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向导师制度说“不”的背后
seant
seant Lv.2
2004年09月29日 20:32:28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上海一博导“指导无方”被“炒鱿鱼”   近日,上海市某名牌高校一位博士生导师因“指导无方”而被炒。学生对这位导师不满的原因是导师让他们长时间为自己的公司做项目,而疏于对学生本身学业的指导,导致一名博士生给学校有关方面写信,要求改换门庭,谁料一发不可收,这位博导门下的另外8名博士生也要求换导师。该校校方表示,学生要求转导师、转学校都是很正常的,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是多方面的,他们有意见也不一定是老师不合格。但学校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意愿,已经在上学期将这9名博士生转到其他导师名下。

上海一博导“指导无方”被“炒鱿鱼”


  近日,上海市某名牌高校一位博士生导师因“指导无方”而被炒。学生对这位导师不满的原因是导师让他们长时间为自己的公司做项目,而疏于对学生本身学业的指导,导致一名博士生给学校有关方面写信,要求改换门庭,谁料一发不可收,这位博导门下的另外8名博士生也要求换导师。该校校方表示,学生要求转导师、转学校都是很正常的,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是多方面的,他们有意见也不一定是老师不合格。但学校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意愿,已经在上学期将这9名博士生转到其他导师名下。

  长期以来,导师让所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把就读时光都花在为导师做实验、查资料、外出跑腿、乃至为导师经商方面,这已经是流传久远而且越来越甚的事实,这种状况的出现、留存与蔓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笔者在国外曾经采访过当地的学生。通常情况下,导师与学生的位置与国内相比恰恰形成了颠倒的情形,在那里是导师有求于学生,而不是学生对导师唯唯诺诺。在那里大学中可以带研究生的老师很多,而招收的研究生数目却有限,通常情况下,要有两个博士生导师带一个博士研究生,而其他没有博士生可带的博士生导师就由于无事可做而在收入上大受影响,因而形成了学生的买方市场——学生选导师,而且稍有不如意,就可以向系里或学校申请更换导师。

  在我国高校中,现在常常是一个博士生导师带若干个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有的导师能一个人在一年同时招收5个以上的博士研究生,再加上10个以上的硕士研究生,形成前后呼应拉帮结伙的壮观景象。

  用流水线方式批量生产博士、硕士,其教学质量与知识储备状况可想而知。以这样状态下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去富国强民、参与国际竞争,结局大概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不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恐怕很难有所作为。
 
  上海这9名学生改换门庭是开了个好头。此风一开,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读研究生大跳槽?另外一点值得深思的是,就算是换了导师,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不合理的局面吗?
免费打赏
jxs
2004年12月19日 15:53:37
12楼
”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

这时一个系统问题,也不是我们所能解决的问题。
回复
seant
2006年05月18日 12:26:54
13楼

顶起来!
回复
vincent_nk
2006年05月20日 10:38:47
14楼
粮食亩产都可以上万斤,此现象也属正常
好大喜功
回复
变风量顾问
2006年05月22日 11:29:27
15楼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