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生柱问题
xu2020
xu2020 Lv.2
2004年08月29日 14:27:28
只看楼主

请教:我现在设计中有一条梁,因结构原因需要加构造柱,原来的一条梁现在被分成了两条,请问我的梁下部配筋应该加大还是减小,比计算的配筋

请教:我现在设计中有一条梁,因结构原因需要加构造柱,原来的一条梁现在被分成了两条,请问我的梁下部配筋应该加大还是减小,比计算的配筋
免费打赏
jgclx
2004年08月29日 20:38:59
2楼
既然是构造柱,当压在本层梁上时,只需要考虑构造柱传来的荷载即可。而是对于构造柱上层的
框架梁有影响。如果构造柱柱顶与上层框架梁刚接的话,势必造成框架梁在构造柱部分产生负弯
距。而框架梁上部负弯距钢筋不是全部通常的话。造成此构造柱部位框架梁上部负弯距筋偏小!
回复
suibing
2004年08月29日 22:16:34
3楼
其实搂主的标题和问题是矛盾的。
若是构造柱的话,就不能说是梁上生柱。因为对于框架结构,在填充墙超过5m或门窗洞口过大,或者是建筑造型的需要,都要在合适的位置加构造柱,这些构造柱,对梁的配筋是没有影响的。

若是梁上起柱,就不一样了(在平法制图中梁上起柱有专门的标注符号—LZ,与构造柱是不同
的),而且我觉得这种柱子,最好在建模中就予以考虑,其对与它相连的上下梁肯定是有影响的,
具体影响怎样,必须经过分析才能予以判断(不能简单地说,对下部的梁,就是压力,对上部的梁
就是拉力,有是由于上下梁和受力刚度的不同会恰恰相反)

所以楼主最好,对自己的情况好好分析一下,然后再看看怎么处理合适
回复
caoxiaoli1999
2004年08月31日 10:34:58
4楼
转载:
我是这样理解你的意思的:你所要设置的构造柱一定是起本层的某种拉结作用的,你担心的是该
层以上的各层荷载会通过构造柱汇集到本层而形成对本层框架梁的集中力,而你在计算模型中并
未按如此方法考虑,需要在构造上确实保证以上的各层荷载不传下来,即所谓的“一层一结
帐”。我们知道:框架中的受力柱决不是轴压柱,是有弯矩作用的,如果我们能把构造柱与框架
梁的相交结点做成铰,柱就不会对它所置于的框架梁传递弯矩了,这是其一。其二:框架梁的刚
度是有限的,即便在计算计及的荷载作用下也会产生一定的挠度,上层框架梁产生的挠度会受到
下层框架梁上的构造柱的限制,构造柱事实上就形成了对上层框架梁变形的约束(弹性约束),
既然是约束就会产生支座反力,从而构造柱内就会产生轴力(压力),不可避免的就会使上层的
荷载部分的传到下层。解决的办法是要求施工在砌体砌筑时要从上向下,并且最好等上层砌体砌
筑完毕3~5天(即砌体沉实后),再砌筑下一层的砌体,这个时候上层梁的挠度已基本完成,就不
会对下层的构造柱产生压力了。(注意:构造柱与框架梁的相交处梁的箍筋是不需要加密的,任
何的梁上植柱都是如此,其中道理可参见有关的参考书
回复
zhsy
2004年08月31日 11:42:18
5楼
施工时,应按照施工规范,框架来说填充墙从上向下砌筑,施工步骤是从上向下,在框架梁上预
留钢筋,在实际工程中,构造柱对框架梁的影响很少的.
回复
dreaming
2004年08月31日 22:58:09
6楼
若是构造柱的话,对梁的影响是不大的,在与其相连的上下梁连接上,均应绞接,施工就如zhsy所
说,在建模中也是不予考虑的。但若是梁上柱就不同了,对梁的影响是不能武断地加以判断的。比
如,若该层梁上有填充墙,而上层梁上没填充墙,按常规,此时该梁上柱对其下部梁作用力应是向
上的拉力,而对其上部梁应是向下的拉力(当然该上下梁刚度不可相差太大,要不然情况可能又是
另一种情况),就如suibing所言,梁上柱的情况,必须经过分析,才能判断其对与其相连的上下
梁作用怎样。
回复
紫川秀
2004年09月04日 16:06:25
7楼
如果是构造柱就不是梁上柱,建模时不必建入,构造柱也不参与计算,对梁的计算无影响,在绘图
时绘入就行了,不过还要补充构造柱与梁底连接大样。
如果真是梁上柱,建柱时必须建入,参与结构计算,通常习惯在梁上输入一定的集中力,以便在一
定程度上使规模与实际更符合一些,值得一提的是,有梁上柱的梁在受集中力的地方两边要箍筋加
密,视情况有时还需要配吊筋...
我做梁上柱时,模型还是按梁上输柱(用satwe算的),从抗震概念上,柱是抗侧力构件,故同层中梁上柱不宜太多,而且梁上种柱的上面荷载不宜太大,这样此种所受地震水平会小点,对柱是有利的,(在顶层做梁上种柱是没问题的)。柱下面梁,在梁柱节点,梁上加箍筋,计算如需要,还要加吊筋,(我一般都加了,加点,又浪费不了多少,),梁的截面尺寸不够时,还要加掖,(一般都要加,毕竟梁的截面宽度比较小),在掖边还要配一些构造筋。梁要考虑抗扭,对于梁边楼板加厚,我认为也是从构造上考虑的,考虑板的刚度,对梁的抗扭是有利的,但不知那本规范中能找到依据?
回复
robben1981
2006年01月01日 20:47:50
8楼
好贴啊懂了很多东西啊..........................
回复
liuhu6782
2009年06月09日 12:24:34
9楼
:call: :time:
回复
yangdong110
2009年09月14日 07:45:10
10楼
我也遇见了这种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梁上生柱,托着两层的楼梯,
在模型中梁调为转换梁
那么与其相连的框架柱有必要调整为框支柱吗??
不调整的话强拄弱梁这个概念设计怎么实现?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