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座预偏量的问题!
superhugo
superhugo Lv.2
2007年04月14日 09:22:29
来自于桥梁工程
只看楼主

由于收缩徐变、预应力张拉还有温度荷载的影响,桥梁主墩会产生纵向水平位移,从而在梁体内产生附加内力,该内力对梁体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在墩顶活动支座处应该设置一个支座预偏量来平衡。设计院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考虑到了这一问题,因此在设计图纸上也明确给出了预偏量的大小。 但是有一个问题,设计院预偏量的计算结果是按照15℃的合拢温度来计算的,现在需要按照20℃的合拢温度直接计算。请问,用桥梁博士计算的话,怎么样才能得到这个预偏量的结果呢?桥博里面施工阶段考虑温度效应主要是升温、降温还有平均温度这三项,具体应该怎么样填写数据呢?

由于收缩徐变、预应力张拉还有温度荷载的影响,桥梁主墩会产生纵向水平位移,从而在梁体内产生附加内力,该内力对梁体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在墩顶活动支座处应该设置一个支座预偏量来平衡。设计院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考虑到了这一问题,因此在设计图纸上也明确给出了预偏量的大小。
但是有一个问题,设计院预偏量的计算结果是按照15℃的合拢温度来计算的,现在需要按照20℃的合拢温度直接计算。请问,用桥梁博士计算的话,怎么样才能得到这个预偏量的结果呢?桥博里面施工阶段考虑温度效应主要是升温、降温还有平均温度这三项,具体应该怎么样填写数据呢?

superhugo
2007年04月14日 09:26:26
2楼
我算了一下15℃时的支座预偏量,和设计院给的结果不太一致,我想可能是在填写温度项的时候出了问题,在网上查了一下,也没有找到答案。另外,在施工阶段考虑长期徐变的情况下,得到的支座预偏量较设计值为大。检查了一下计算的结果,发现徐变、收缩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预应力最小,徐变最大达到了4、5cm。
回复
superhugo
2007年04月14日 09:27:39
3楼
还望大家不吝赐教!!
回复
dishasi
2007年04月14日 16:20:25
4楼
高,专业哦
回复
superhugo
2007年04月14日 16:33:09
5楼
我按照升温5℃,降温0℃算了一下,结果发现温度荷载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该桥为9跨连续梁,在小里程方向,边墩支座对应节点发生的水平位移为-1.8cm,说明升温效应将会使梁产生向左的位移(与水平坐标正方向相反),也即使梁伸长,请问这个值是否可以考虑叠加到设计院给出的相应边墩对应值3.9cm上,这样,边墩支座的预偏就变为了3.9-1.8=2.1(←),括号内箭头为预偏的方向。
回复
superhugo
2007年04月14日 16:36:52
6楼
在桥博中,长期的徐变(模型中为1500天)是放在了施工阶段来做处理。我想,支座的预偏值应该以考虑长期徐变之后的体系的水平位移为准来计算吧!关于支座预偏值的计算,以前没有怎么接触过,具体应该怎样处理还真是没有什么经验。不知道那位大虾知道?
回复
superhugo
2007年04月14日 16:41:57
7楼
呵呵,本人也是菜鸟一个,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怎样计算。不知道其他的软件,像MIDAS里面是怎么样考虑温度效应的。关键我是在桥博里面建的,而这个数据又急着要改。没有时间在MIDAS里面建模,再去做研究了。我想桥博里面应该也能够处理的。
回复
superhugo
2007年04月15日 12:19:20
8楼
终于有点头绪了,查了一下他们设计院的图纸,发现施工的顺序和现场实际的施工顺序不太一致,导致合拢的顺序也有所不同。这对于预偏量的设置肯定会产生影响。所以,现在的模型得重新改正。呵呵。
另外,通过老板传过来的论文,我也弄懂了施工合拢温度与温升、温降还有体系温度之间的关系。现在把那篇关于合拢温度影响的文章上传上来。大家共同进步!呵呵!
回复
singular
2009年04月15日 10:30:50
9楼
关于支座预偏量的个人理解:
支座预偏量的设置目的:
一:为了补偿由于箱梁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由于实际施工中箱梁的 合拢温度与全桥设计合拢温度不同而产生的变形,以便降低次内力的影响,个人认为主要是这两方面的影响。
预偏量的消失时间:
二:以前本人一直觉得,预偏量会随着全桥合龙后而消失,(预偏量变为零),但是我现在感觉,即使全桥合龙,运行很久后,这预偏量中,由于合拢温度与设计温度不同而设置的位移值一直都会存在。
三:预偏量的计算
当建立全桥三维模型,利用midas 等结构软件计算。
希望楼主多指点下小弟
我的qq385549320
回复
xjsz753
2009年04月30日 11:12:22
10楼
都是高手,看来要多跟大家学习学习了
回复
ua5la
2009年09月15日 22:08:06
11楼
:) 我也刚接触!但我总认为预偏应该是先按设计按到位后再滑到相应的位置!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