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请介绍你的家乡及引以自豪的名人
lzy111
lzy111 Lv.2
2007年02月07日 17:42:10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陕西韩城 司马迁

陕西韩城 司马迁
免费打赏
txy0418
2007年04月09日 09:41:46
12楼
河北保定
■■■■尧帝■■■■

■■■■刘 备■■■■
刘备 (161—223 )。字玄德 , 涿州人。蜀汉昭烈帝 , 三国蜀汉政权的创立者。蜀汉章武元年 (221 年)至章武三年 (223 年 ) 在位。汉皇族远支 , 中山靖王刘胜之 17 代孙。至其父刘弘为平民。 弘早逝 , 备少时孤穷 , 与其母贩鞋织席为生。不喜读书 , 爱狗马、 音乐 , 好衣着。喜结交豪侠 , 与关羽、张飞结为生死之交。东汉末 , 率众从校尉邹靖讨黄巾义军 , 授安喜 ( 今定州) 尉 , 鞭打督邮后弃职 , 投何进部都尉毋丘毅 , 因功除下密丞 。后为高唐尉 , 迁高唐令 , 被贼战败 , 奔中郎将公孙瓒 , 任别部司马 , 因拒袁绍有功 , 授平原令 , 后领平原相。曹操攻徐州 , 备依附州牧陶谦。谦死 , 领徐州 , 操表为镇东将军 , 封宜城亭侯。吕布攻备 , 备依附曹操 , 表为左将军 , 因董承衣袋密诏事泄 , 备投袁绍 , 旋去荆州投刘表 , 屯兵新野。建安十二年 (207 年 ), 颖川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 , 备去隆中三顾茅庐 , 亮出山辅佐刘备。备采纳了亮的占据荆、益 , 联结孙权 , 对抗曹操 , 统一全国之建议。曹操攻刘备 , 孙吴、刘备联兵 , 于赤壁大败曹军 , 占领荆州、武陵、长沙、桂阳、 零陵 , 又夺取益州、汉中 , 自立为汉中王。彰武元年正式称帝 , 国号汉 , 建都成都 , 与魏、吴鼎足而立。在位期间 , 积极推行诸葛亮制定的国策 , 实行法制 , 整顿内政。后以替关羽报仇为名 , 亲率大军攻吴 , 被吴将陆逊打败 , 退至白帝城 ( 今四川奉节东北 ), 不久病死。


■■■■乐毅■■■■
乐毅( 生卒不详 ),中山灵寿 ( 今河北灵寿西北 ) 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 魏名将乐羊之后 , 擅长用兵之术 , 燕昭王求贤时 , 他由魏国前往燕国 , 被留任为亚卿。公元前 284 年 , 他受任为上将军 , 率兵伐 齐 , 大胜于济西 , 后带燕军攻克齐国 70 多城。燕昭王封其于昌国( 今山东东南淄博 ), 号昌国君。燕惠王误信齐人田单的反间计 , 派骑劫代替乐毅统率军队 , 乐毅被迫出奔赵国 , 受封于观津( 今河北武邑东南 ), 号望诸君。后死于赵国。


■■■■祖冲之■■■■
祖冲之 (429—500) 。南朝宋齐间著名数学家、科学家。字文 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 ) 人。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 等方面均有重大的成就。他在前人的基础上 , 推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 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 , 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值 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 , 并提出了π的约率 22/7 和 密率 355/113; 而德国人鄂图到 1573 年才达到这个水平 , 比欧洲 早了一千多年。因此 , 人们把密率又称为 " 祖率 " 。他编制的《大明历》 , 首先考虑到岁差问题的计算 , 规定一年为 365.24281481 天 , 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为准确。在机械制造方面成就也很大。所著《缀术》和《九章术义注》 , 均已失传 , 还著有《易老庄义释》、《论语孝经注》 , 并有《祖冲之集》 51 卷 , 其著《述异记》 ( 有人云为南朝梁任坊所作 , 但唐魏征等编 《隋书•志》、后晋刘煦修《旧唐书•经籍志》和宋欧阳修、宋祁等编《新唐书•艺文志》均题为祖冲之所作 ), 为志怪书之杰作。

其子祖暅曾于梁武帝天监三年(504 年 ) 、八年 (509 年 ) 两次建议修改历法 , 提出所造的大明历。经太史令实测天象 , 考验新旧法后 , 于天监九年 (510 年 ) 起开始用大明历法推算历法。十三 年 , 任材官将军 , 服务治淮工程。十五年秋 , 因新筑成的拦水坝被洪水冲塌 , 受过徒刑。普通六年( 525 年 ), 在豫章王萧综幕府 , 综投奔北魏 , 暅被魏方拘执 , 留在徐州魏安丰王元延明宾馆中 , 不久 , 被放还南朝 , 在元延明处曾与北方天文学家信都芳讨论天文学和数学。他曾抄集古代星占记录 , 撰《天文录》 30 卷 , 又撰 (漏刻经》 1 卷和《缀术》 6 卷。
回复
txy0418
2007年04月09日 09:42:15
13楼
河北保定

■■■■卢 植 ■■■■
卢植( 约 159-192),东汉著名的学者。字子干 ,涿郡 ( 今保定涿州 ) 人。少年时与郑玄 ( 东汉著名经学家 ) 共事于马融 , 通古今学问 , 好钻研精义而不拘守章句。灵帝时 , 任博士。嘉平四年 (175 年 ), 由于广才学 , 通文武 , 被任为九江太守。他任尚书的时候 , 董卓凌虐朝廷 , 想废汉献帝。许多官员都因为惧怕董卓 , 敢怒而不敢言 ,只有卢植 , 敢于站出来 , 公开反对。

他和谏议大夫马日碑、议郎蔡邕、杨彪等一起校对《五经》传记 , 补续了《汉纪》。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冀州风土记》等 , 但这些书现在已经失传。他曾经隐居教学 , 培育了刘备、公孙瓒等。涿州卢氏以卢植为始祖开列二十二世 , 凡 668 人 , 有官爵者达 308 人。

■■■■荆 轲■■■■
荆轲(?- 前 227),战国末年的壮士 , 卫国人 , 喜欢读书击剑。他游历到燕国 , 被当地人称为 " 荆卿 "( 或荆叔 ) 。燕国人田光 ( 今保定徐水人 ) 把他推荐给燕太子丹 , 被拜为上卿。秦灭赵后直逼燕国 , 太子丹震惊 , 与田光密谋 , 派荆轲入秦行刺。荆轲向太子丹献计 ,打算以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 , 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 , 荆轲便私见樊於期 , 据实相告。樊於期立刻自刎。公元前 227 年 , 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及樊於期首级 , 前往秦国进献。秦王大喜 , 在咸阳阳宫隆重召见。献图时 , 图穷匕见 , 荆轲几次奋力刺秦王 , 不中 , 被杀。易县城南建有其纪念塔。
■■■■刘禹锡■■■■


刘禹锡 (772-843) 唐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中山 人 , 后居河南洛阳。贞元九年 (793 年 ) 第进士 , 又中博学鸿词科。 授监察御史。和柳宗元等一起 , 参加过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 , 败后 , 贬为朗州司马。后任连州、和州刺史。回洛阳 , 迁太子宾客 , 官终检校礼部尚书 , 晚年与大诗人白居易过从甚密 , 其诗通俗流畅 , 讽刺诗感愤伤时 , 其名作《插田歌》、《竹枝调》、 《柳枝词》等组诗 , 富有民歌特色。《视刀环歌》、《秋风引》意味隽永。在哲学上是个朴素唯物论者 , 《天论》阐发了无神论思想 , 主要著作有《刘禹锡集》 40 卷 , 《刘白唱和集》 3 卷 , 《洛中集》 7 卷 , 《汝洛集》 1 卷 , 《吴蜀集》 1 卷 , 《传信方》 2 卷。
■■■■张飞 ■■■■
三国时蜀国将领,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少同刘备、关羽结交,誓共生死。东汉末年随刘备起兵,南征北战,十分骁勇,与关羽同称“万人敌”。曹操入荆州,刘备败退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县东北),曹军紧追不放,他仅率十二骑奋勇拒后,曹军不敢贸然追击。刘备定江南,他被任命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来随刘备夺取益州,拜右将军。接着又迁任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章武元年(221年)随刘备兴兵伐吴,临行时,因酒后殴打、责罚部将,被部将刺死。

■■■■郦道元■■■■
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涿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参阅了437种书,他在实际考察的基 础上,写下了《水经注》地理巨著。本书40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具特色的山水游记。他为官“执法清刻”,颇遭皇族、豪强妒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悦乘雍州剌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迁派郦道元去作关右大使。途中萧宝把他和他的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著作另有《本志》、《七聘》,均已失传。
回复
txy0418
2007年04月09日 09:42:47
14楼
河北保定
■■■■关汉卿■■■■
关汉卿,现代戏曲奠基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宋亡(1279年)之后。安国(今属河北)人,一说大都人。作家长期生活在被压迫人民中间,熟悉他们的生活,同情他们的遭遇,用戏曲来反映他们的痛苦不平,歌颂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与当时著名戏曲家杨显之、费君祥、梁进之为挚友,与著名女艺人珠帘秀等交往密切。一生所作杂剧60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三种。作曲中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等多种妇女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流传至今而不朽。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互相映衬,显示了作家思想深度及伟大的艺术成就。《窦娥冤》在一百多年前已译成法文。作家不仅是中国的戏剧大师,而且也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另所作散曲,现存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王实甫■■■■

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的作者,但是关于他生平情况的历史记载却很少。王实甫是保定定兴人。后人推测他的生卒年大约是1260-1336年,主要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

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等十三种。其中最著名的《西厢记》共五本,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

剧本描写书生张生在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生爱情,通过婢女红娘的帮助,历经坎坷,终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结合的故事。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冲突。此外,《西厢记》还有由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种种矛盾引起的另一条戏剧冲突的线索,这些冲突虽然属次要,却是大量的,错综复杂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推动戏剧情节一环扣一环地发展,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这正是《西厢记》令人叫绝之处。《西厢记》的角色不多,戏却很多,情节曲折。

《西厢记》的结构规模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点,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情节、刻划人物。这是王实甫的一个创举。《西厢记》最突出的艺术成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王实甫很善于按照人物的地位、身份、教养以及彼此之间的具体关系,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生动、鲜明地将其表现出来。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实甫的卓越才能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王实甫的《西厢记》问世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版本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明清刻本约有一百种。明清两代的众多学者对《西厢记》评价很高,直到近现代,《西厢记》的各种版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备受人们的赞赏。

回复
txy0418
2007年04月09日 09:44:06
15楼
河北保定
■■■■吴道子■■■■
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三位艺术家被戴上“圣”的桂冠:一位是晋代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一位是唐代杜甫,被誉为诗圣,还有一位被誉为画圣,那就是唐代的吴道子。
  可惜吴道子的生卒代已不可考,只知道他一生主要活动时期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吴道子出生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幼年失去双亲,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向民间画工和雕匠学习,由于他刻苦好学,才华出众,20岁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唐玄宗把他召入宫中担任宫廷画师,为他改名道玄。他成了御用画家,没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作画。这样,一方面对他这样一个平民意识很强的艺术家是一种约束和限制,另一方面,他得到了最优厚的条件,不再浪迹江湖,利用条件,可以施展他的艺术才华。

  吴道子性格豪爽,不拘小节,“每一挥毫,必须酣饮”,因此,经常是醉中作画。传说他描绘壁画中佛头顶上的圆光时,不用尺规,挥笔而成。在龙兴寺作画的时候,观者水泄不通。他画画时很快,像一阵旋风,一气呵成。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是全国文化中心,汇集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和书画家。吴道子经常和这些人在一起,使他的技艺不断提高。有一次,在洛阳同他的书法老师张旭和善于舞剑的将军相遇,吴道子观看裴*W持剑起舞,左旋右转,神出鬼没,变化万端,很受启发,即兴在天宫寺墙壁上画了一幅壁画,画时笔走如飞,飒飒有声,倾刻而成。随后张旭又在墙壁上作书。这一次使在场数千观众大饱眼福,高兴地赞叹:“一日之中,获观三绝!”

  还有一次,唐玄宗要看嘉陵江的景象,派吴道子去写生。吴回来后,要人准备了一匹素绢,用了一天时间,在大同殿上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风光,令唐玄宗赞叹不已,认为和在此前不久另一位画家李思训用几个月功夫画成的嘉陵山水一样美妙。

  吴道子是一个多产的画家,他作品的数量很大。据说寺廊壁画有三百余堵,有记录的卷轴画有一百多件。其中佛教、道教题材为多,还有山水、花鸟、走兽等。可惜今已无存。《送子天王图》(一称《释迦降生图》)是宋人对他作品的临摹本。它所表现的是释迦牟尼降生为净饭王子以后,其父净饭王抱他拜谢天神的佛经故事。从中反映了吴道子的基本画风。吴道子打破了长期以来沿袭的顾(恺之)陆(探微)“紧劲联绵,如春蚕吐丝”那种游丝描法,因为游丝描的线条圆润挺健,但如铁线一般而无变化。吴道子开创兰叶描,“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莱条,圆间折算,方圆凹凸”。他用笔起伏变化,状势雄峻而疏放,表现了内在的精神力量。同时,他敷色比较简淡,甚至不着色。他在创作的时候,处于一种高度兴奋与紧张状态,很有点表现主义的味道。这些,似乎都透出了后来疏笔水墨画的先声。

吴道子所绘曲阳北岳庙巨幅壁画“天宫图”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尤以西壁“飞天神”,面目狰狞,毛骨森奇,肌肉粗健,手足运力,横枪倒戈,凌空飞腾,为壁画精魂,俗称“曲阳鬼”。
回复
txy0418
2007年04月09日 09:44:38
16楼
河北保定
■■■■吴道子■■■■
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三位艺术家被戴上“圣”的桂冠:一位是晋代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一位是唐代杜甫,被誉为诗圣,还有一位被誉为画圣,那就是唐代的吴道子。
  可惜吴道子的生卒代已不可考,只知道他一生主要活动时期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吴道子出生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幼年失去双亲,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向民间画工和雕匠学习,由于他刻苦好学,才华出众,20岁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唐玄宗把他召入宫中担任宫廷画师,为他改名道玄。他成了御用画家,没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作画。这样,一方面对他这样一个平民意识很强的艺术家是一种约束和限制,另一方面,他得到了最优厚的条件,不再浪迹江湖,利用条件,可以施展他的艺术才华。

  吴道子性格豪爽,不拘小节,“每一挥毫,必须酣饮”,因此,经常是醉中作画。传说他描绘壁画中佛头顶上的圆光时,不用尺规,挥笔而成。在龙兴寺作画的时候,观者水泄不通。他画画时很快,像一阵旋风,一气呵成。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是全国文化中心,汇集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和书画家。吴道子经常和这些人在一起,使他的技艺不断提高。有一次,在洛阳同他的书法老师张旭和善于舞剑的将军相遇,吴道子观看裴*W持剑起舞,左旋右转,神出鬼没,变化万端,很受启发,即兴在天宫寺墙壁上画了一幅壁画,画时笔走如飞,飒飒有声,倾刻而成。随后张旭又在墙壁上作书。这一次使在场数千观众大饱眼福,高兴地赞叹:“一日之中,获观三绝!”

  还有一次,唐玄宗要看嘉陵江的景象,派吴道子去写生。吴回来后,要人准备了一匹素绢,用了一天时间,在大同殿上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风光,令唐玄宗赞叹不已,认为和在此前不久另一位画家李思训用几个月功夫画成的嘉陵山水一样美妙。

  吴道子是一个多产的画家,他作品的数量很大。据说寺廊壁画有三百余堵,有记录的卷轴画有一百多件。其中佛教、道教题材为多,还有山水、花鸟、走兽等。可惜今已无存。《送子天王图》(一称《释迦降生图》)是宋人对他作品的临摹本。它所表现的是释迦牟尼降生为净饭王子以后,其父净饭王抱他拜谢天神的佛经故事。从中反映了吴道子的基本画风。吴道子打破了长期以来沿袭的顾(恺之)陆(探微)“紧劲联绵,如春蚕吐丝”那种游丝描法,因为游丝描的线条圆润挺健,但如铁线一般而无变化。吴道子开创兰叶描,“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莱条,圆间折算,方圆凹凸”。他用笔起伏变化,状势雄峻而疏放,表现了内在的精神力量。同时,他敷色比较简淡,甚至不着色。他在创作的时候,处于一种高度兴奋与紧张状态,很有点表现主义的味道。这些,似乎都透出了后来疏笔水墨画的先声。

吴道子所绘曲阳北岳庙巨幅壁画“天宫图”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尤以西壁“飞天神”,面目狰狞,毛骨森奇,肌肉粗健,手足运力,横枪倒戈,凌空飞腾,为壁画精魂,俗称“曲阳鬼”。
回复
txy0418
2007年04月09日 09:45:08
17楼
我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
回复
zzx1354
2007年04月09日 15:42:53
18楼
湖北仙桃 李小双,李大双 体操世界冠军
回复
ren-wty
2007年04月09日 21:25:46
19楼
四川遂宁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回复
podal123
2007年04月12日 09:25:20
20楼
长白山,据说水里面的怪兽很出名。。
回复
d_jingwei
2007年07月24日 17:14:09
21楼
四川 广安
邓小平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