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制冷展上看到顿汉布什展出了一个立式全封闭螺杆压缩机,说是第六代压缩机,云云……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它采用了排气冷却电机的方式。不知这种排气冷却,以及吸气冷却、喷液冷却、喷油冷却、中间补气冷却相比,都有什么优缺点,都适用与什么场合?
这次制冷展上看到顿汉布什展出了一个立式全封闭螺杆压缩机,说是第六代压缩机,云云……
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它采用了排气冷却电机的方式。
不知这种排气冷却,以及吸气冷却、喷液冷却、喷油冷却、中间补气冷却相比,都有什么优缺点,都适用与什么场合?
2楼
自占沙发,发一个顿汉布什此全封闭螺杆压缩机的PP……
回复
3楼
这是一个很好的探讨问题.
可是我才疏学浅,答不上来.
哎!
希望高手能分析指点.
回复
4楼
自己分析的,错了,楼主没见怪。
先说排气冷却方法:压缩完毕后的高温气体,离开压缩机后,经过冷却,温度降低了,再进入压缩机来冷却压缩机电机。特点:结构比较复杂,排气管子也长了。需要给排气管加翅片来增强换热等。优点:减少蒸发器冷凝器的负荷。
个人认为适用于排气温度较空气温度温差大的地方。
吸气冷却,特点,过热度比较小,比较简单了。缺点,当环境温度过高的时候,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本身温度就不低,效果不好。
喷液冷却,效果比较好,个人感觉比较适合与温度比较高的地方,比如大沙漠地带,热带。
缺点:牺牲一部分的制冷量,专门来冷却压缩机。
另外两个还没有思考,也不太清楚:)
回复
5楼
我补充一下,
所谓的排气冷却并没有在排气出来经过什么冷却再去冷却电机,而是直接对电机进行冷却.
这一点很多做排气冷却涡旋的厂家都是如此,db只是用在螺杆上而已.
如果假设电机的一系列效率导致有10%电能转化为热量,机组COP为3.0,那么对整个冷凝器而言,电机的热量仅是全部冷凝器散热量的1/40,我觉得,从两器负荷来说,这样的负荷是很容易实现的,不需通过专门的冷却来实现.
对于吸气冷却的螺杆压缩机,由于过热蒸汽需对压缩机电机进行冷却,将有一个再度加热的过程,就是实际压缩腔吸入口的过热度并不是压缩机吸入口的过热度,一般大家都不按照这种方法计算,我所知道的有位日本设计师专门对电机过热进行计算.我对比过他的计算结果和别人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两者的结果相差不大,都与实际较吻合.
我认为,采用排气冷却电机就可以避免这一种过热,使得压缩机在等熵线较小的情况下压缩,降低压缩机腔排气口的过热度.如果等同于相同的电机散热量和冷媒流量,从p-h图上应该可以看出理论上,排气冷却的过热度应该小于吸气冷却.从压缩和油的性能上应该会更好些.
但是,排气冷却对电机的要求很高,普通的吸气冷却压缩机,用较低绝缘等级的压缩机就可以实现,而排气冷却电机由于排气温度本身就比较高,对于压缩机绝缘等级要求也很高,应该要在F级或者H级.这样对压缩机的电机匹配难度加大.同时,为保护电机,需要对排气温度进行限制,使得排气过热度较低的优势无法体现,在这点上,我觉得是很困扰的.
也期待有高人来指点一二.
回复
6楼
那天是自己合计的,我忽略了压缩机电机温度更高了,压缩机出口的温度比它低了。所以我就这么想的。
不过楼上觉得我那么设计有没有道理啊?
让气体再流经压缩机一次(担不压缩)。
你的问题让我陷入了思考。
过几天我们再来讨论:)
回复
7楼
你的意思是什么?压缩机排气先经过冷却器冷却再冷却电机么?
这样当然好,但是DB的排气管应该有2 3/8左右吧,估计再进入一次压缩机可能结构上有些困难.
我有点不太明白.麻烦指示清楚一些.
其实我也不懂,希望能一起探讨走出这个谜团.
回复
8楼
我的意思是制冷剂离开压缩机后,被空气冷却(不到冷凝器),再回到压缩机来冷却电机。
好像有这样的冷却方式。那天我和一个高工讨论过这个问题。
回复
9楼
了解了,
对于这种流动,是不是使用另一个换热器来进行排气冷却,然后再冷却电机?如果是这样的话,需要克服经过还热器的流动阻力,我觉得需要对电机和压缩机腔体进行一定的隔离.这种结构让我想起开启式压缩机的结构.
抑或是采用自然冷却或管外空气冷却方式,这种我会质疑实际的换热系数能有多少.
版主能不能弄一个简单的流程图我们来探讨探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