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凌集团7月25日发布公告,公告称,自6月20日至7月23日,华凌的大股东美的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由美的集团控股99.9%)在市场上出售了约5.57亿股华凌股份,占华凌已发行股本约11.78%。减持后,美的国际仍控股华凌28.62%。 早在2004年10月31日,美的国际斥资2.34亿港元,收购美广州国际集团所拥有的全部42.36%华凌集团并成为华凌的控股大股东。当时收购华凌股份,美的集团的意图有二:一方面,华凌集团在冰箱领域良好的生产研发能力以及在空调领域的技术水平、产能规模恰好迎合了当时美的高速发展的需要,是美的通过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手段迅速扩大规模,实现横向多元化发展落下的重要一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华凌集团作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家电企业,其相对成熟的国际化平台更是为美的看好。
早在2004年10月31日,美的国际斥资2.34亿港元,收购美广州国际集团所拥有的全部42.36%华凌集团并成为华凌的控股大股东。当时收购华凌股份,美的集团的意图有二:一方面,华凌集团在冰箱领域良好的生产研发能力以及在空调领域的技术水平、产能规模恰好迎合了当时美的高速发展的需要,是美的通过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手段迅速扩大规模,实现横向多元化发展落下的重要一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华凌集团作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家电企业,其相对成熟的国际化平台更是为美的看好。
现在看来,当初收购华凌意图扩大规模的愿景已经实现。而如何利用好华凌上市公司的背景,也将因此次减持事件而被提上日程。
业内都非常清楚的是,作为上市公司的美的集团,近年来随着频繁的、大手笔的资本运作,美的集团打造白色家电王国的战略已经基本明晰。但同时,作为上市公司的美的集团由于频繁的收购和兼并,不可避免地带来同业竞争问题。根据美的电器今年6月30日《关于加强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报告》,美的承诺将在年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按照此承诺,华凌集团的空调、冰箱等主营业务很有可能会被装入美的电器。
显然,移走主营业务后,美的集团不太可能会放弃华凌集团的“壳”,而怎样利用这个“壳”——是装入美的小家电?是装入美的旗下的威灵电机?抑或是其他业务?这自然引发了业内无尽的猜测。
换个角度,单纯从大股东减持的目的来理解,美的集团此次减持显然并非为了套现,因为现在的美的集团并不缺资金。同时,华凌公司的基本面也未发生太大变化,并不能成为美的减持的理由。由此看来,减持的另外一个意图则比较明显了,或许正如市场传闻的那样,“华凌的股价攀升过快,将令美的集团重组华凌时的资产兑价过高,所以,美的集团要通过减持,把华凌的股价拉低,使资产兑价相对降低,为华凌重组铺路。”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业内流传的猜测多么合乎逻辑,毕竟仅仅是猜测而已。一切,都还在等待美的集团下一步的举动才能定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业内从未怀疑过美的集团的资本整合与运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