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为什么必须懂风水?[转帖]设计师为什么必须懂风水 风水,那是迷信。很多人会这么说,包括我们的很多设计师。但我认为,不论风水是否是迷信,设计师已经到了非懂不可的地步了。 第一:生存的需要。不要试图说服你的甲方他们所相信的风水是迷信,即使你不相信,也不要徒劳,你肯定是说服不了他们的,只会让他们觉得找错了人。而如果你有丰富的风水知识,即使你的甲方不信风水,也会大大提高你拿到项目的可能性。如果你的头衔上有精通风水的光环.....呵呵,这绝对是个光环!
设计师为什么必须懂风水?[转帖]
设计师为什么必须懂风水
风水,那是迷信。很多人会这么说,包括我们的很多设计师。但我认为,不论风水是否是迷信,设计师已经到了非懂不可的地步了。
第一:生存的需要。不要试图说服你的甲方他们所相信的风水是迷信,即使你不相信,也不要徒劳,你肯定是说服不了他们的,只会让他们觉得找错了人。而如果你有丰富的风水知识,即使你的甲方不信风水,也会大大提高你拿到项目的可能性。如果你的头衔上有精通风水的光环.....呵呵,这绝对是个光环!
第二:对你的甲方负责。房地产开发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旦建成就无法更改。而现在越来越多买房人开始相信风水,这由不得你。从小区的规划到房间的布局到室内的装修,很多业主看得很细很挑剔。我看到过一些楼盘存在明显的风水上的问题,即使只有粗浅风水知识的人都能看出是大凶的房子,我是不会买的,不管风水是不是迷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你呢?而如果你精通风水,就可以在宣传中加上"经过风水大师........"
第三:批判地吸收。据说美国的学者研究马列比中国的学者都深,不是崇拜而是为了批判。不可否认风水学中有封建的东西,有糟粕,但是也有精华。如果你实在不相信,为了批驳的原因,也应该懂一些。
2楼
若要摈弃一样东西,首先要知道它,懂得它,要不然只能说明你是盲目的。
往往当你理解了一样东西的时候,它已改变了在你头脑中的固有印象
回复
3楼
不可否认,做建筑的多多少少都会了解一些风水,这是中国式的说法。,一些传
统的观念根深蒂固。
回复
4楼
能够提供一些风水的文章来看看吗?哪里有呀?
回复
5楼
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尤其在南方讲风水很厉害,我在北方的时候就不用考虑这
些。本论坛的建筑艺术版快有篇文章,可以去看看。
回复
6楼
我也体会到了风水知识对建筑师的重要了,特别是农村里的人对风水特别讲
究。我上次做的农房原来的前后门是对着开的,我觉得布置挺合理的,结果
人家说前后门对着开风水流走了。我又只好改了
回复
7楼
我也体会到了风水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人的思想意识的作用,风水
在人们的思想中显的很真!比如一住宅的大门的开启方向就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到住宅的风水,weixiao123说的很对,现在大部分的农村确实对风水很重
视,希望我们在设计过程注意考虑这一点!
回复
8楼
呵呵,weixiao123说的前后门对着开风水流走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管我们信不
信,还是要按着业主的要求,尽量符合他们。
回复
9楼
有很多建筑师、学者都已展开了对此的科学性的研究,转载一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建筑风水研究杂感》
余健
1994年春入学伊始,导师郭湖生先生即给我定题为风水研究。80年代初,学禁渐开,风水研究得天津大学王其亨先生大力倡导,乃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应者甚众。其于文献资料之钩沉,建筑实例之印证,思想理论之阐释,多发前人所未发。但显然,郭先生并不满意现有的研究状态,嘱我四字:论从史出。当时仅粗粗一想,以为是历史研究的当然之论。但当我开始研读有关古代风水著说不久,便发现这四字的分量。诚然,因近十来年众多研究者的不断探索,我们对风水术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如九星穿宫法、大游年法、门尺压白、罗盘定向等等的操作是如何进行,我们对这些法术的意义也有了一些解释,如释门不当街冲乃是有避兵乱的功能,择居水汭的原则包含着对河床冲积形成规律的理解,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说法正合今日视觉科学的理论,门尺压白暗含日照间距的求取,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这样的解释是风水著说的历史本义吗?
如"风水"二字,能以今日之背景上的"风"和"水"来认识吗?
实际上,我们在用科学原理对风水理论进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操作的时候,我们往往无意之中在进行着一种置换,一种将历史事件置入现代语境的操作。的确,唯其如此,我们方能理解历史,理解一语在今天的背景下意味着逻辑解释,我们对不能用逻辑解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话语,则归之曰迷信、非理性。一句话,它们是一个它者,非我族类,毋入我门(们)。这里有一个前提,理性或逻辑可以言说一切,凡不能言说者,唯其非逻辑、非理性,故不能言说。这是
一个悖论,言说不能言说者,叫做一切或一万,这是我们对于逻辑的自信;而不能言说者又是无法言说的,叫做万一。但世间的实情常常是,你所见之一万可能只是宇宙的万一,而你所未见、自以为是万一的东西却很可能是宇宙的一万。 "万一"常常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科学研究常常就是由万一而求得一万的,但其笃信推理演绎的理性精神所不可避免的排他性质,却为自己铸造了一个回避发生万一事件的硬壳。这个硬壳,T·S·库恩T.S.Kohn谓之范式1,M
·福柯Michael Foucault称为知识型2,这是上述悖论的另一种表达。范式也好,知识型也好,它们的存在都有一个时间的域限,也就是说,知识或认知以及对逻辑的理解都是历史的。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也是历史的,就具体的学术运作而论,逻辑亦是有时空性的。当我们用今天的知识和逻辑识读历史时,常常很容易忘记"今天"二字的限定意义。论从史出的训诫正为提请我们注意这一点而作,并告诫我们应尽可能地贴近历史之思,而非今日之想。源即是原,用历史的时间序列展示逻辑的空间变化,逻辑不应是脱离具体历史而独立的自在,这是从时间角度说。从空间角度而言,不同语言的隔阂亦是不同群体理解的障碍。这不仅存在于不同语种的人群之间,也存于同一语种而不同的阶层之间。当上帝震怒于人类欲造天梯而通达一切的狂妄时,他所使用的惩罚方式是断其语言之通。孟德斯鸠说?quot;倘若我能使人们消除成见,我将认为自己是最幸
福的人。我这里所说的成见,不是人们不知道某些事情,而是使人们无自知自明的东西。""成见"即"我",消除"成见"即无"我",何以可能?quot;我"之于中之"心"果真能被"我"消解吗?"我"如若既不可根除,那么,能被除者即是非"我",其消愈烈,其本真之"我"愈显,是谓自知自明。
当我开始努力用这种方法重新考察风水概念的语源的时候,一个不同于通常理解的世界渐露其容。这是一个"巫"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象"的世界,而非仅用词语来表达便足够。的确,当 C·P·斯诺断言科学和艺术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翼、缺一不可的时候,他也一定意识到了艺术之形象、声音、色彩创造的不可替代性3。也就是说,不可言说者在我们这个世界中,应有其相对可言说者等称的一席之地,此所谓"言之不可兼也,故博为之治,而计其意"《管子·宙合》,这个"博"是应当大于"言"的。在今天的知识系统中,它们被归于"理"的另类──"文"。文者纹也,以喻象说,并欲区别于"理"的现实。即便是可言说者,当其用清晰的逻辑言说其思想时,它亦有难言之处,亦有逻辑明灯所难以照亮之阴。冰山之露方其尖尖,此即"理"之所明者,其下至大至巨,虽不致不可言,或以今日之术难以言说。我们不该轻易地非难之,而应假以时日,"等待戈多"。古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楚辞·卜
居》)。光明与黑暗,阴与阳,总是不可分隔的
回复
10楼
(续上:)
实际上,古代思想史的研究已暗设了这样一个假定:古人在言说其思想时因受制于其知识背景、表达方式手段,言有所不达,意有所不尽,故需后来者不断翻译、解释,但其所指之意则有超越时空之限的特别"洁静精微"之处,所谓"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quot;(《论语·公冶长》)。《管子·宙合》亦说:"是以古之士有意未可阳(扬)也,故愁(辞),言含愁而藏之也。"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使意的表达更加清楚,是寻求意的表达式的过程,是以象求意,力图象意合一的努力,因为"象"即"意"之用。执于"象",固有事功,但它也是迷信孳生的温床;执于"意",初衷虽好,但空疏虚无与之相生。更何况"意"的获得总须藉诸"象"的操作,得意忘形、得鱼忘筌或是蜜成花不见云云,是一种理想,是一种信念的激励。"意"由"象"表,必诉诸言、形,不落言筌是不可能的,故西谚曰"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quot;;中国古人则总爱
说"言外之意"、"功夫在诗外"等等,一个"外"字想跳出三界五行,谈何容易,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又认为"象"中有"意","意"在"象"中。拿语言文字来说,就有物理性质的形态的声忌字讳,及心理性质的会意的"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之类的说法。我们通常认为前者说的是迷信,后者讲的是道理,殊不察二者背后紧密的联系:微言大义的《春秋》可以作成《春秋讳》,神话亦可解为历史,如孔子之说"黄帝四面"、"夔一足"。 中国思想学说史上"象数"、"义理"及汉学、宋
学的纠缠也即在此。但历史的二律背反常常是,以理性解说神话的孔子实际上却歪曲了历史的真实,被人类理性精神认为?quot;怪力乱神",欲敬而远之的神话,却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无怪乎走出疑古时代成为历史学界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4,而文本解释的域限问题亦成为现代诠释学"义理"难以回避的一个"劫"5。 就时间而论,相对人类演化的漫长历程,语言文字及文明的发生还只能算是在初生的婴孩时期,即使从新石器时代算起,它也只不过占到整个人类历史的0.2%,
我们实在不应太看重我们当下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以为它是顶峰一类的东西,而轻慢了曾使人类得以繁衍并持续生存了几百万年的其他思维和生活方式。
执于一,谓之过执,故老子倡无执,孔子说中庸。从老子之"无为而无不为",孔子之"述而不作",一直到今天科学的"客观",都想外而观之,不受人"象"之累。但现代物理有物质波粒测不准定理,逻辑数学有形式系统完备性、一致性不可兼顾的哥德尔定理,似乎都在印证"辞不达意"这一古老的训言,系统即"得意"之"象筌"。《汉志》忧虞虞言曰:"道之乱也,患出于小人而强欲知天道者,坏大以为小,削远以为近,是以道术破碎而难知也。"与自然相比,人确可称之小,但"小
人"知天却并非道之乱的根由,一个"强欲"二字用得好,强以人造之逻辑说历史、说自然,才是道乱之根,它如一双刃之剑,成也败也皆出于此,这一点我们可能比古人明白。
今天,古老的数术之学已风光不在,但它"纪百事之象,候善恶之征"的"数自然"、"决大疑"、"知来事"的命题并没有被遗忘,它以许多的别种形式表述出来,其转型之一是为今天的现代数学。数学中有一个迄今尚未弄清的核心问题:数学形式系统是否都完全,都可判定,其一致性是否都能用有穷主义手段证明?王浩评价说,若有人能证其为是,"他所取得的进展可就吓死人了。我们对数学的理解将会到此为止,我们对人类知识的理解将会面目全非"。王浩又说:"鉴于希尔伯特地位煊赫,鉴于哈恩、石里克狂热鼓吹,尽可能了结这件事(指上述问题的证明)从哲学上说便有了重要意义?quot;6以我的理解,结论一定是:否。用非数学的语言来说,这意味着人类不能通过有穷的步骤求得"真"或"意"。从这个意义上说,克罗齐(Benedetto.Croce)之言"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
参考文献
1库恩 T.S.科学革命的结构.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1980.
2福柯 M.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3斯诺 C.P. 两种文化. 纪树立译。北京:三联书店,1994.
4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
5艾 柯. 诠释与过度诠释. 王宇根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7.
6王 浩. 哥德尔. 康宏逵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回复
11楼
专家说:"风水"说并不全是迷信
陈桂龙,王蕾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风水术"一直是与封建迷信、糟粕相连的,但现在风
水似乎被平反成了"一门严谨的科学",是"中华民族经五千年生产生活斗争所积累
的宝贵文化结晶","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等构成了中古代建筑理论的三
大支柱"。风水学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风水"有着朴素的科学道理
清华大学建筑系景观研究所所长孙凤岐说,风水并不全是迷信,在什么地方
该建房子在什么地方不该建,我们祖先琢磨出了一套经验理论,这是有科学依据
的。古代的风水一说很讲究人以及建筑跟环境的关系。"风水可以说是古代的环境
观",他举了北京四合院的例子,"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从四合院里出来的人
都面色红润,不像在楼里呆久了的人脸会发黄,这就是因为四合院的建造有科学
依据,利于长寿,住四合院的人每天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能在户外活动,住楼房
的人通风会成问题。不说风水利于人发财什么的,一个人健康不能保证,还有什
么精力去赚钱呢?"
一位房地产经营者对记者分析北京人为什么都喜欢买北边的房子,"有人说
是’上风上水’,实际的解释就是北面风景好,污染相对较少,而且基础设施也建立
得完善,南城则水质不好,冬季北京刮西北风,南城的空气相对来说不是很好。
如果说这是风水学,那讲究的就是人的生活质量。"
记者翻查了几本描述风水的专业书籍,里面对风水的解释则有:"风水是一门
艺术,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施加
影响,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
而促进健康,增加活力":"风水也称相地,主要是对周围环境进行研究,强调用直
观的方法来体会、了解环境面貌,寻找具有良好生态和美感的地理环境。"
"风水"学引入现代建筑如何?
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张义磊对记者说?quot;风水"现在面临的是
如何定义,如何为我所用,把风水学说引入现代建筑的开发与建设之中,不无启
发意义。要辨证地看" 风水",它的可取之处在于符合了人们生活习惯的心理定势
和审美需求。这些年房地产开发流行的欧陆风、澳洲风只是表层的借用。我国民
间传统的建筑美学主要侧重于造园术与风水系统,而与现代中国人生活形态直接
相关的建筑审美学说并没有成熟的规范。大量住宅是作为城市总体面貌中绵延的
背景,只有少数住宅可能成为某些地段的标志性建筑。他认为,住宅建筑的性格
应该是温馨宜人的,它的细部是居住者更易于感官接触,更具有人本思想的。
对"风水"说尚存怀疑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教授认为,风水中包含一些科学的成分,
但科学的成分相当少,就其主体而言,应属于伪科学一类。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
些风水图书且销量很好,但绝大部分都夸大了其中的科学成分,这么做的目的就
是使自己的图书可以公开出版。差不多所有的风水图书,都是以继承传统文化,
符合科学原理的名义出版的。风水术中的科学成分主要是一些经验知识,这些经
验知识虽然暗合了现代科学的原理,但与自觉的科学认识是有严格区别的。
中国建筑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范东杰对记者说:"应该批评目前城市流行的讲
究风水之风,盲目跟风且出现庸俗化趋向。例如,为讨吉利,摆威风,弄得满城
的石狮子、铜狮子,似乎成了狮的故乡,不伦不类。还有,你立罗马浮雕柱,我
也照立不误;你搞建筑小品,我如法炮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生怕慢了一拍。
有的甚至粗制滥造,胡乱跟风,花了钱,不仅得不到美的享受,反而糟蹋了资
源,破坏了景观。"
清华大学的陈志华教授曾多次写文章驳斥一些"风水"学著作。他说:"依我的
见解,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风水’学者,在学术上把’风水’当作一种社会现象、语言
习俗,但为了取悦于大众,他们是不会明确地把这一点写在封面上的。而无论是
留学归来还是本土成长的’风水’学者著作,封面上都很煽情,什么’熟谙此道,可以
趋吉避祸,为你带来财运、艳福、子运’什么的。所谓’风水’中的科学性,早就有了
地质、地理、结构、采光、通风、构图、布局等现代技术与审美学科的知识,这
种’负阴抱阳’的老掉牙习俗,如果无害,倒也罢了,问题在于,’风水’往往严重地
扭曲审美,风水盛行则绞杀了建筑的个性、干预建筑纯正语言的运用",他气愤地
说完又加了一个比喻:"讲究’风水’就好比一个跑百米的女孩穿旗袍,为了提高她
的百米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