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急 急 观赏植物的配置
tt178726646
2007年06月20日 21:39:36
来自于园林植物
只看楼主

观赏植物的配置方式有几种?它们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谢谢!哪位知道的朋友请告诉我啊!

观赏植物的配置方式有几种?它们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谢谢!哪位知道的朋友请告诉我啊!
免费打赏
lululee1024
2007年06月22日 07:49:25
12楼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和应用 (转载)

2007-4-29 摘要: 园林植物是园林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关键字; 配置; 园林建设; 观花观叶; 园林景观;层次;观赏效果;师法自然;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如果不注意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搭配,随便栽上几株,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景观大为逊色。另一方面,园林花卉植物花色丰富,有的花卉品种在一年中仅一次特别有观赏价值,或者开花期,或者结果期。如银杏,仅在秋季叶子橙黄色时显行十分显眼;紫荆在春季不仅枝条而且连树干在叶芽开放前为紫色花所覆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的种类一年中产生多次观赏效果,如七叶树的春花和秋季的黄色树冠均富有观赏性;忍冬初夏具大量黄色花,秋季有橙红色果;还有实际上具有常年开花效果的云杉、桧柏等常绿针叶树。因此,应从不同园林植物特有的观赏性考虑园林植物配置,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花卉风景。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园林“拟自然”探索,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生态园林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因为人类对环境破坏加剧,尝尽自身带来的恶果。于是,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生态学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时而出。园林作为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项创造环境、改造环境的工作。首先园林植物配置就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重其所。乔木、灌木、地被、攀援、岩生、水生,以及常绿、落叶、草本等植物共生共存。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常说的“师法自然”,具体到园林植物生态配置,认为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1.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
  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而变化。开花时,结果时或叶色转变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园林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在不同的气候带,植物季相表现的时间不同。北京的春色季相比我们杭州来得迟,而秋色季相比杭州出现得早。园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园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的偏枯现象,可以用不同花期的树木混合配置、增加常绿树和草本花卉等方法来延长观赏期。杭州花港观鱼中的牡丹园以牡丹为主,配置红枫、黄杨、紫薇、松树等,牡丹花谢后仍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2.重视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的,而是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注意乔、灌、草结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稳定性,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存。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叶面积指数增加,也能提高生态效益,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另外,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具体到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笔者认为应掌握以下几点:
1.重视植物多样性。
  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避免单调、 造作和雷同, 形成春季繁花似锦, 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及其变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 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翠不萧条”的设计原刚。在林木配置中, 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 枝叶茂密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 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但觉满目青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2.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
  自然界植物并不都是群生的,也有孤生的。园林植物配置就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多种方式。这样不仅欣赏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1米高的黄杨球、3米高的红叶李、5米高的桧柏和10米高的枫树进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层排列,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丛。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延长
3.注意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
  园林植物的配置应根据地形地貌配植不同形态色彩的植物,而且相互之间不能造成视角上的抵触,也不能与其他园林建筑及园林小品在视角上相抵触。观花和观叶植物应相结合。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就是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 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 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4.注意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在许多文人雅士私家园林中很得益。但松、柏则多栽于陵园中。总之,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同时,还应结合遵循美学原理。但应先生态,后景观的原则,换句话,师法自然是前提,胜于自然是从属。
   另外园林植物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于人类。
回复
lululee1024
2007年06月22日 07:50:20
13楼
园林植物配置与规划 2007-4-29 1.配 置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2.季 相

  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而变化。开花时,结果时或叶色转变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园林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

  在不同的气候带,植物季相表现的时间不同。北京的春色季相比杭州来得迟,而秋色季相比杭州出现得早。即使在同一地区,气候的正常与否,也常影响季相出现的时间和色彩。低温和干旱会推迟草木萌芽和开花;红叶一般需日夜温差大时才能变红,如果霜期出现过早,则叶未变红而先落,不能产生美丽的秋色。土壤、养护管理等因素也影响季相的变化,因此季相变化可以人工控制。为了展览的需要,甚至可以对盆栽植物采用特殊处理来催延花期或使不同花期的植物同时开花。
 园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如春季山花烂熳,夏季荷花映日,秋季硕果满园,冬季腊梅飘香等。要求园林具有四季景色是就一个地区或一个公园总的景观来说;在局部景区往往突出一季或两季特色,以采用单一种类或几种植物成片群植的方式为多。如杭州苏堤的桃、柳是春景,曲院风荷是夏景,满觉陇桂花是秋景,孤山踏雪赏梅是冬景。为了避免季相不明显时期的偏枯现象,可以用不同花期的树木混合配置、增加常绿树和草本花卉等方法来延长观赏期。如无锡梅园在梅花丛中混栽桂花,春季观梅,秋季赏桂,冬天还可看到桂叶常青。杭州花港观鱼中的牡丹园以牡丹为主,配置红枫、黄杨、紫薇、松树等,牡丹花谢后仍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3.草 坪

  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密植,并经人工修剪成平整的人工草地称为草坪,不经修剪的长草地域称为草地。用于城市和园林草坪的草本植物主要有结缕草、野牛草、狗牙根草、地毯草、钝叶草、假俭草、黑麦草、早熟禾、剪股颖等。

  草坪一般设置在房屋前面,大型建筑物周围,广场或林间空地,供观赏、游憩或作为运动场地之用。西方古代园林中已有规则式草地。18世纪中叶,英国自然风景园出现后,园林中开始大面积使用自然式草坪。中国古代苑、囿有大片疏林草地,近代园林才有草坪。

分类

  草坪有下述分类方法:

  按植物材料的组合分可分为:1,纯一草坪。用一种植物材料的草坪。2,混合草坪。由多种植物材料组成的草坪。3,缀花草坪。以多年生矮小禾草或拟禾草为主,混有少量草本花卉的草坪。

  按草坪的用途可分为:1,游憩草坪。可开放供人入内休息、散步、游戏等户外活动之用。一般选用叶细、韧性较大、较耐踩踏的草种。2,观赏草坪。不开放,不能入内游憩。一般选用颜色碧绿均一,绿色期较长,能耐炎热、又能抗寒的草种。3,运动场草坪。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要求选用不同草种,有的要选用草叶细软的草种,有的要选用草叶坚韧的草种,有的要选用地下茎发达的草种。4,交通安全草坪。主要设置在陆路交通沿线,尤其是高速公路两旁,以及飞机场的停机坪上。5,保土护坡的草坪。用以防止水土被冲刷,防止尘土飞扬。主要选用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或具有匍匐性的草种。

应用

  草坪主要用于下述几个方面:

  环境保护方面。在园林绿地中草坪和树木都起着净化空气、防暑降温、吸附尘土、减弱噪声的作用,能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草坪的草个体小,数量多,占据空间小,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容易成活,绿化效果快。草紧贴地面生长,其防止尘土飞扬和水土流失功能显著。草坪在绿地中形成通风道,可以改善热带地区生活环境。

  园林艺术方面。草坪空间同水域空间、广场空间等相似,能开辟宽广的视线,引导视线,增加景深和层次,并能充分表现地形美。

  城市建设方面。草坪常用于现代化城市需要低矮的绿地的地方,如道路沿线,强电力网线下方,地下设施上面土层较薄的地方等。

建造

  草坪建造主要有四种方法:1,直接播种草籽。一般在春、秋季进行。冷地型草多用此法。2,直接栽草。一般在春、夏季进行。中国北方地区多用此法。3,用茎枝段繁殖。一般在夏季或多雨季节进行。暖地型草坪多用此法。4,直接铺砌草块。温暖地区四季都能进行,中国北方夏、秋季用此法铺砌运动场草坪。
回复
lululee1024
2007年06月22日 07:50:54
14楼
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比较 2007-4-29 简介: 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园、一块绿地可以没有地形、没有水体、没有园林建筑......
关键字:古典园林 现代园林 植物配置 比较


  编者按: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植物配置更是一门科学、艺术,是绿地建设的灵魂。它融合、渗透、演绎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运动诸要素;与植物学、园艺学、气象学、土壤学、美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历史、人文有着诸般紧密的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活的空间艺术。为此,我们设专栏,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园林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车生泉教授主持本专栏,试图从理论上、实践结合上,以大量的图照阐述,与读者共同讨论这个古老而又时尚的话题。

  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园、一块绿地可以没有地形、没有水体、没有园林建筑......,但是不能没有能给公园带来生机的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的园林绿地中,植物配置却有着不同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比较两个时代植物配置的不同特色对于探索未来园林的发展趋势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植物景观的审美主体(服务群体)之转变:贵族性与大众性

  古代的造园家有两种,一为文人雅士,二为具有精湛技艺的工匠。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使用的私有性,这些造园家营建的古典园林或为己用或为封建贵族所有,其审美主体与如今现代园林的服务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如今,私人占有园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城市公园、开放性绿地开始进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园林设计营造的植物景观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欣赏感知的对象,而且还为市民户外游憩和交往提供丰富的空间。

  2 植物材料选择之转变:单一性与多样性

  据调查,苏州8座园林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等),各园重复栽植的植物有罗汉松、白玉兰、桂花等11种植物,重复率100%;而重复率在50%以上的植物有70种左右。由此可见,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种类少,局限性强。在拥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江南私家园林中是如此,而皇家园林在北方气候条件的限制下亦是如此。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其中木本植物8000多种,而古典园林中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其种类不超过200种,仅占2.5%,当然,这些封闭式的园林,历史上仅为满足少数有闲阶级的需要而建,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相比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3 植物配置形式之转变:规律性和多元化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风格为自然式,常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但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那种“片山块石、似有野趣”或“咫尺山林”式的高度自然物的缩影,使其配置形式局限性强。虽能让人产生想象自然美景的作用,但并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真正”存在,在这方面是很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需求的。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形式有孤植、对植、丛植几种形式,还有一些的规律性做法,如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栽梅绕屋等常用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手法。也能在古典园林的室内室外、厅前屋后、轩房廊侧、山脚池畔等处见到花台、盆景、盆栽等形式,点缀恰到好处。而如今盆景、盆栽进入了各家各户的庭院和阳台空间,花台的形式已经演变为现代的花坛、花境等形式。现代园林设计手法的更新和植物配置多功能的要求使植物配置形式正在走向多元化。植物材料选择的多样化发展为多元化的形式提供了必要条件。平面和立体空间层次营造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以符合实际需求的科学比例配置。另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专类园、湿地、森林公园、防护林等绿地形式的开拓赋予植物配置更多载体和功能。

  4 植物配置遵循原则之转变:艺术性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古典园林是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观赏内容、寄托园主思想情怀,这样的例子在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如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等等。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结合,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承德离宫中的“万鹤松风”景点,也是借风掠松林而发出的瑟瑟涛声而感染人的。古典园林植物造景非常强调艺术性原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园主和造园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对于现代的园林设计师来说,挖掘其艺术和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特征,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时代的更替带来了新的问题。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作用。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在设计中要求设计师以人为本,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科设计是一大趋势,如芳香保健植物园。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强调的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当今现代人如若走进雅致小巧的古典园林,或许在感叹园内“别有洞天”的同时,会为古典园林的一点“小”和“远”感到遗憾。正如陈从周先生说的:我国古典园林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时代的精神、时代的文化,当时并不感到有何缺陷。今天全部收归国有,对外开放,就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各阶层人民的需要了。这是由于现代人审美情趣和生活要求发生转变的原因。
回复
lululee1024
2007年06月22日 07:51:30
15楼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意与匠 2007-4-29 简介: 受文化影响极深的古典园林, 适宜的植物配置, 涉及到文化和技术两方面内容。两者完美结合, 才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环境工艺相协调的意象效果。文化内容若是植物景观配置的“意”, 那么技术内容便是“匠”。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 植物景观配置 意与匠


  受文化影响极深的古典园林, 适宜的植物配置, 涉及到文化和技术两方面内容。两者完美结合, 才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环境工艺相协调的意象效果。文化内容若是植物景观配置的“意”, 那么技术内容便是“匠”。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建筑与园艺工程高度结合的产物, 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体, 是中国传统居住、休闲、观赏、文学艺术等综合营造的艺术空间体形环境,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是人类生存的命脉。园林里的山山水水和花草树木, 使园林显得生机勃勃, 情趣幽逸。“石本顽, 有树则灵。”树木可使顽石有灵气, 画面才有气韵。古人说:“山借树而为衣, 树借山而为骨, 树不可繁, 要见山之秀丽; 山不可乱, 须显树之光辉。”从山与树两者之间的关系,把配置原则作了很好阐述。

  一、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景观

  配置风格和特色由于造园时, 受不同的审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具体地处理和安排山、水、植物及建筑等要素上, 会体现和追求不同的审美效果, 这样就导致了园林风格与特色的区别同样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配置风格和艺术特色。中国传统园林因地域差异, 从而导致它风格上的差异。也造成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和特色的不同:皇家园林体现了皇家园林气派,古拙庄重的苍松翠柏等高大树木与色彩浓重的建筑物相映衬, 形成庄严雄浑的园林特色。私家园林追求的是朴素淡雅的城市山林野趣。在咫尺之地,突破空间的局限性, 创作出“咫尺山林, 多方胜景”的园林艺术, 依仗于植物的配置。

  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审美特点

  时间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时间流程中显现出春、夏、秋、冬四时周而复始的运动, 而一年四季除了显示气候冷热变化外, 更鲜明地显示了山水花木的具体形象变化, 都可以称为季相美。植物景观的空间审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 无论是从其层次、意境等许多方面看, 均有突出特点。

  运用植物同其它造园要素创造出一个“入狭而得景广”的壶中天地, 才能产生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运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材料, 使产生不同的冠形、色彩、叶形、高低等变化。引起观赏者视觉变化, 从而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 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在一条稍有弯曲的园路旁, 分段配置不同的花木; 也可结合山石、池水、房屋、亭廊等, 用花木或衬托、或掩映; 或是芳香袭人的兰桂, 或用晶莹碧透的蕉叶等随势配置。观者稍一变换位置, 便能看到不同的植物景观和植物与相应的山池建筑组合的景观,这便是“步移景异”的效果, 它的形成,就是依赖植物的烘托和掩映。于是, 空间感觉由此而得到扩大。景虽小而天地自宽, 使园林有限空间范围, 引伸到宽广的多维空间中。正因园林植物景观具备了这种空间艺术效果, 从而引发出欣赏者的无限空间意趣和联想。

  三、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意匠”及运用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文化里, 许多拟人化的植物象征着人们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情怀、瑰丽的想象、思想的情趣, 抒发出激情和友情的理念, 不但含意深邃, 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受文化影响极深的古典园林, 适宜的植物配置, 涉及到文化和技术两方面内容。如两者结合, 才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环境工艺相协调的意象效果。文化内容若是植物景观配置的“意”, 那么技术内容便是“匠”。植物景观配置的“意”和“匠”概述植物景观配置的“意”是植物自身的文化内涵、造园主的审美观、宇宙观、人格观的互相融合, 并使之反映到天地自然与园主内心世界的一种景观。城市土地面积有限, 难以广拓园地, 只能在造园技巧上作艺术的安排,力求做到“壶中天地”景象。这是受景观的支配, 也是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兼顾这两方面的统一, 就必须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贯穿在植物景观配置的“意”中。具体而言, 就是通过植物配置, 使城市山林既能寄寓心志, 又能使生活环境形成安乐、舒适的理想天地。而植物景观配置的“匠”是“意”的贯彻和保证,“匠”是把配置的意图落实到园林, 即把植物材料按配置意图种植在园中适宜地点, 经养护使之成活、成景的措施。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在园林中匠与意的结合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大小比例。“ 大园重在补白”,“小园重在点景”。其次是保留利用基地大树。中国园林讲究的是自然情趣, 正所谓因地制宜, 也就是中国传统的环境观。最后是注重“乡土”树木品种: 古典园林造园更注重追求景观的深、奥、幽,因此植物的配置, 应该有助于这种环境气氛的形成。

  总之, 古典园林崇尚自然, 获天然真趣的审美观及师法自然, 表现生活的基本原则体现在植物景观配置上, 在今天自然可以理解。因此植物景观配置十分重视第一性的, 精神方面的内容。这样有利于以“妙在小, 精在景, 贵在变,长在情”的园林艺术效果。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手法

  1.按画理取材植物景观

  从中国山水画上, 清晰反映出士人们对天地自然景色的描绘, 表达了他们对理想天地的向往: 于是他们借助于山水画的指导, 运用造园技巧, 把理想的天地在适宜的位置营造成城市山林。

  2. 按诗文、匾额、楹联取裁植物景观

  中国的园林之所以能发展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起了关键作用。特别是诗、词与绘画给造园艺术家们提供了绝好的借鉴, 这些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底蕴, 使园林艺术更具有了诗画情趣。

  3.按色彩、姿态取裁植物景观

  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 贵精不在多。音乐重旋律, 书画重笔意, 花木重姿态重视花木的姿态, 是中华民族在花木审美上的一大特色。线条的艺术是中华民族诸艺术之源: 树木本身就是自然的线条, 或柔和或幼拙, 从动的线条中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诗文绘画的含蓄之美。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轩名, 实是对园景的写实。轩南远山近水, 轩亭、曲桥, 树坛中园柏、罗汉松姿如画, 自成天趣, 不愧是一幅天然图画, 今树龄都已十分古老, 自然更富气势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树、古树, 以其高大的躯干遮掩了天空的一角, 使园林的天际深浅莫测, 小空间使乎也是无止境似的, 狮子林的古银杏、留园中银杏、樟等大树, 都起着丰富园中山林空间功能, 加强了立体效果, 这可以说是树姿的景观功能。

  四、结语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它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表现手法之一, 民族艺术文化的典范。中国古典园林是从主体出发, 它已不仅仅是反映形式空间, 而是一种心理空间, 强调对象的可观性, 而不是可达性, 体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回复
lululee1024
2007年06月22日 07:51:58
16楼
园林植物配置 2007-4-29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指树木)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

  植物配置方式自然界的山岭岗阜上和河湖溪涧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组成和自然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艺术创作源泉。中国古典园林和较大的公园、风景区中,植物配置通常采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值等几种。

  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周围配置其它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在珍贵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栽植其它乔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独特风姿。用于庇荫和孤植树木,要求树冠宽大,枝叶浓密,叶片大,病虫害少,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

  对植即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于园门,建筑物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在自然式种植中,则不要求绝对对称,对植时也应保持形态的均衡。

  列植也称带植,是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或规则式广场的周围。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丛植三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看出树种的个体美。

  群植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它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回复
lululee1024
2007年06月22日 07:52:09
17楼
2 园林植物配置
 
  色彩和季相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有助于组织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要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个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因为树木的花期或色叶变化期,一般只能持续一、二个月,往往会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所以,需要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花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

  大型的园林和风景区,往往表现一季的特色,给游人以强烈的季候感。中国人有某时某地观赏某花的传统,如"灵峰探梅"、"西山红叶"等时令美景很受欢迎。在小型园林里,也有樱花林、玉兰林等配置方式,产生具有时令特色的艺术效果。

  园林植物空间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

  设计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的设计,是实现园林立意的必要手段。

  相同面积的地段经过林缘线设计,可以划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形成的空间;或在大空间中划分小空间,或组织透景线,增加空间的景深。经过林冠线设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在林冠线起伏不大的树丛中,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树,可以起到标志和导游的作用。同时,由于树木分枝点有高有低,在林冠线设计中,也可根据人体的高度,创造开敞或封闭的植物空间。

  经过设计的植物空间,通常都有主景,而且大多以观赏价值高的乔木或灌木为主景。以乔木作主景时,一般为孤植、丛植或列植;以灌木作主景时,一般为群植或丛植。也有以自然式花坛与建筑物、山石结合为主景的。植物空间里,以草皮铺地,可统一整个空间的色调。在局部地区或树下,可铺植耐荫的地被植物。

  植物空间边缘的植物配置宜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可使冬夏景色皆有可观。当需要形成安静、封闭的空间时,则以常绿的乔木和灌木作多层配置,紧密栽植,起隔离作用。面积较大的植物空间,为了增添植物情趣,可适当设置各类园林小品。如在地形略有起伏的草坪上,半埋石块或立一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在色彩平淡的季节,可摆设盆花,构成各种图纹等。

  实例中国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中的一个园林植物空间,面积2150平方米,地形呈东南向倾斜,四周以树木围成封闭的空间。主景为自由栽植的五株合欢树,位于空间的最高处。主景树对面坡下为九株悬铃木,悬铃木背后为一片柏木林。空间南部为樱花,北部为各色春花灌木。合欢树的西侧为一片三角枫树林。春天,南有樱花、北有各色春花灌木遥相开放;夏天,在四周一片碧绿的树丛中,红花盈盈的主景合欢树,格外鲜艳夺目;深秋,合欢树叶落,三角枫林的红叶和悬铃木的黄叶,东西遥相辉映;冬季,在一片青翠的柏木林前,衬托出九株白绿色的悬铃木树干,不显凋零。精心设计的植物配置,使这个空间出现了四季景观都很优美的效果。

  景和植物配置分述如下:

  水景植物配置园林中的各种水体如湖泊、河川、池泉、溪涧、港汊的植物配置,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水景创造要注意堤和岛划分水面和增加景深的作用。水边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或构成主景,或同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要选用花木或色叶木以丰富水景。在较大的水体旁种高大乔木时,要注意林冠线的起伏和透景线的开辟。在有景可映的水面,不宜栽植水生植物,以扩大空间感,将远山、近树、建筑物等组成一幅"水中画"。
回复
lululee1024
2007年06月22日 07:53:19
18楼
楼主:上班前在网络上收集了些资料,希望你能够用的上,谢谢!
回复
areca
2007年06月22日 12:05:06
19楼
仿佛又上了节植物造景课:)支持
回复
ddywy
2007年06月22日 12:43:25
20楼
一) 庭院花木的配置原则
  园林植物有木本、藤本、水生等多种类型,其相互配置应遵循如下原则。

 
1、要满足庭院功能的要求


2、园林植物造景要与园林绿地总体布局相一致,与环境相协调
  在规则式庭院中,多用对植、行列植景观;在自然式的庭院园林绿地中,则多运用植物的自然姿态进行自然式造景。如在大门、主干道、整形广场、大型建筑物附近,多用规则式植物造景;在自然山水园的草坪、水池边缘,多采用自然式的造景。在平面上应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轮廓线;在树林中要注意透视线,总之,要有植物景观的总体大小、远近、高低层次效果。优美的园林植物景观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园林艺术构图要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缓慢过渡,相互间又要形成对比,以利观赏。
 
3、根据园林植物的生态环境条件不同,因地制宜选择适当植物种类
  庭院绿化要选择易活、耐修剪、抗烟尘、干高、枝叶茂密、生长快的特性,山地绿化要选择耐旱植物,并有利于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

4、要有合理的密度
植物的密度大小直接影响绿化景观和绿地功能的发挥。树木造景设计应以成年树冠大小作为株行距的最佳设计,但也要注意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相结合。采用速生树与慢长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相互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下创造复层绿化。
 
5、全面考虑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香形的统一对比
  植物造景要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
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使园林绿地的各个分区地段突出一个季节的植物景观。在游人集中的地段应四季有景可赏。植物景观组合的色彩、芳香、个体、叶、花的形态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主次分明,从功能出发,突出某一个方面,以免产生杂乱感。
二)庭院花木的具体配置
  一般来说庭园的面积都较小,每个局部绿化都关系到庭园的全局,因此,庭园中的每个局部绿化都需要认真对待。现就庭园的园门、园墙、园路、水景、叠石、草坪、花坛、花境、花台、树木组景、垂直绿化、阳台、凉台绿化、屋顶花园等各方面分别叙述如下。
1、园门的绿化


每个庭园都有大小不同的出入口即园门。园门对庭园空间的组合分隔、渗透、造景等都有重要作用。由于园门是进出之处,位置显露,因此,门的绿化最引人注目。由于主人生活习惯、性格不同,所以门的绿化布置形式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性格开朗的主人习惯用显形布置,可以让外面行人观赏到庭园内部景观;性格内向的主人习惯用隐形布置,不希望外面行人一目了然于内景。园门的绿化在保证出入方便的原则下,注意内外景色的不同,采用收或放的手法,以增加风景层次深度,扩大空间;还要注意对景、框景的创造。
  
园门绿化常与绿篱、绿墙相结合,其形式很多:

第一,直接用分枝低的龙柏、按柏、珊珊树等为主体,其内部用木材或钢材作骨架,再将常绿树的干、枝绑在骨架上,加以造型修剪,即可创造生动活泼的绿色门景,它具有一年四季常青的效果,并富有生命力。

第二,与园门建筑相结合进行,将有生命的花木材料与建筑材料相结合创造景观,如将绿色植物栽到装土的空心门柱上,或者让其下垂,或者在上三面创造观花、观叶门景。要注意门柱的高度,最好使自毛吸管水可以达到植物的根部,否则就要自注意浇水或直接选择耐旱的植物品种;也可以用盆栽的形式直接放在门柱之上、或门的两侧;也可以在门柱基部设立花台把花木栽在花台之中。

第三,垂直绿化的形式,用钢铁、竹、木、水泥等作出门架,在其两旁种植攀缘植物。绿化南向的门前,可以均衡配置草本花卉及花灌木;北向的门前比较阴冷,通风差,绿化时应种植乔木,以利通风和夏季遮荫;边门、侧门,或后门东向、西向的园门都可在门前场地上栽植落叶乔木或建立垂直绿化的屏障。
  
总之,门的绿化要简洁、朴素、自然。园门绿化要有明显的季节感,花与门色彩对比要强烈,选择的花木,花期要长,花型要小。
2、园墙的绿化

为了创造安静、卫生、美化的生活空间,或者由于安全的需要而在外围设立各种式样的园墙,借以创造层次丰富、小中见大的庭园景观,既可独立成景又可与其他要素结合创造各种景观。园墙的形式很多,如砖墙、石墙、树墙、花墙、挡土墙等,其中以树墙、花墙为佳。
A、树墙
  在庭园的外围或建筑物周围常用生动的珊珊树、女贞、黄杨等木本植物绿化并形成墙的效果称为树墙。树墙和砖、石、水泥墙一样具有分隔空间、防尘、隔音、防火、防风、防寒、遮挡视线等效果,而且管理方便,经久耐用,可创造生动活泼的造型,具有独特的山林景观效果。

  根据庭园的功能性质的不同,可选用各种不同的树种。为了防风、防火、防尘等可用较高的或自然的不透式树墙形式;为了观赏庭园内部的景观,可用较矮的树墙,即绿篱,或者用半透式的树墙:为了加强防卫等特殊功能的需要,可用香圆、拘骨、藤本月季、云实、木香等具有刺的树木作绿墙。作为树墙的树种应具有生长健壮、容易管理、抗病虫害强的特点,如香园、三角枫、女贞等;在遮荫处可选择石楠、珊珊树、据子花等较耐荫的树种;在迎风口应选择深根性、抗风、抗寒能力强的柏树、山植等树种;整形的树墙要选用耐修剪的树种,如龙柏、扇骨木、珊珊树、火棘、女贞、水蜡、山茶、石楠、木樨等。
B、花墙
  很多庭园的园墙用水泥、砖石、铁栅栏等建筑材料做成各种花墙,尽管花墙建有各种花格、花窗和各种不同的造型,但是它毕竟还是无生命的建筑物,不能起到净化空气和改善环境的作用。要想弥补这些缺点,最好在墙旁用紫藤、凌霄、常春藤、木香等藤本植物进行绿化,使墙面披以绿色外衣,生气倍增。美丽的花木翻越墙头,也美化了园外环境。
  如果是粗糙的水泥拉毛墙面,可在墙下土地上种植带有吸盘的藤本植物,如爬墙虎、五叶地锦、常春藤、扶桑、薛荔、凌霄、络石等,使之爬在墙上成为自然的墙罩,不仅美化墙面,还可防止风雨侵蚀、日光曝晒的作用。在光滑的墙面上,如果创造绿色的花纹,则可用竹、木条或者铁丝花架装在墙面上,再引种葡萄等藤本植物攀缘而上,不仅形成绿色花纹图案和绿色的墙罩,而且富有季相的变化。向阳的墙面可选用爬山虎、凌霄等;背阳的墙面可选用常春藤、薛荔、扶芳藤等。如果墙面高大可选用爬山虎、五叶地锦、青龙藤,如果墙面矮小可选用扶芳藤、薛荔、常春藤、络石、凌霄等。
C、挡土墙
  为了防止雨水的冲刷,在高低相差比较大的土坡处,可以用水泥、砖、石等材料适当设置挡土墙。在其上方土坡可种爬山虎、迎春、素馨等以覆盖表土及岩石;在挡土墙(护土坡)的下方种根系发达、校叶茂盛的薛荔、络石、金银花等,用下挂、上爬的形式进行绿化;也可分为不同的高低层次,创造半面立体花台的形式,在每一个层次花台上,配置相类似的花灌木,借以表现群体的特色。不论是花墙还是挡土墙,用藤本植物绿化时,将藤本植物种在墙基附近15厘米外100厘米内,每株相距1.5米左右。土壤深度约50厘米左右。种植时使梢头向墙面伸展,以利藤本植物的生长及平时管理。
3、通道、园路

  为了行走的方便,庭园中都有不同宽度级别的道路,它联系着前后门及院内各房舍。园路应是庭园中景观的一部分,通过平面布置,通过高低起伏、材质、色彩、绿化的配置来体现庭园的艺木水平,所以园路不仅有交通功能,还有散步赏景的作用。从房门到大门口的主干道叫通道,庭园内的散步小路称园路,另外还有上下坡的台阶、坡路或平台等。
A、通道
  通道既是街道景观,也是联系街道和房门的桥梁。绿化通道要保证行走方便,又要使行人产生舒畅的感觉。目前由于建筑面积较小,所以通道也较狭窄。为了有利于排水,必须使通道高于马路或用坡度很小的斜坡路。
  造景通道路面的材料很多,如自然石、水泥板、红砖、瓷砖等。北向的通道光线较差,其旁可种植阴性低矮的花木,使光线不良的通道具有明亮感;向南的通道光线明亮,要使院子显得生气勃勃, 可在通道两旁或一边栽植各种阳性花木及带状的花境。并选用红、黄色的花,给人以温暖、热情和欢迎之感。
B、园路
  庭园中的小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绿化后还有观赏性,还能引人散步。路面铺装材料很多,吉日小草、石头、石板、瓦片、水泥、天然J石头等。路面的铺装应与庭园环境相协调。路面及两旁的绿化可用草坪、花境、树丛的形式布置,例如草坪上的飞石路面,其飞石块大小可选用40厘米×50厘米×15厘米。一般用60厘米间距排列,每块飞石之间留有10~20厘米的缝隙,有小草自然生长。
  园林植物造景是按照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合理配置创造各种优美景观,以充分发挥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它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首先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如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及意境的创造等;还有园林植物与园林中其它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它关系到城市园林绿地功能的发挥和整个市容艺术水平的高低。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式和规划式两种。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如孤植、丛植、群植树木等等。规划式配置,多以某一轴线为对称或成行成排种植,如对植、行列植等,它给人强烈、雄伟、肃穆之感。
回复
ddywy
2007年06月22日 12:43:38
21楼
4、水景

  水生植物以水为生境,在水中展叶、开花、结实,创造水上景观。在园林水池中常布置水生植物来美化水体,净化水质,减少水分的蒸发。如水葱、水葫芦、田蓟、水生薄荷、芦苇、泽泻等可以吸收水中有机化合物,降低生化需氧量;还能吸收酚、吡啶、苯胺、杀死大肠杆菌等,清除污染,净化水源,提高水质。很多水生植物如槐叶萍、水浮莲、满江红、荷花、慈菇、菱、泽泻等,可供人们食用或做牲畜饲料。因此在园林水体中大面积的布置水生植物,还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水生植物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故在栽培管理方面还可节省人力、物力。要作好水生植物的造景设计,应掌握水生植物在水中生长生态特性和景观的需要进行选择。荷花、睡莲、玉蝉花等浮叶水生植物,它们的根茎都着生在水池的泥土中,而叶浮在水面上。因此,要参考水体的水面大小比例来进行设计。


  为了保证水面植物景观疏密相间,不影响水体岸边其它景物倒景的观赏,不宜作满池绿化和环水体一周的设计。一般以保证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水面绿化即可。为此,必须在水体中设置种植台、池、缸。种植池高度要低于水面,其深度根据植物种类不同而定。如荷花叶柄生长较高,其种植池高水面高度可设计60~120cm深;睡莲的叶柄较短,其种植池可离水面30~60cm;玉蝉花叶柄更短,其种植池可离水面5~15cm。如用种植缸、盆可机动灵活的在水中移动,创造一定的水面植物图案。
满江红、浮萍、槐叶萍、凤眼莲等由于具有繁殖快、全株都漂浮在水面之上的特点,所以这类水生植物造景不受水的深度影响。可根据景观需要在水面上制作各种造型的浮圈,将其圈入其中创造水面景观,点缀水面,改变水体形状大小,可使水体曲折有序。另外,水草等沉水植物,它的根着生于水池的泥土中,其茎叶全可浸在水中生长。这类植物置于清彻见底的小水池中,点缀几缸或几盆,再养几只观赏红鱼,更加生动活泼,别有情趣。这种水生动植物齐全的水景,令人心旷神怡。利用芦苇、荸荠、茨菇、鸢尾、水葱等沼生草本植物,可以创造水边低矮的植被景观。
  总之,在水中可利用浮叶水生植物疏密相间、断续、进退、有节奏的创造富有季相变化的连续构图。在水面上可利用漂浮水生植物,集中成片,创造水上绿岛。也可用落羽松、水松、柳树、水杉、水曲柳、桑树、栀子花、柽柳等耐水湿的树木在水体或岸边创造闭锁空间,以丰富水面的层次感、深远感,为游人划船等水上活动增加游点,创造遮荫条件。
5、草坪
A、 草坪
  草坪是选用多年生宿根性、单一的草种均匀密植,成片生长的绿地。
  据计算,草的叶面积比所占地面大10倍以上。所以草坪可以防止灰尘再起,减少细菌危害。由于叶面的蒸发作用,可使草坪上方的相对湿度增加10~20%,减少太阳的热辐射,夏季温度可以降低1~3℃,冬季则高0.8~4℃左右,因此草坪具有冬暖夏凉之效。草坪覆盖地面,可以防止水土冲刷,维护缓坡绿色景观,冬季可以防止地温下降或地表泥泞。绿色草坪还可以吸收强光中对视力有害的紫外线,保护人们的视力健康。有些草种对毒气反应很敏感,如紫花苜蓿、三叶草对二氧化硫敏感,金钱草对氟化氢反应敏感,万寿菊对氯气反应敏感等,因此,可以利用它们监测环境污染。特别是现代城市园林绿地中的草坪,能连接各个景区,衬托树丛、建筑和水面,使绿地更加宽广,适宜游人休息、赏景活动;使游人胸怀开朗,心情舒畅,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促进身心健康。
烘托假山、建筑和花木,借以形成优美宽畅的庭园景观。
  为了保证人们游园活动,规则式草坪坡度可设计5%;自然式草坪坡度可设计5~15%,一般设计坡度在5~10%,以保证排水。为了避免水土流失,最大坡度不能超过土壤的自然安息角(30%左右)。

B、草坪的铺设和管理
 适合于铺设草坪的草种很多,其种类和生长特性等见表4.5.1
种 名 科 别 特 性 应 用 分 布
结缕草 禾本科 阴性,耐干旱,耐踩,低矮,不需推剪 观赏,游息 全国各地
天鹅绒草 禾本科 阳性,无性繁殖,不耐寒,耐踩,低矮,不需推剪 观赏,网球场 长江流域,华南地区
狗牙根 禾本科 阳性,耐踩,耐旱,耐瘠薄,耐盐碱 体育场,游息场 全国各地
假俭草 禾本科 阴性,耐潮湿 水池边,树下 长江以南
野牛草 禾本科 半阴性,耐旱,耐踩 游息场,树下 北方各地
羊狐茅 禾本科 耐干旱,砂土,瘠薄土壤 观赏 西北
红狐茅 禾本科 耐阴耐寒,需推剪,耐寒,耐旱,耐阴 观赏,游息 西南各地、东北
翦股颖 禾本科 耐阴,耐潮湿,抗病虫、耐瘠薄、喜酸性土 观赏树下 山西
红顶草 禾本科 耐寒,喜湿润,不耐阴 水池边 山华中、西南、长江流域
早熟禾 禾本科 耐踩,耐阴湿 树下 全国
羊胡子 禾本科 耐踩,耐阴湿 树下 北方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