省已在辽河流域的各主要支流和干流上建成10座控制性大型水库,辽、浑、太、绕几条大河的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辽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已经形成。辽河流域的水库群基本上可以实行防洪和兴利的联合调度,为科学调度洪水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而 “全信息动态综合优化预报调度”方法的诞生与运用预示着辽宁省相关技术的美好前景。这一系统的运行简单地说是根据实时的雨水、工情(工程的状况)每5-7天调整一次调度方案,滚动修正,充分论证分析调度风险,不断完善,尽量满足防洪目标的要求。这个听起来有些抽象、枯燥的技术方法在2005年的防洪调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辽河流域2005年8月的洪水是辽宁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主要大型水库上游区域遭遇了1995年以来最严重的水灾,辽宁被国家确定为洪水重灾区。而水库下游保护区,则没有任何灾情,社会安定,一片安澜景象。在洪水到来的前前后后,不见了往日浩浩荡荡的抗洪大军,没有了灾后的一片狼藉,“全信息动态综合优化预报调度”方法的诞生与应用在这次洪灾面前功不可没。

“适度承担风险、有效控制风险、主动规避风险”,是2005年防汛调度的关键和本质所在。在这次防洪调度实践中,不同时段调度决策的过程也是兴利、水库和堤防防洪安全、上游淹没、下游防洪压力等风险分析的过程。实践证明,科学调度的本质就是风险调控,这也是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记者远帝红)

来源:辽宁日报
回复
zjg728
2007年08月13日 10:45:37
3楼
让洪水资源化关键就是如何才能“资源化”的问题,涉及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回复
ilovecba
2007年08月16日 13:28:45
4楼
适度承担风险、有效控制风险、主动规避风险

思想转变是最关键的

其次要打破目前的水资源管理格局,实行统筹管理

区域的合理赔偿机制建立也很重要!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