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美之中秋为最(整理)
ljb-1964-04
ljb-1964-04 Lv.14
2007年07月27日 13:57:05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每到秋天,想起读过的课本,“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幅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秋色图,很是惬意。秋天是一个明媚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可在中国,历来就有文士悲秋的说法,当纷飞的树叶飘然落地,秋的迅息就触动着他们的神经,在他们的意识中,秋就是要带走那些脆弱的生命。面对生命的消退,他们有太多的无奈与感慨,但他们毫无办法,只有用文字去发泄各自的哀怨和凄凉...

每到秋天,想起读过的课本,“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幅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秋色图,很是惬意。秋天是一个明媚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可在中国,历来就有文士悲秋的说法,当纷飞的树叶飘然落地,秋的迅息就触动着他们的神经,在他们的意识中,秋就是要带走那些脆弱的生命。面对生命的消退,他们有太多的无奈与感慨,但他们毫无办法,只有用文字去发泄各自的哀怨和凄凉...
免费打赏
ljb-1964-04
2007年07月28日 23:53:02
12楼
7月是故乡明
回复
ljb-1964-04
2007年07月28日 23:53:23
13楼
8终南秋声赋
回复
ljb-1964-04
2007年07月28日 23:54:40
14楼
秋之意象
秋风不似春风温柔、夏风热烈、冬风凛冽,她是那么豪爽舒展,悠闲酒脱;秋雨不似春雨缠绵、夏雨放肆、冬雨沉闷,她是那么跌荡飘逸、放达疏狂;秋月不似春月朦胧、夏月短暂、冬月惨淡,她是那么清朗皎洁,高雅明净。大雁南飞,勾起你秋思万千,登高放目,一吐你胸中郁闷。




落叶上的秋之梦


  一阵刺骨的寒风袭卷而来,落叶被风卷起,卷到了空中,随着气浪在空中翻滚着。它一下子有了精神,全身的血液开始沸腾,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着全身。它努力抬起自己扁平的、单薄的身体,试图在风的帮助下重新回到树上——哪怕只是挂在上面也好。





 (一)

  秋天悄悄然地来到了大地上,空气变得干燥,气温也开始低了下来。道路两旁的树也慢慢收起了那一身的素装,换上了一色的金黄外衣。

  随着时间的流逝,叶子变得越来越黄。一片片如金子般沉沉的。疲惫的树枝也变得干枯,它再也托不住树叶了,于是它放了手……

  “啪”,一声轻柔的道别,树叶脱离了树枝。在金色的晚霞中,它晃晃悠悠地飘落。他仰望着那渐渐远去的树冠,望着那纤细的枝条,望着那干裂的树皮,心中涌起一股莫明的失落。

  它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高高地挂在梢头,再不能与树枝一起在风中拥抱、欢笑了……  

  (二)

  “啪”又是那么轻轻的一声,树叶沉沉地跌在地上,打断了它的思索。厚实的地面对它单薄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它动弹不得,只觉全身剧烈的痛。它试图挣扎着动一下,看自己能否爬上去。可是它不能。

  几翻无畏的挣扎后,它感到了无尽的疲惫,它停止了反抗,开始静下心来,静静地仰望着那熟悉威仪的身影。

  大地很宽广,宽广的大地上只有一片金黄的落叶静静地躺着,夕阳余晖斜斜地洒落在大地上,竭力撕扯着它的影子。它显得十分孤独与无助,略带几丝凄凉。

  它想哭,但它不能。因为它只是一片树叶,一片枯黄的树叶,它没有多余的水分能够用来支付泪水。

  (三)

  ……

  转眼已是初冬。

  一阵刺骨的寒风袭卷而来,落叶被风卷起,卷到了空中,随着气浪在空中翻滚着。它一下子有了精神,全身的血液开始沸腾,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着全身。它努力抬起自己扁平的、单薄的身体,试图在风的帮助下重新回到树上——哪怕只是挂在上面也好。

  它尽可能地向上爬升,一点一点靠近了大树。

  终于它接触到了,接触到了冬日里那干枯开裂的树枝。它无比兴奋,幸福和喜悦包裹着它的全身。

  它继续努力,试图再靠近些,可就在这时,风停了……它拼了命哭喊,不断翻动着自己的身体,想要挂在树上。

  可是,那样的挣扎无济于事,它依旧下落,加速地下落……

  “啪”它再一次跌落到了地上。这次似乎比上次更痛。它几乎被摔得“全身粉碎”。此时此刻它再也没有力气了,它显得很虚弱,很憔悴。在剧痛中,它对重新回到树上已不抱任何幻想,只是无声地躺着,轻轻地叹着气……

  (四)

  时间如梭飞逝,落叶依旧静静地躺在大树下。它变得很虚弱,它的身体已经开始腐烂,开始被分解。它感到天旋地转,呼吸困难……

  (五)

  时间,仍是无情地在它面前冷冷地走过。此刻的落叶已不再是一片真正意义上的叶子,它被彻底分解,渗入了泥土之中。不知不觉中,一股强大的力量牵引着它,而它无力反抗,它被深深地吸了进去。

  就在它被吸入的那一刹那,一种熟悉的感觉击透了它的身体,那感觉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他试着慢慢睁开眼睛。啊!它惊奇地发现它,它回到了树上!不过这次它不再是一片树叶,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地方。


回复
ljb-1964-04
2007年07月28日 23:55:06
15楼
秋风吹来淡淡愁


  是谁在秋风中低低地叹息,又是谁在秋风中将锦瑟弹响呢?是谁立着梧桐淋着秋雨,又是谁帘卷西风瘦似黄花呢?杨柳岸的晓风残月,湿了谁的青衫,淡了谁的归程?秋风早已吹过心面,不知何时能吹破这一层禅机?








  夏日的繁华演尽,天空高远清淡,树叶随风簌簌作响,心念一转,又是秋天了。

  空灵清凉的秋风一夜之间便拂了衣冷,摇了叶落,更是携了一阵阵菊花的清香飘然而至,轻轻地扣响窗前那一串蓝色风铃,如故人般出现在我的面前,轻轻地,将一缕思绪吹远,吹散。

  在秋风中伫立,会嗅到熟悉的气息,那是海棠与桂花一起绽放的芬芳,是醉人的芬芳,缥缈袭人,不妨借取她的温暖与慰籍,来抵御这个秋天的萧索与轻寒。

  在秋风中沉思,会在不经意间去触碰那些早已尘封多年的往事,翻开那些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才发现有些人其实并未走远,他仍在脑海萦绕,他留在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在秋风中行走,最好再夹着纷纷细雨,沐涤我所有的烦忧,洗去我满身的尘埃。我不怕“秋风秋雨愁煞人”,也不怕“留得残荷听雨声”,那也是属于秋天的韵味,即便伤感孤独,也是一种美丽心情。应了那句“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每到秋天,我总是这样固执地借秋风敛去惆怅,可秋风却不因我的违拗而收起她的悲凉。

  是谁在秋风中低低地叹息,又是谁在秋风中将锦瑟弹响呢?是谁立着梧桐淋着秋雨,又是谁帘卷西风瘦似黄花呢?杨柳岸的晓风残月,湿了谁的青衫,淡了谁的归程?秋风早已吹过心面,不知何时能吹破这一层禅机?

  秋风伴着流水,分明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又无可挽回地从身边悄悄拂过,任我们怎样恳切也卷握不住。陆游一句“秋晚雁来空自寒,夜阑酒尽不胜悲”,可谓做足了秋天的文章。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些伤感,自古人的诗句经籍中蔓延出来,若即若离地,让人凭添落寞。

  好在我不是古人,也没有那么多的忧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情愿把秋幻想成从水墨古画中娉婷走出的女子,莲步如云,不娇不艳的,却是冰肌玉骨,清新出尘,一颦一笑都动人心魄。这种感觉,惟属秋天。

  我也会去感受“秋风之性劲且刚”的豪迈,“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丰俊,“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淋漓,秋风的感觉,每一缕都是不同。

  看惯了秋风,听惯了秋雨,心中的浮动会渐渐平静,然后是一份安逸悠然而升。秋风渐行渐远时,心中又多几分期盼,不舍得秋风的离去,如同不舍得故人


回复
ljb-1964-04
2007年07月28日 23:55:28
16楼
静听天籁秋雨声


  抬眼看秋雨的夜空,珠玑碎落、光泽晶莹,湿湿的街道上有着极少的人踪。没有落寞、没有惆怅,有的只是追寻秋雨的梦和感受浪漫的心。







  来时晴,去时雨,雨落三秋,似曾相识,风雨景。

  闲适中,周围的一切是静,真切的雨声,细细的聆听。临窗观望,如帘幕般的雨丝,均匀地自天空垂下,远处的景色,似隐似现,却也朦胧。于是,我什麽也不做、也不想,用整个的身心体味寻到的雨情.....

  听,清爽、清脆,是小城的雨声;感受,温情、温柔,是小城的雨景。有些寂寥,寂寥中也有些不舍,淡淡的怀旧。来,为雨情,去,亦雨情。私语三秋,思绪更浓。

  ......

  已经是华灯初上的时分,天空仍然下着蒙蒙细雨,和朋友漫步雨中,不让雨伞遮挡飞雨的天空。街边树下,零星散落着发黄的树叶,恰似换上秋装的丽人,难遮妩媚的风情;呢喃秋语,脚踏落叶沙沙作响,好似秋女翩翩而至,却听得到秋轻轻的脚步声。抬眼看秋雨的夜空,珠玑碎落、光泽晶莹,湿湿的街道上有着极少的人踪。没有落寞、没有惆怅,有的只是追寻秋雨的梦和感受浪漫的心。

  也许是一种向往,也许是一种默契,秋雨在散落的飘零着。看着秋雨的街景,我陶醉了,感觉是一种空灵的美,于是让心和秋雨交流、让情和夜色沟通。我和朋友坐在路旁的小吃摊上,喝着啤酒,看着雨夜的街景,谈着秋思的情怀。就这麽聊着、看着、想着,不由的使我想起了徐志摩的诗《私语》: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

  一颗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看来秋季给人的遐思很是悠长,古已有之。也许坐观秋雨的夜景、踏雨夜行感受秋的诗意,在他人看来是不可思议,可是和秋雨交流的人,心里却是莫大的享受。《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风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的悲秋情怀已然不见,偶尔的伤感也只是叹秋风雨来何速的无谓罢了。

  其实秋雨的景很是耐人寻味的,秋的私语也很是缠绵的。就像秋风的凉,秋雨的绵,是一种永不干涸的诗的源泉。

  秋有着无尽的魅力。在秋的渲染下:有深秋的红叶,那是秋风秋雨的杰作。有林中厚厚的落叶,踏着绵软,土地却得到了肥沃的养分。有风中飘落的沙沙声,聆听,是一首雄浑的秋的交响乐章。有恋秋、爱秋者,把秋雨中的漫步当作最大的享受。秋季,是农人的收获季节,是农家的欢乐。秋季,是文人的灵感来源,是诗句的铺垫。秋季,不是岁月的尽头,而是辉煌后的播种。

  就这样,我们品味着秋雨、享受着秋雨、谈论着秋雨,已近夜半。

  看够、品够秋雨的夜色,仿佛嗅到秋的特殊香气,却不忍离去,于是我们缓缓踱步在雨中,尽量延长和秋雨的亲近。时而仰望雨空,想细数落下的雨滴,无奈,却怎麽也收不拢。只好遐思:想那散落在宁静夜空中的雨珠,是送给人们的温馨梦乡;想那秋风秋雨奏响的小夜曲,是带给人们的一种无比和谐的恬静。轻轻的和朋友耳语:不要再打搅秋雨夜的宁静,不要再累的秋雨缠绵,悄悄离去吧,让我们躲在秋色的梦寐里,聆听秋风秋雨的呢喃,享受秋意的抚慰。

  ......

  终于,了却了与秋雨相约的心愿,也留下了和秋雨相聚的难忘的回忆。在秋雨绵绵的夜晚假寐,没有了睡意,静静地伏枕聆听,听到了秋的再次相邀,感受到秋的心语。也许再次的相聚,要等到来年的秋季。这不算太远的约定,也许那时的我,会用整个身心拥抱醉人的秋季。



回复
ljb-1964-04
2007年07月28日 23:55:47
17楼
皎皎秋月八月圆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种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回复
ljb-1964-04
2007年07月28日 23:56:06
18楼
秋雁南飞心飘零


  秋风中飘落一片黄叶,这是远方朋友的邀请信。大雁就要飞到南方了,因为,严寒的冬天不属于她。瑟瑟的秋风中,大雁整齐地排成一个人字,像绣在招展的旗帜上一样,向南方飞去。







  与今人相比,古人对鸟类迁飞似乎有更多人生意义的思量。金代元好问有一首名诗《雁丘词》,前两句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但能有几人知道诗人深情描述的竟是迁徙之鸟——大雁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在北京麋鹿苑的护生壁画上,有一首描写大雁的诗,为唐代诗人陆龟蒙所写:“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不知云雾里,几双到衡阳。”寥寥二十字,既批评了捕杀大雁的绝情之人,又道出了鸟类迁徙的一定规律:秋雁南飞到衡阳,这是古人的观察结果。翻阅有关资料,果然,在湖南衡阳市南0.5公里处,有一山峰,名回雁峰。

  其实,大雁秋天往江南飞,没有争议,但我认为绝不会都到衡阳而止,可能一些飞到衡阳一带,一些飞到长江流域,一些则会飞得更南。

  鸟类迁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迁徙是动物在一定距离移动的行为。我们也特别把群鸟有规律、有季节、有方向的飞翔活动称为迁飞。动物迁徙既是由栖息地生存状态变化引起,又与动物本身的生理刺激、发育周期(生殖腺变化)相关联。无论鸟的迁飞、兽的迁移、蝶的群移、鱼的洄游……都属于动物的迁徙行为。

  从鸟的迁徙看,根据是否迁徙或如何迁徙,可以因地而异分为:留鸟(如麻雀)和候鸟;其中候鸟包括三类——夏候鸟(如家燕)、冬候鸟(如小枭)、旅鸟(如鹬)。鸟类迁徙具有强烈的定向性,动物学家认为定向机制包括:太阳定向、星辰定向、陆标定向(视觉)、地磁定向、嗅味定向、声音定向(非视觉)及其它。

  鸟的迁飞距离差异悬殊,少则几十、几百公里,多则上千甚至上万公里。北极燕鸥是所知迁飞距离最长的鸟类之一,繁殖期在北极,冬天则飞到南非越冬,行程达18000公里。天鹅是目前所知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登山运动员曾在珠峰记录到天鹅,其高度起码达到9000米,难怪古人有“晏鸟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慨,鸿鹄即指天鹅。

  中国古人很早就记录了一些鸟类的迁飞规律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物候之一,《淮南子》中有“燕、雁代飞”之说,认为燕、雁的季节迁移是先后相继的。大雁是9、10月南飞,小燕是10、11月飞向南方;来年春天大雁是1、2月北飞,小燕则是3、4月才从南方飞向北方。

  鸟类迁徙的时间一般为一、两个月到两、三个月,每天飞行100—200公里不等,飞行时间6—8个小时。有的鸟习惯白天飞,有的则习惯夜间飞,也有昼夜兼程的。大型鸟类如鹰、鹳、鹤及乌鸦等因天敌少而白天迁飞;鸭类及一些小型鸟类则惯于夜飞,以防被袭击,故有“月黑雁飞高”、“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句。

  众所周知,大雁迁飞是列阵而行,相呼而飞,或排成“人”字、或排成“一”字,长幼之序极其符合儒家礼法,因此,古人对“雁序”大加赞许,对“雁序”更是寄寓了无限的乡愁——“离人久望平安字,何事江东不寄书”。

  可实际上,很多在迁徙中根本不排队,更多的鸟则是“无组织、无纪律”,松散而行,甚至单飞独行,如乌鸦、猛禽等。不管怎样飞行,鸟儿们总是这样南来北往、忙忙碌碌、拖家带口、年复一年地越高山、越平原……或追随季雨、或驾御上升气流,扶摇而起,万里层云,千山暮雪,但其迁徙路线基本是沿着取食容易的环境飞,如海岸线,尽量避免进入大洋、大漠,因此,沿海、山口多为鸟类迁徙的必经之路或迁徙驿站。



回复
ljb-1964-04
2007年07月28日 23:56:48
19楼
秋日絮语


  “万美之中秋为最”。当漫天旋转的枯黄划出季节更替的轨迹,秋愈发显出那份不需要任何东西来装饰的洒脱和孤傲。




1秋  色
秋天悠扬而温怡,秋意漫洒苍穹,
秋里散满了太多的物象与意象,一景一物,皆蕴透着浓郁的秋色秋香。

回复
ljb-1964-04
2007年07月28日 23:57:10
20楼
2 秋  语

人的一生,多象一朵轻云,一缕清风,在不经意间伴你走过人生四季。
我们需要春天的和风,夏天的细雨,更需要秋天的收获,这是人生最灿烂的收获季节。

回复
ljb-1964-04
2007年07月28日 23:57:35
21楼
3秋  韵



冥冥秋季,似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其真正的内涵在于它成熟的魅力。
秋天的诗中漂浮着阵阵稻香;秋天的情感流溢着苦尽甘来的味道;秋天的生活蕴含着沉甸甸的永恒。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