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分类介绍虫害种类的识别和防治。
heia12345
heia12345 Lv.3
2007年05月17日 15:18:26
只看楼主

看了好多养护的帖子,关于园林虫害方面的很少,我把各个科属的昆虫,详细介绍发上来,方便大家了解昆虫,从而才能更好的防治.所有的园林害虫都是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原尾目Protura\弹尾目Collembola\双尾目Diplura\石蛃目Archeognatha\衣鱼目Zygentoma\蜉蝣目Ephemeroptera\蜻蜓目Odonata\蜚蠊目Blattaria\螳螂目Mantodea\等翅目Isoptera\直翅目Orthoptera\螳虫修目Mantophasmatodea\竹节虫目Phasmatoptera\革翅目Dermaptera\蛩蠊目Grylloblattodea\纺足目Embioptera\襀翅目Plecoptera\缺翅目Zoraptera\啮虫目Psocoptera\食毛目Mallophaga\虱 目Anoplura\缨翅目Thysanoptera\同翅目Homoptera\半翅目Hemiptera\广翅目Megaloptera\蛇蛉目Raphidioptera\脉翅目Neur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捻翅目Strepsiptera\长翅目Mecoptera\双翅目Diptera\蚤 目Siphona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

看了好多养护的帖子,关于园林虫害方面的很少,我把各个科属的昆虫,详细介绍发上来,方便大家了解昆虫,从而才能更好的防治.
所有的园林害虫都是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
原尾目Protura\弹尾目Collembola\双尾目Diplura\石蛃目Archeognatha\衣鱼目Zygentoma\蜉蝣目Ephemeroptera\蜻蜓目Odonata\蜚蠊目Blattaria\螳螂目Mantodea\等翅目Isoptera\直翅目Orthoptera\螳虫修目Mantophasmatodea\竹节虫目Phasmatoptera\革翅目Dermaptera\蛩蠊目Grylloblattodea\纺足目Embioptera\襀翅目Plecoptera\缺翅目Zoraptera\啮虫目Psocoptera\食毛目Mallophaga\虱 目Anoplura\缨翅目Thysanoptera\同翅目Homoptera\半翅目Hemiptera\广翅目Megaloptera\蛇蛉目Raphidioptera\脉翅目Neur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捻翅目Strepsiptera\长翅目Mecoptera\双翅目Diptera\蚤 目Siphona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
一般园林上用的最多的只有九个目的昆虫:直翅目、鳞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缨翅目,根据网友的要求,我觉得还是从植物的分类上来整理虫害会好一些,方便大家查阅。
 
yafeng2100
2007年05月18日 16:46:23
22楼
提点意见啊。
看了楼主的开篇以为要做一个系统的教材,可是看到后面就略有些乱了。看在版主的热情奖励和广大网友的殷切希望份上,楼主要再接再励,不能虎头蛇尾啊。
另外,以昆虫的分类来介绍是一个思路。以危害对象为主线介绍似乎更适合搞园林人士查询、学习呢。
回复
heia12345
2007年05月18日 16:53:33
23楼

谢谢你提的意见,所以后来我就改为以植物的分类来介绍了,我是先从松科开始的,一天已经更新好多回了,有的时候网易的网页总传不上去,再加上没有人支持上,我都灰心了,而且我特别希望能有人提问,那样的话我也可以更加针对人们提出的问题来解决会更有用一点。
回复
heia12345
2007年05月18日 16:55:12
24楼
华北落叶松(松科落叶松属)易受松毛虫和松尺蠖危害.
松毛虫的识别:
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于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各省。主要为害马尾松,亦为害黑松、湿地松、火炬松。
  为害情况:初龄幼虫群聚为害,松树针叶呈团状卷曲枯黄;4龄以上食量大增,将叶食尽,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松树生长,甚至枯死。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0-30毫米,翅展36-56毫米。体灰白、黄褐或灰褐色,前翅有3-4条不显著的波状横纹,近外缘有9个黑斑,翅中央有1个白点。(卵)近圆形,长1.5毫米,粉红色。(幼虫)体色有黑白与红黄两型;胸部背面有2丛深蓝色毒毛,腹部各节背面有蓝黑色片状毛,体侧有白色长毛;各龄头宽体长见表。(蛹)长20-35毫米,暗褐色,节间有黄绒毛。茧灰白色,后期污褐色,有棕色短毒毛。

生活习性:河南1年2代、广东3-4代、其他省2-3代,以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缝隙中越冬。在浙江越冬的幼虫,4月中旬老熟,每年第1代的发生较为整齐。生活史见表。松毛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大,卵多成块或成串产在未曾受害的幼树针叶上。1-2龄幼虫有群集和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3龄后受惊扰有弹跳现象;幼虫一般喜食老叶。成虫有趋光性,以20时活动最盛。成虫、幼虫扩散迁移能力都很强,相邻的山林要注意联防联治。马尾松毛虫易大发生于海拔100-300米丘陵地区、阳坡、10年生左右密度小的马尾松纯林。各种类型混交林,均有减轻虫害作用,5月或8月份,如果雨天多,湿度大,有利于松毛虫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大发生。天敌:卵期有赤眼蜂,黑卵蜂,幼虫期有红头小茧蜂、两色瘦姬蜂,幼虫和蛹期有姬峰、寄蝇和螳螂、胡蜂、食虫鸟等捕食性天敌,以及真菌(白僵菌)、细菌(松毛虫杆菌等)、病毒的寄生。
回复
heia12345
2007年05月18日 16:58:43
25楼
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根据松毛虫在各个时期的特性,应采取不同药物和不同方法对其进行防治。
一、成虫期 松毛虫成虫的体色呈黄褐色,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有很强的迁飞扩散习性。根据这一特性,可利用高压电网黑光灯诱杀,每35公顷左右的松林放置一个灯组。灯组设置在距离林缘100米左右的开阔地带,开灯时间在成虫阶段的晴天晚上8时至次日凌晨4时,并对灯下诱杀的未死成虫喷药杀死。
二、卵期 松毛虫的卵呈椭圆形,粉红色,呈串珠或堆状,在这一时期可用人工繁殖的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放蜂时间要求在晴天无大风的上午8时左右,每公顷设放蜂点60个左右,蜂卡固定在第一轮树枝的树干背荫处。
三、幼虫期 松毛虫主要在幼虫时期为害松树针叶。松毛虫的幼虫呈灰黑色,幼虫背面生有深蓝色毒毛,体侧有许多白色长毛。幼虫一般6—8龄,1—2龄幼虫有吐丝下垂的习性,借风力传播,3—4龄幼虫,受惊就有弹跳下落的习性。幼虫时期应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在生物防治方面,用含孢子数1—2亿毫升的青虫菌、杀螟杆菌或苏云舍杆菌菌液喷杀幼虫,用含孢子数1—2亿/毫升的白僵菌菌液或菌粉,在温度24℃以上,相对湿度95%以上时喷撒;用松毛虫多角体病毒喷撒松叶,使松毛虫发病而亡。化学防治方面,可喷洒3%敌百虫粉,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或80%敌敌畏800—1000倍液进行喷撒,还可采用灭幼脲类药剂进行防治。
四、蛹期 松毛幼虫老熟后在树皮缝或针叶丛结茧,针叶受害较严重的松林则在树下灌木、杂草上结茧化蛹,在这一时期,应发动人工采茧,防止松毛虫的爆发。

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松毛虫卵:




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松毛虫卵!
回复
heia12345
2007年05月21日 10:48:22
26楼
尺蠖的识别:
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雌蛾体长24-25毫米,翅展67-76毫米;雄蛾体长23毫米左右,翅展55-61毫米。体翅均灰白色,密布灰黑色小点。雌蛾触角丝状,前翅具黄褐色缘毛,基线、中横线和亚外缘线均为黄褐色波纹,后翅上有2条黄褐色波纹,腹部粗壮,末端具黄色丛毛。雄蛾触角双栉状,体色较深,前后翅基线和亚外缘线波纹灰黑色,腹部较尖细,末端无丛毛;卵椭圆形,蓝绿色,常数百粒聚集成堆,上覆有少量黄色绒毛。幼虫色泽随环境而不同,有深褐、灰绿、青绿、灰褐等色,头部密布棕色颗粒状小点,头顶中央下凹,腹部近末端背面有大小突起4个,成长后体长可达76毫米。蛹深褐色,头顶有黑褐色小突起一对。
  生活史与主要习性在广东1年可发生3-4代,以蛹在根际表土中越冬。4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第一代幼虫于4月中旬出现,6月下旬结束;第二代幼虫发生于6月下~8月下;第三代幼虫发生期有二种情况,三化性的是8月下至10月下,四化性的为8月下至10月上、中;第四代幼虫为11月上至12月中。本虫蛾期长,越冬代整个蛾期长达一个月左右,第二代蛾期长达40多天,第三代近两个月。除越冬代羽化高峰较集中外,以后各虫态发生均不整齐。幼虫期最短30天,最长可达54天,同一地区发生代数亦不一致,有些三代,有些四代。成虫夜间羽化,白天静伏在茶园周围高大树木及建筑物上,受惊后即跌落地假死,或短距离迁飞。有趋光性,但以雄蛾为强。成虫寿命3~10天。卵成堆产于茶园周围树木的皮层缝隙内或茶丛枝丫间。初孵幼虫迅速爬行或吐丝下垂,借风力传送至茶丛为害,4龄后食量大增。幼虫怕光,白天多静息于枝叶间,傍晚、早晨和阴天大量取食,老熟后爬至根际松土1-2寸深处化蛹。尺蠖的天敌有核型多角体病毒、尺蠖黑卵蜂(Telenomus buzurae Wu et Chen)、多种姬蜂、绒茧蜂、蜘蛛等等。
回复
heia12345
2007年05月21日 11:34:42
27楼
尺蠖的防治:
综合防治措施 1.捕捉成虫成虫盛发期,尤其是越冬代羽化盛期(4-5月)清晨在成虫静伏的场所捕捉。
2.树干涂白对茶园遮荫树及茶园周围的行道树用石灰水涂白,可减少其产卵机会。
3.灭蛹各代蛹期,特别是越冬蛹期,结合耕管,可消灭部分虫蛹。
4.生物防治用病毒制剂或本地增殖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施用浓度为2×107 pib/ml。采用苏云金杆菌HD-1制剂,每亩喷洒3万亿孢子,效果均佳。
5.化学防治抓紧低龄幼虫期间用药,首选的药剂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10%天王星8000倍液,10%氯氰菊酯6000倍液等。
6、秋、冬季节在树干周围土壤里挖尺蠖越冬蛹,集中消灭。3月初在树干基部绑宽10-15厘米塑料薄膜带阻止雌蛾上树,并于每天早晚在塑料带以下部位捕杀成虫。
7、掌握幼虫初孵阶段喷药消灭。药剂可用30%乙酰甲胺磷乳剂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剂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剂4000倍液等。由于整个幼虫孵化期较长,需连续喷药2-3次,每次相隔7-10天,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8 、羽化前在树干基部束一圈8~10厘米宽的塑料薄膜带,薄膜下半部用潮土培堆压实,可阻止雌虫上树;配合人工捕蛾 ,在土堆上散布敌百虫、对硫磷粉剂毒杀雌蛾,或在卵孵化始期于薄膜带下部喷氰戊菊酯 等农药毒杀;幼虫发生期喷洒低浓度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也可使用苏芸金杆菌制剂进行防治,还可利用幼虫受惊吓下垂习性,人工震落捕杀。



回复
heia12345
2007年05月21日 11:46:33
28楼
红松(松科松属)的主要虫害有西伯利亚松毛虫\松鞘螟\松象虫等,松毛虫前面已经介绍,就不再重复了.
落叶松鞘蛾的识别:
1、分类地位 鳞翅目 Lepidoptera 鞘蛾科 Coleophoridae
2、分布
分布于山西和河北的局部地区。
3、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2.5~3mm,翅展6.5~8.5mm。体、翅暗灰色,闪绢丝光泽;后翅缘毛颜色更深。触角暗灰色,24~25节;除基部几节(多数是2节)外,余下各节均覆两环鳞片。下唇须第二节最长,第三节略长于第二节之半。后翅呈狭披针形;缘毛密而长。腹部末端具浅黄色鳞片丛。雌蛾外生殖器交配囊小;囊突呈“山”字形。囊导管的刺化带长度约等于第七腹板的长度;囊导管的中带末端明显分叉。雄蛾外生殖器抱器腹基半部宽而明显,端半部细窄。小瓣中域丘状突明显并密生短的茸毛,其端缘呈圆弧形。
4、发生特点 1年1代,以负鞘幼虫在树枝上、树皮粗糙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取食活动。先将嫩叶咬1个孔洞,而后蛀食叶肉,有时把筒鞘固定在蛀入孔周围,而整个身体钻入叶肉蛀食。虫口密度大时,几乎每个叶簇至少有1头幼虫,5月中、下旬几乎整个树冠都呈灰白色。5月中旬发现蛹,6月中旬发现成虫。成虫多于夜间羽化,白天甚少羽化;初羽化的成虫不甚活泼,约经2个小时左右方可飞翔。成虫将卵散产于叶背面,每次产1粒卵,有时产2~3粒。
回复
heia12345
2007年05月21日 11:47:29
29楼
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方法:
⑴ 营林措施:针对鞘蛾的“向光”习性,造林时合理密植;抚育采伐时强度不宜过大;对林间空地及时补植;有条件时,于林缘外围营造阔叶树林带供作“保护层”。针对鞘蛾“单食性”特点,应营造不同树种、不同树龄、不同比例的混交林,不但能阻止鞘蛾蔓延,并能丰富天敌,加强“生物自控”能力。针对鞘蛾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特点,应于冬季或早春,对虫口密度大的林分,结合抚育给以合理修枝,也能大量减少虫源。冬季移植或远距离运输幼树是鞘蛾蔓延的重要途径,因此,应严格加强检验、检疫。
⑵ 化学防治:6月上旬,当成虫羽化率达40%~50%或70%左右时,各放1次烟雾剂,熏杀成虫,间隔期5天左右。
⑶ 生物防治:严禁林内猎鸟、放牧;悬挂各种类型鸟巢,招引各种益鸟;人工迁移蚁巢,丰富鞘蛾天敌。

回复
heia12345
2007年05月21日 11:51:25
30楼
松象虫的识别:
本种又叫松大象鼻虫,松树皮象。成虫体长7一13毫米。身体和鞘翅均力深褐色。胸背面不规则地布满圆形大小不等的刻点。触角膝状,有柄,著生于喙的前半部。前胸有由金黄色磷片构成的圆点四个(背中线两侧各二个)。鞘翅上有近长方形成虚线状纵向排列的刻点和金黄色鳞片组成的 X形花纹。雄虫腹部背面 8节;雌虫腹部背面 7节。

卵 约1.5毫米,椭圆形,白色微黄,透明。散产于伐根皮层上或泥土中。

幼虫 弯曲,无足。老熟时体长10-15毫米,头部黄褐色,身体白色。腹部9节。第1胸节与第 1一8腹节上各有一对椭圆形的气门。

蛹 裸蛹,长度与成虫相等,除上颚与复眼黑色外,全体白色,身体上布满对称排列的剌,腹端方形,井有一对大的保护刺。

生活习性 松象虫在小兴安岭林区,两年一代。以成虫及幼虫两虫态越冬。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功,集中于落叶松更新地上取食并交尾,为害 2年生以上的幼树。6月中旬以后,成虫自更新地向采伐迹地扩散,到伐根下去产卵。6月下旬以后新孵化的幼虫陆续出现,在伐根的皮层或皮层与边材之间作隧道活功取食。到9月末,大部分幼虫已经老熟,在皮层,皮层与边材间或全部在边材以内作椭圆形蛹室休眠。少数孵化较晚的幼虫,越冬时尚未老熟,翌春需再取食一段时间,才作蛹室休眠。上年秋末已经老熟的休眠幼虫,经越冬阶段后,于7、8两月化蛹,7月末以后开始羽化为成虫。大部分新成虫潜伏蛹室中约半月后,即自伐根爬出土面来,找寻幼材取食为害。当年不交尾产卵。9月底后,在落叶松幼树根际的枯枝落叶丛中越冬;少数羽化较晚的成虫,并不出土,在蛹室内越冬。自卵孵化而至羽化成虫,成虫再产卵,历时二周年。

松象虫的为害时期是成虫(幼虫在伐根内寄生,经济上的损失较小);它在梢头下咬食树干的韧皮部,造成块状疤痕,并流出大量的松脂来。如疤痕很多,将树于围成一环时,梢头就枯死。受松象虫为害的幼树,一般是主干枯死,几条侧枝同时向上生长,村冠大而高度不够,使干材生长不良,失去经济利用价值。受害严重者甚至全株枯死。
回复
heia12345
2007年05月21日 12:01:10
31楼
松象虫的防治:
药剂防治 1. 杀幼虫:常年发生此虫严重的,可每亩用40%水胺硫磷乳油100毫升兑水后喷雾,可杀死幼虫。2. 成虫发生期,每亩可选用40%水胺硫磷或40%三效磷、或90%敌百虫,均为100克,加水75公斤喷雾;亦可选用菊酯类农药4000~6000倍液喷雾,对成虫杀灭效果很好。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